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兢兢業業十七年之久 爲什麼沒有能挽救大明王朝呢

本文已影響2.2W人 

還不知道:崇禎爲什麼沒有能挽救明朝呢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崇禎皇帝朱由檢,中國歷史上又一個悲劇人物,堂堂天子,一國之君,最終卻吊死在一棵歪脖子樹上,令人唏噓。

崇禎兢兢業業十七年之久 爲什麼沒有能挽救大明王朝呢

回顧其一生,當初少年天子,意氣風發,平定閹黨,獨攬朝綱,勤政節儉,誓要中興大明。只可惜他兢兢業業十七年,終究未能扭轉大勢,大明王朝,還是亡在了他的手裏。未嘗不令人嘆息!

很多人都說,明朝的滅亡,不怪崇禎,乃是天意。這話倒也不能說錯,崇禎確實是有些生不逢時,他登基接過來的可以說是一個超級爛攤子。天災人禍,皆不是崇禎可以左右的。

比如那縱橫明末的旱災、蝗災以及瘟疫;其引發的大饑荒,大災病,幾乎是耗光明朝的生機。動不動就是餓殍遍地,哀鴻遍野,成千上萬的百姓沒飯吃,沒藥醫,他們活不下去了,就只能造反了。所以如果沒有這等天災,陝西河南也不會爆發轟轟烈烈的農民大起義,自然也就不會出現李自成、張獻忠這樣的時代弄潮兒,明朝或許還能苟延殘喘數十年。

崇禎兢兢業業十七年之久 爲什麼沒有能挽救大明王朝呢 第2張

當然,比起天災,人禍更爲慘烈。大名鼎鼎的明神宗萬曆皇帝二十幾年不上朝,內導致朝中黨爭不斷,外沒有即時的制衡女真各部落,導致努爾哈赤崛起。

而天啓皇帝明熹宗在位7年,寵信宦官魏忠賢,不問朝政,東林黨和閹黨內耗不斷,整個國家烏煙瘴氣。此時的大明王朝已經是病入膏肓,風雨飄搖。所以崇禎不是亡國的罪魁禍首,明朝的敗亡,皆仰仗上面兩位前輩。

但是咱們不能因此就將崇禎的責任撇乾淨了,他當年不是沒有翻盤的機會,大明也不是到了窮途末路的絕境,一切都還有轉機,只是都被他自己給浪費掉了。所以他雖不是禍首,但至少也算是從犯。

崇禎兢兢業業十七年之久 爲什麼沒有能挽救大明王朝呢 第3張

那麼他到底錯在哪兒了?

第一,崇禎短視,不知輕重緩急。

知人善任乃是一個帝王最爲重要的技能,但是半路出家的朱由檢,顯然沒有這方面的能力。

崇禎元年,少年天子剿滅閹黨,殺魏忠賢,肅清朝綱,意氣風發,一心要收復遼東。袁崇煥說“一把尚方劍,五年復遼東”。稍微瞭解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這絕對是在吹牛,當時的遼東可不是李成樑時代,明朝明顯處於守勢。袁崇煥過去如果能夠穩住遼東局勢,就已經是燒高香了。

結果崇禎早就飄了,心想五年復遼東該有多牛啊,於是立馬封袁崇煥總領遼東兵事。當然,這不是黑袁崇煥,我們講實話,在整個明末,對清作戰取得大勝利和標誌性勝利的戰爭,袁崇煥算是第一號人物,他誇下海口也是想讓崇禎給他更多的支持。

都是面子上的東西,大家懂就行了,支持袁崇煥可以,壓制女真更沒錯。但是國內的爛攤子你不能不管啊。最終的結果就是國內資源向遼東傾斜,幫助袁崇煥打造出了一個雞肋般的關寧防線。

崇禎兢兢業業十七年之久 爲什麼沒有能挽救大明王朝呢 第4張

爲什麼說其雞肋呢?

大權在握的袁崇煥一到任,單騎入毛文龍大營,殺了擁兵自重的毛文龍。皇太極因此沒了後顧之憂。而對於遼東的銅牆鐵壁,他都不搭理,直接他繞道蒙古,八旗鐵騎還是殺到北京城下,每一次都是大豐收啊。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次洪承疇和孫承宗在陝西把張獻忠、李自成等人,打得基本都塊完蛋了。結果皇太極兵臨北京,孫承宗等人不得不回師勤王,這纔有了後來東山再起的李闖王啊。

而最終的結果告訴我們,壯大的李自成顯然纔是崇禎的最大對手,女真不過是一窩強盜而已。將資源傾注於關寧防線,實在有些短視。至於殺袁崇煥是對是錯,這個倒不好評價,畢竟袁崇煥殺毛文龍這一手,也算是徹底斷了明軍在遼東反攻的希望,而五年平遼東這樣的妄言着實有些欺君的意思。

第二,崇禎多疑,反覆無常

當年張獻忠派兵打下了朱元璋老家鳳陽,挖了崇禎的祖墳,崇禎帝聽罷痛哭流涕,祭拜太廟三天。說“賊不知天子之怒!”誓要將他扒皮抽筋。但後來楊嗣昌制定十面張網計劃,將李自成打的全軍覆沒,張獻忠欲投降朝廷,楊嗣昌對崇禎說“張獻忠反覆無常,必會在反,況且他現在殘兵敗將,必須一網打盡”。崇禎聽後說“他如此有誠意,朕怎麼能寒了他的心?”

崇禎兢兢業業十七年之久 爲什麼沒有能挽救大明王朝呢 第5張

這不是鬧着玩兒嗎,君言豈是兒戲?

第三,崇禎無恥,不敢負責

崇禎十三年春節,遼東戰事愈發緊張,朝廷已經沒有錢在支持遼東戰役了,此時皇太極派人要與明議和,其實這不是第一次了,早在崇禎元年時,皇太極就要與明議和,議和條件很簡單,承認清是國家。那時候崇禎意氣風發,當然不會同意。而如今,明清雙方明顯清占上峯。

時任兵部尚書的陳新甲勸崇禎同意和談,崇禎說“爾自行決斷”。意思就是同意,於是祕密進行和談,可突然有一天事情被大臣知道了,大臣們上書彈劾陳新甲,說他通敵叛國。陳新甲說自己是憑聖旨辦事,何來叛國?崇禎當時臉色一紅,直接把陳新甲拍入詔獄,後祕密處死,由此不難看出,崇禎是個不敢負責的皇帝。

崇禎兢兢業業十七年之久 爲什麼沒有能挽救大明王朝呢 第6張

事實上,這個性格他一直沒改,直到於煤山自盡前,他依然沒認爲是自己錯了,仍然叫着是“諸臣誤朕”,一個領導,如果連承擔責任得勇氣都沒有,那就是個垃圾!

第四,崇禎臉皮薄,打腫臉充胖子

崇禎十六年,李自成大軍橫掃山西,欲渡黃河攻北京城,崇禎當時想要南遷,把京城遷到南京,派一個六品言官上書提議南遷,可沒想到羣臣沒有一個複議的,因爲這責任太大了,而崇禎也不好意思自己說南遷,因爲明十二帝的皇陵都在北京,他也不想負這個責任。沒有南遷直接導致送給了李自成和後來的清軍一個完美的政治體系和高級官員,也讓後來的南明政權黨爭不斷。

崇禎兢兢業業十七年之久 爲什麼沒有能挽救大明王朝呢 第7張

其實當時還有提議說送太子去,可是崇禎依舊沒搞定,而因爲沒有太子,所以南明爲了皇權又開始黨爭。

第五,崇禎自負,瞎指揮

這一點是最不能忍的,打仗這事兒,如果不是專業就不要瞎參合,而崇禎一個外行,偏偏愛指手畫腳。他在鬆錦之戰和潼關之戰中的兩次智障行爲,直接把明朝送進了棺材。

崇禎十三年的鬆錦之戰,洪承疇已經看破了皇太極圍點打援的計謀,所以在城外與城內的祖大壽成合圍之勢,圍困清軍,明朝部隊善於守城,而在曠野,皇太極的八旗鐵騎幾乎無人何擋。

崇禎兢兢業業十七年之久 爲什麼沒有能挽救大明王朝呢 第8張

僵持了一年後,崇禎坐不住了,一是他怕洪承疇擁兵自重,二是他不想再在遼東投入軍餉,因爲國內的仗還要打,所以他下令“刻期進兵,不進者死”的命令,洪承疇沒辦法, 只得遵命,而後被八旗軍殺的大敗。至此,錦州失守,明朝精銳損失殆盡,洪承疇被俘投降,大明王朝也永遠失去了奪回遼東的本錢。

而崇禎十六年的潼關之戰,也是大明王朝最後的希望,崇禎依舊不吸取教訓,依舊瞎搞。

當時的形勢是敵強我弱,李自成號稱百萬之衆,孫傳庭只能據潼關之險,阻叛軍。而崇禎又猜忌孫傳庭,怕孫傳庭擁兵自重,所以又催促孫傳庭出戰,結果被李自成擊敗,孫傳庭戰死沙場,孫傳庭曾經大破高迎祥,親手把高迎祥抓住,也曾經把李自成打的全軍覆沒,可最後馬革裹屍,死在叛軍之手。

崇禎兢兢業業十七年之久 爲什麼沒有能挽救大明王朝呢 第9張

是故明史有云:“傳庭死,而明亡矣”

最諷刺的是,事後崇禎把所有的責任都扔到孫傳庭身上,這樣一位戰功赫赫的將軍,戰死沙場的將軍,死了沒有任何諡號,子孫沒有福廕。可惜了孫傳庭,死得不值!

這就是崇禎,雖然一生勤政,春節之時也不給自己放假,心心念念要中興大明,但其能力實在平庸,扶不起這大明王朝。有此結局,也不能全怪他人!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