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壇巨匠袁枚有哪些著作?其實還是個大美食家

本文已影響1.45W人 

我國古代的很多文人都是合格的美食家,大名鼎鼎的蘇東坡就不用說了,鄭板橋字畫換狗肉的故事到現在人們還在津津樂道,今天我們要聊的則是另外一名清朝美食家袁枚。

朋友圈天天有吃貨曬美食照片襲面而來。實質上這招清朝的袁枚早就玩了。清代文壇巨擘袁枚,用現在的話來說,也是個吃貨,他根據自己的美食經驗寫了一本《隨園食單》,記錄了326種菜餚和點心,自山珍海味到小菜粥飯,再到美酒名茶,品種繁多。

《隨園食單》也被列入南京傳世名著50部候選目錄。這部書可以說是“曬”出了新高度,時間跨度、影響延續至今,仍被各大菜系廚師視爲必備經典。

關於《隨園食單》

長江流域漢族美食囊括一盡

吃是一種享受,會吃,是一門學問,寫一點吃的享受,吃的幸福,也不難。但要寫吃寫得令人讀起來,津津有味,口舌生香,那纔是作爲一個美食家的最高境界。袁枚,作爲清乾隆年間江左三才子之一當時的詩壇盟主,更是一個不可救藥的美食主義者。他極其會吃,善吃,能吃,而且用心去吃,去寫。

孟子說過,“君子遠庖廚”,而大文人袁枚卻積40年孜孜不息的“口腹享受”的精華,寫出一本在中國飲食上空前絕後、填補千百年中國飲食文化史空白的《隨園食單》來。這本小冊子,記錄了中國14世紀至18世紀流行的326種菜餚和點心,自山珍海味到小菜粥飯,再到美酒名茶,品種繁多、見聞廣博,堪稱一部縮微版的中國飲食百科全書。袁枚是杭州人,又常年居住南京,所以將數百年來長江流域一帶漢族人的美食,囊括一盡。

江蘇省餐飲協會祕書長於學榮介紹,中國自古至《隨園食單》的食譜,都是技術性的闡述,但袁枚寫他自家隨園私房菜的食單,文化氣味強烈,文學色彩濃郁,文人風雅十足。這本書不厚,字不多,一時半刻,即可翻閱一過。“但看完會覺得此老真會吃;留給你的第二印象,此老真會寫吃。至今,淮揚菜、本幫菜、杭菜、徽菜,仍萬變不離其宗,跳不出這本食單。”

文壇巨匠袁枚有哪些著作?其實還是個大美食家

問世以來被廚師們公認爲經典

《隨園食單》全書分爲須知單、戒單、海鮮單、江鮮單、特牲單、雜牲單、羽族單、水族有鱗單、水族無鱗單、雜素單、小菜單、點心單、飯粥單和菜酒單十四個方面。在須知單中提出了既全且嚴的二十個操作要求,在戒單中提出了十四個注意事項。

時至今日,《隨園食單》中許多觀點,仍值得學習和借鑑。如,袁枚認爲,美食之美不在數量而在質量,要講求營養。“豆腐煮得好,遠勝燕窩;海菜若燒得不好,不如竹筍”。又如,袁枚強調食物搭配。他引用《禮記》上的“相女配夫”,說明食物搭配也要“才貌”相宜,烹調須“同類相配”,“要使清者配清,濃者配濃,柔者配柔,剛者配剛,方有和合之妙”。再如, 袁枚講究菜餚味道,要求菜“味要濃厚,不可油膩;味要清鮮,不可淡薄……如果一味追求肥膩,不如吃豬油好了……如果只是貪圖淡薄,那不如去喝水好了”。他要求嚴格遵守上菜的順序,“鹹者宜先,淡者宜後;濃者宜先,薄者宜後;無湯者宜先,有湯者宜後。”

《隨園食單》薄薄一冊,但極具文采,文字簡單清爽,人人都可照着去做菜。袁枚還將某菜做法,出自何人何家大都寫了出來,自然成爲全社會提高烹飪技術、研究傳統菜點以及烹製方法的指導性史籍。自問世以來,這部書長期被公認爲廚者的經典,英、法、日等大語種均有譯本。

有趣的是袁枚只能說是一名飲食文化理論家,而不能說是烹飪家,因爲他自己只會吃,不會做。

茶葉蛋要煮“兩炷線香”的時間

《隨園食單》內記載的這些讓你掉口水的菜,在南京還能不能吃到?於學榮不無遺憾地說:“很難!”

他介紹,《隨園食單》不是菜譜,所以雖然《隨園食單》留傳下來了,但隨園菜卻曾經失傳近二百年。20世紀80年代初,人稱“金陵廚王”的金陵飯店大廚、國家級烹飪大師薛文龍決心將失傳多年的隨園菜“復活”,並潛心研究20多年。隨着一個又一個菜品的問世,隨園菜一度重獲生機。

於學榮說,不要以爲官府菜吃的一定是魚翅熊掌,官府菜的講究不在於原料的名貴和稀罕,而是勝在製作方法以及耗時的奢侈。薛文龍在嘗試恢復隨園菜時,就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隨園食單》中茶葉蛋究竟要煮多長時間?如果按普通人家的吃法,茶葉蛋煮10分鐘足矣,至多煮它半個小時,吃起來已經是有滋有味了。而《隨園食單》說:“有愈煮愈嫩者:如腰子、雞蛋之類是也。”並說煮茶葉蛋的時間應當爲“兩炷線香”。爲此薛文龍特意拜訪寺廟的老和尚,得知每個時辰敬香一炷。按此推算, “兩炷線香”約4個小時。他反覆試驗,用32個雞蛋來煮茶葉蛋,最終發現果然煮4個小時的茶葉蛋最好吃,滷汁滲透蛋黃,美味異常。

“鼓樓大鐘亭花園一號的前身曾號稱打造袁傢俬房菜,如今老門東飯店‘問柳’也號稱習自《隨園食單》,但這些多是炒概念來吸引食客。”於學榮說,真正的隨園菜隨着薛文龍的去世,已基本失傳。

文壇巨匠袁枚有哪些著作?其實還是個大美食家 第2張

關於袁枚與隨園

薛冰說:小時候曾見過袁枚的墓碑

“我小時候就看過袁枚的墓碑。”南京著名文史學者薛冰說,袁枚死後他的墓也在隨園範圍內,五臺山的百步坡處。“就是五臺山保齡球館門口那”。

薛冰當時讀金陵中學,家住石鼓路,學校圍牆北就是隨園之所在,而回家的路上更是常常到清涼山、隨園一代玩耍。所以曾親眼看過袁枚的墓碑,“那裏還葬着他的夫人、小老婆。”

百步坡得名於五台山的一個小山坡,從下至上要走一百步,袁枚墓在文革時被挖,墓碑到了修建五臺山體育館時更是直接被拆掉,令人扼腕。

南京市政協委員趙建中談起袁枚,就非常心酸。他說,袁枚至今沒有什麼紀念處,現在連墓地都找不到了。

隨園據載有300畝,在今南師大一帶

既然隨園讓袁枚魂牽夢繞,連書名也寫成了《隨園食單》。那麼南師大所在的隨園一帶,是不是就是袁枚當年的居所?

據記載,隨園源自“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吳應箕的吳家花園,後來吳家花園數次轉讓,到了曹雪芹先輩曹氏手中,成了曹家花園,雍正年間,曹家被抄,曹家花園被賜給主持抄家的隋赫德,即隋家花園,然後又轉到袁枚手上。當年袁枚買下隨園時,園子已荒廢多年,袁枚改稱其爲“隨園”。

“隨園據記載有300畝,可想有多大。”薛冰說,上海路與青島路之間、與廣州路平行的一條路就叫隨園。當時的隨園應該一直延伸到目前的南京師範大學裏面。

有考證說,隨園東邊的邊界在青島路西側,西邊的邊界一直到烏龍潭公園一帶,而當年廣州路上還有袁枚祠。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