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大臣爲國家兢兢業業 他的死讓孔子惋惜

本文已影響3.51K人 

趙盾是春秋時晉國名相,他“制事典,正法罪”,對維護晉國的穩定和保持霸主地位立下不可磨滅的功績,可就是這樣一位賢能的宰相在歷史上卻落下千古罵名。

《左傳》記載,趙盾扶持晉靈公登位後,晉靈公遠君子親小人,追求享樂,不思進取,不遵守做國君的規則,大量徵收重稅來滿足自己荒淫奢侈的生活,宮殿裝飾的富麗堂皇,而且喜歡站在高處用彈弓射人,以觀看人們躲避彈丸和被射中後的痛苦模樣,以此爲樂。

有一次,他的御廚沒有把熊掌燉爛,他立刻殺掉御廚,肢解了屍體裝進籮筐,命令宮女擡出,經過大臣上朝的地方故意將屍體裸露,以此來震懾勸諫的大臣。但是就有兩個好事的人非要和他過不去,這兩個人就是趙盾和士季,作爲顧命大臣他們擔憂晉國的命運,決定冒死進諫。士季說,我先去吧,如果我們同時進諫,一旦靈公翻臉,那就沒人敢再勸諫了。於是士季進宮,靈公故意裝着沒看見他,士季一步一叩頭地來到靈公屋檐下,靈公知道無法躲避,只好說,我知道錯了,我痛改前非。士季高興地稱讚道,果真如此,那真是羣臣的依賴,國家幸甚。哪知靈公口是心非,他認爲這肯定是趙盾的指使,於是派出殺手鉏麑去殺掉扶持自己登位的趙盾,可他沒想到殺手鉏麑卻是個正義之人。

這位大臣爲國家兢兢業業 他的死讓孔子惋惜

據史料記載,鉏麑想趁天剛麻麻亮的時候潛伏在趙盾院子裏,當他飛檐走壁躲在暗處觀察時卻看見趙盾早已穿好朝服準備上朝,但是因時間尚早,趙盾就坐在凳子上閉目養神。鉏麑極爲感動,覺得趙盾是個賢人,日夜爲國家操勞,坐在家裏還如此恭敬國君,這樣的好領導不能殺,於是他悄悄退出趙府,可轉念一想,如果不執行國君的命令,我就是不忠,但我寧願自己死,也不能禍害國家,結果一頭撞死在樹上。

靈公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便想借邀請趙盾飲酒爲名,暗中埋伏刀斧手,除掉趙盾。趙盾的司機提彌明被安排在偏殿,酒席宴上他覺察到靈公的企圖,急忙來到大殿大聲對趙盾說,臣子陪侍國君飲酒,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就應該主動告退,這是禮節。說吧拉起趙盾就走。靈公一看不能就這樣前功盡棄,於是先放烈犬追咬,烈犬被提彌明打死,繼而命令武士們蜂擁而上,殺了提彌明,就在趙盾行將就戳之時,事情又出現轉機,武士中有一個人曾經被趙盾救過命,此時反戈一擊,擋在衆武士面前,掩護趙盾逃出。

趙盾逃到邊境就不敢再跑,就在他喘息未定之際,傳來趙盾的同族弟弟趙穿殺掉靈公的消息,趙盾急忙返回,但晉國太史指責趙盾有殺君之罪,並秉筆直書“趙盾弒其君”,趙盾感覺委屈想解釋,但史官董狐說:“子爲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討賊,非子而誰?”意思是,你身爲正卿,不討伐殺君的罪人,那麼不是你殺的又是誰殺的呢?說的趙盾有口難辯只有甩頭嘆息。

百餘年後,孔子評論此事時對史官董狐大加讚賞,而對趙盾感到惋惜,他說:“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爲法受惡,惜也······”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