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兢兢業業處理朝政,爲什麼明朝還是亡了?

本文已影響2.47W人 

跟着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上臺後,勤奮工作,宵衣旰食,試圖力挽狂瀾,重振大明雄風。

但是悲催的是,他不但沒能重振大明雄風,從某種意義上說,他還促進了大明的滅亡。雖然在最後吊死煤山的時候,他說他不是亡國之君,那些大臣是亡國之臣。但是,誰都知道,正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他是一國之君,是絕對的領導。國家亡了,他應該負最主要的責任。把責任推在別人身上,顯然是不恰當的。

當然了,明朝之所以滅亡,還是有其它很多特殊原因。比如遇到了當時連續多年的大面積的自然災害。比如遇到了明朝需要同時對付農民起義軍與清軍的雙線作戰。比如明朝末年朝廷黨爭的歷史原因,造成大臣們之間勾心鬥角,出工不出力等等。

崇禎兢兢業業處理朝政,爲什麼明朝還是亡了?

(崇禎皇帝)

但是,不能因爲這些原因,崇禎皇帝就推脫責任。崇禎皇帝確實是一個努力想做得更好的皇帝,但是他沒確實沒做好。那麼,他究竟是哪些地方沒有做對,才造成了國家的滅亡呢?

我認爲,崇禎皇帝的問題,是他作爲一個領導者,根本就不懂得該怎麼來管理。因爲不懂得管理,所以最終才造成整個團隊亂成一片。

其一,崇禎沒有明確清晰的用人標準。

一個管理者,要讓職工知道怎樣做纔是好的,怎樣做纔是不對的。這樣一來,職工們纔會避免做那些錯誤的事情,向好的員工看齊。

但是崇禎上臺以後,卻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他一開始,是把魏忠賢等閹黨打下去了。這給人一種感覺,崇禎是想在朝廷中弘揚正氣,重用那些正直忠良的人。

什麼樣的人才是正直忠良的人?就是那些“純臣”。這一點,在很多朝代都體現得非常明確。李世民當皇帝的時候,就對“純臣”非常看重。“純臣”就是那些品行忠良正直的人,比如他認爲尉遲敬德、魏徵這樣的人,就是“純臣”。儘管這些人多次反對他。但是,這些人是一心爲國家,非常忠於他的。

但崇禎皇帝卻沒有這樣的標準。本來殺了魏忠賢后,已經給大家一種他要弘揚正氣,重用“純臣”的感覺了。但是,接着,他重用袁崇煥一年,一開始表現出極端信任他,接着就把他殺了。而且袁崇煥還是受閹黨的讒言,被殺的。

那麼,大臣們就迷惑了,你崇禎想幹什麼呀?你究竟是想用忠臣純臣呢?還是用奸臣佞臣呢?

崇禎兢兢業業處理朝政,爲什麼明朝還是亡了? 第2張

(袁崇煥)

其二,崇禎對大臣缺乏基本的信任。

崇禎作爲一個皇帝,卻一直高度懷疑那些大臣。

他一生髮出去很多尚方寶劍。把尚方寶劍發給大臣,本來是對大臣極爲信任的表示。但是,他根本沒有讓大臣發揮尚方寶劍的作用。還是說袁崇煥。他給袁崇煥尚方寶劍,但是,當袁崇煥殺掉不聽話的毛文龍時,他卻把這個作爲一個理由,把袁崇煥殺掉了。這還有信任嗎?

此後崇禎用過很多大臣,都是一會兒表現出極端信任,一會兒又把他殺掉了,以至於那些大臣們有一種人人自危,朝不保夕的感覺。這樣,誰還會爲他拼命呢?

再看看他的對手皇太極,看看皇太極是怎麼勸降洪承疇和祖大壽的。皇太極對洪承疇和祖大壽相當耐心。就算他們不願意投降,就算他們投降以後,又再一次反叛,再一次反叛後又投降,皇太極都沒有爲難過他們。

所以,最終洪承疇和祖大壽等人,願意死心塌地跟着皇太極,就算揹負一個漢奸的名聲,他們也願意這樣幹。

崇禎兢兢業業處理朝政,爲什麼明朝還是亡了? 第3張

(魏忠賢)

其三,崇禎不能給大臣提供進取動力。

大臣當初十年寒窗苦讀,最終走上仕途,他們的目標是什麼?他們爲什麼要進取?爲什麼要積極向上拼搏奮鬥?這個核心價值必須有。

漢朝的時候,那些大臣們的核心價值非常明確,就是要當將軍,帶兵上戰場殺敵,建功立業,拜將封侯。而且那時候幹了什麼,殺了多少敵人,殺了哪一級別的敵人,獲得了多少牛羊土地,該得怎樣的封賞,都非常明確。以至於班超這樣的文官,也不願意做文官了,要投筆從戎。

但是崇禎當皇帝的時候,大臣們的核心價值不明確。就算魏忠賢當政的時候,核心價值都是比較明確的。只要巴結他老魏,就可以升官發財。但崇禎皇帝時候不一樣。你就是對崇禎忠心耿耿,都很可能被殺,升官沒有明確的標準。

因此,那時候的大臣,就只能自己幹。要麼大家結成朋黨,形成利益集團,排斥異己,讓自己這個集團利益最大化。要麼就努力搜刮百姓的民脂民膏,悶聲發點大財。

這樣一來,大臣們還有什麼進取心呢?沒有進取心,怎麼能打勝仗呢?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