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對朝政很是兢兢業業,爲何仍落了個國破身亡的局面

本文已影響3.67K人 

提到“亡國之君”我們總能想到昏庸無能、殘暴不仁,兢兢業業這樣的詞語彷彿根本不應該出現在“亡國之君”的身上。但是明朝末期的崇禎帝卻是歷史上的一個例外,他的兢兢業業在整個歷代帝王中都能排上名,但不幸的是如此勤勉的崇禎帝仍然落了個國破身亡的局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崇禎對朝政很是兢兢業業,爲何仍落了個國破身亡的局面

各地藩王、官僚貪婪,百姓窮苦,朝廷虧空

公元1627年,史上聞名的“木匠皇帝”明熹宗逝世,明熹宗膝下無子,皇位只能傳於他的弟弟朱由檢,也就是崇禎帝。此時的崇禎帝不知道是該高興還是該憂愁,正常來說得到皇位的傳承是每個皇家子弟都夢寐以求的事情,但當時的明朝,明眼人都能看出早已搖搖欲墜到難以維持。那當時的明朝是什麼情況?

首先就明朝內部的問題來說,明朝藩王極多,到處都是大朱小朱,各地藩王與地方官僚貪婪成性,明朝國庫早已虧空,經濟更是捉襟見肘,至於底層的百姓就更不用說了,多年來的壓榨早已使得他們窮苦不堪。

崇禎對朝政很是兢兢業業,爲何仍落了個國破身亡的局面 第2張

恰巧此時又趕上了幾百年不遇的天災,也就是俗稱的“小冰河期”,各地氣候變冷,各地降雨變少,全國陷入了長時間的旱災之中,莊稼收成大幅減少,以至於崇禎帝時期爆發了大饑荒,甚至饑荒都已蔓延到了天子腳下。各地百姓到了活下去都難的地步,自然引發了大規模法抗,李自成等等的農民起義軍四處揭竿而起,並形成了相當大的規模,明政府無法鎮壓,只能是疲於應對。

北有滿清虎視眈眈,東南有倭寇屢屢侵擾

如果說明朝內部的情況已經堪憂到讓人難以應對,那明朝外部滿清政權的入侵使得明朝統治更加岌岌可危。滿清日益強大,關外的土地大片的淪喪,明朝廷數次組織大規模的反擊均告敗,無奈的明朝只能收縮戰線防守幾個較大的城池。

在內憂外患嚴重的情況下,東南沿海地區的形勢也不樂觀,明朝末年海盜、倭寇猖獗,不斷地侵擾海邊諸縣,使得當地居民苦不堪言。明朝廷也曾組織了多次圍剿,但這些倭寇流動性強,圍剿之後很快又能死灰復燃,使得明朝廷心力交瘁,無奈只能採取招安,但隨着後期的國力日衰,東南地區的邊防也是愈發嚴重。

崇禎對朝政很是兢兢業業,爲何仍落了個國破身亡的局面 第3張

朝廷內宦官、文臣相互傾軋,崇禎兢兢業業無可奈何

明朝內外的這些大型問題上已經萬分危急,朝廷內部也不是鐵桶一塊,反而是腐敗不堪,混亂透頂。宦官當道早已不是一天半天,他們掌控着殘暴的“廠衛”,更有甚者還掌握着一些軍權,以此來剷除異己。與這些宦官相對的文官集團也沒有成爲明朝的救星,反而是相互結黨,以此來對抗“宦官”乃至“皇權”。

崇禎帝就是在這種搖搖欲墜的情況下繼位了,剛繼位之初的崇禎帝懷着力挽狂瀾的救國抱負,決心再度恢復大明的輝煌。在勤政方面上,崇禎帝“聞雞而起”,“夜不能寐”,將身心完全放在了救國路上,人未到中年已是白髮叢生。與崇禎帝之前的幾位帝王相比,崇禎帝在政事方面可謂事必躬親,不曾有過一絲懈怠。

在吃穿用度方面,崇禎帝的節儉在整個歷史中也是排得上名的。皇家日常用膳所用的金器、玉器等變成了銅器和木器,吃的方面也“減膳”,沒有大事的情況下也不會舉辦宴席,一切都是爲了節省開支。甚至連江南織造都已廢棄,並且還把宮中貴重奇物拿出來充作軍餉。

縱觀明朝中後期的數位皇帝,嘉靖皇帝沉浸與長生夢中,正德皇帝只知聲色犬馬,萬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天啓皇帝將木匠看作自己的最高事業,與他們相比,崇禎帝毫不誇張的說是一代賢君。可惜的是崇禎帝生不逢時,天意弄人,瀕臨亡國的大明朝早已千瘡百孔,無力挽救,最後只能在亡國的無奈中自縊而亡。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