諸葛亮死後劉禪不立廟又不讓官員奔喪 劉禪恨諸葛亮嗎

本文已影響2.97W人 

對劉禪和諸葛亮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劉備是蜀漢的創立者,但僅兩年後他便去世了,之後的十餘年不論治軍治民還是內政外交,不論律法規章還是選官用人,這個國家的一切全部都是以諸葛亮的意志在重新構築,蔣琬、費禕、姜維這些繼任者們所傳承的也無疑不是諸葛亮的衣鉢,因此在蜀國,意識層面的影響諸葛亮要遠大於劉備。

諸葛亮死後劉禪不立廟又不讓官員奔喪 劉禪恨諸葛亮嗎

自劉備去世後,諸葛亮雖然權傾朝野,但心中卻只有萬千公務,從未利用職權爲自己謀過半分私利,這種工作強度是常人難以想象的,諸葛亮經常親自考覈文書賬目,於案牘之間勞形,凡是懲罰20軍棍以上的案子都要親自審閱批覆,丞相主薄楊顒曾勸他要放權,讓下面的官員去各司其職,如今身爲一國輔相,無論大事小情全部自己處理,不是太勞累了嗎?諸葛亮對於楊顒的建議表示感謝,但至死也沒能得半刻清閒。

諸葛亮死後劉禪不立廟又不讓官員奔喪 劉禪恨諸葛亮嗎 第2張

楊顒是荊州襄陽人,與諸葛亮是多年的知己,尤其是馬良在夷陵戰死之後,兩人私下的感情更爲親近,第一次北伐之前,楊顒跟隨丞相府北遷,隨即在漢中病逝,諸葛亮悲痛欲絕,一連哭了三天,諸葛亮有朋友也有親人,但他從不因私情而影響公務,與兄長諸葛瑾之間的來往通信也始終公私分明,諸葛瑾出使成都時,諸葛亮只按一般的使臣之理對待他,除公事交談外兩人從不私下見面。

諸葛亮死後劉禪不立廟又不讓官員奔喪 劉禪恨諸葛亮嗎 第3張

起初諸葛亮沒有子女,諸葛瑾便把自己的兒子諸葛喬過繼給了弟弟,作爲丞相的兒子,諸葛喬沒有享受過任何特殊待遇,一到漢中便被諸葛亮安排到了後方,頂風冒雨,與普通的士兵們一起爲北伐大軍押解和轉運物資,在三國時期,諸葛亮與荀彧的性格非常類似,有理想有信仰,性格忠貞而堅毅,但爲了大局,他還經常需要去調和其他人的矛盾,關羽和馬超、張飛和劉巴、張裔和楊洪,魏延和楊儀,這些人彼此之間的隔閡和衝突都是諸葛亮在苦心化解。

諸葛亮死後劉禪不立廟又不讓官員奔喪 劉禪恨諸葛亮嗎 第4張

十餘年來諸葛亮爲了這個貧弱的國家廢寢忘食,通宵達旦,卻忘了將哪怕一刻鐘的時間留給自己和家人,以至於諸葛亮權力雖大,卻沒有一個人懷疑他有篡權奪位的野心,在白帝城面對先主劉備克服中原的醫院,諸葛亮的回答是“竭肱骨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被罰期間面對後主劉禪和蜀中軍民的殷殷期盼,諸葛亮的回答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用嘔心瀝血的實際行動回報了這份信任,也踐行了自己的承諾。

諸葛亮死後劉禪不立廟又不讓官員奔喪 劉禪恨諸葛亮嗎 第5張

陳壽在三國志中說,蜀漢刑法雖嚴,但國人沒有怨恨,諸葛亮用心公正,勸誡分明,且極端厭惡虛僞,他事必躬親,精通各種政務,處處以身作則,最終使得整個國家,上到國君,下到臣民,每個人都對他懷有敬畏和愛戴之心,即使是李嚴、廖立和司馬懿這樣的政敵或對手都能對諸葛亮心悅誠服,這種光輝即使在他去世後仍然不可褻瀆,我想這纔是讓諸葛亮區別於歷史上所有權臣的最根本原因吧!

諸葛亮死後劉禪不立廟又不讓官員奔喪 劉禪恨諸葛亮嗎 第6張

諸葛亮去世之後,各地官員紛紛上表,請求爲他建立祀廟,朝廷議論認爲帝王給陳子立妙不合理之所以不採納,百姓們便結伴到野外私自祭祀諸葛亮,後來羣臣再次上表,劉禪便下旨在諸葛亮的墓地旁邊建造了一座祀廟,本來根據兩漢的祖制,只有天子才能立廟,劉禪也確實沒辦法,並不是因爲劉禪對諸葛亮有什麼不滿,但還是有不懷好意的人打算翻翻諸葛亮的後賬,時值劉禪身着素服爲諸葛亮舉喪三天。

諸葛亮死後劉禪不立廟又不讓官員奔喪 劉禪恨諸葛亮嗎 第7張

安漢將軍李邈上訴說,因爲大臣懼怕君主逼迫,君主有畏懼大臣的功勳威望,所以君主和大臣之間纔會相互猜忌,諸葛亮獨掌軍政,如豺狼虎豹,我對此常常爲陛下的安危而感到擔憂,如今諸葛亮已死,邊疆的戰事可以停止了,人們應該慶祝纔對,劉禪大怒,當即將李邈誅殺,蜀國地盤狹小,國力貧弱,內部派系林立,矛盾複雜,是諸葛亮以至公至正、無私無畏的品格和個人魅力將散亂的人心糅合在了一起,全力以赴的去追逐劉備的夢想,實現興復漢室的偉業。

諸葛亮死後劉禪不立廟又不讓官員奔喪 劉禪恨諸葛亮嗎 第8張

諸葛亮執政期間,蜀國的農業、水利、絲綢和鹽鐵等社會經濟的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他平定了南中叛亂,修復了與東吳的聯盟,還發動了五次大規模的北伐,毫不誇張的說,諸葛亮執政的十一年是立國四十三年的蜀漢政權,最壯懷激烈的十一年,最感人肺腑的十一年,也是最有精氣神的十一年,地不過一州,民不過百萬,這種偏安一漁的割據政權在中國歷史上比比皆是,但唯獨蜀漢有一種特別的氣質。

諸葛亮死後劉禪不立廟又不讓官員奔喪 劉禪恨諸葛亮嗎 第9張

可惜的是隨着時間的流逝,諸葛亮對蜀國君臣的影響也將慢慢淡化,直到蜀國滅亡的時候,朝政已經爛到不可收拾,劉禪也只能採納益州派代表譙周的建議開城投降,當年諸葛亮去世時很多成都的官員打算去漢中奔喪,劉禪怕這樣一來會引發朝局動盪,別下詔關閉城門,嚴禁大臣私自離開,滿成都的大臣只有一個人意志堅決、行動迅速、冒着丟官罷爵的風險強行趕到定軍山參加了諸葛亮的葬禮。

諸葛亮死後劉禪不立廟又不讓官員奔喪 劉禪恨諸葛亮嗎 第10張

這個人正是譙周,時任勸學從事,可見譙周並不是不愛國,也絕非天生的投降派,而是三十年後,當君主信任宦官,耽於享樂,當大臣們只是勾心鬥角,毫無遠慮,當滿朝上下已經找不到諸葛亮的影子的時候,這個政權實際上已經腐朽中空,敗絮其內,啥也不是了。

諸葛亮死後劉禪不立廟又不讓官員奔喪 劉禪恨諸葛亮嗎 第11張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