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飲食習慣有着哪些巨大變化?

本文已影響1.03W人 

北宋士大夫飲食習慣有着哪些巨大變化?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富庶的國家之一,它的疆域雖然不大,但是商業十分發達,在這一時期國民的衣、食、住、行與前朝相比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北宋初年,受前朝戰亂影響,社會上存在着節儉的良好風氣,伴隨着國家的發展,階級差異明顯突出,士大夫階級的奢靡之風也就逐漸顯露了出來。

不過這一階層也有大量人士倡導節儉,於是乎形成了極爲特別的一個局面。不僅節儉與奢靡之風並存,而且是大夫階級的衣食住行向着精緻獨特的方向發展。宋朝後期,奸臣當道,朝野上下奢靡之風盛行,正是這股不良的風氣,加速了宋王朝的滅亡。

北宋士大夫飲食習慣有着哪些巨大變化?

一、北宋建立之初,就已經確立了節儉之風,但受前朝影響,社會之上仍存在奢靡之氣

宋朝建立之前,中原大地經歷了戰火紛飛的與五代十國時期,這72年的時間是中國歷史上的大分裂時期。不到百年的時間,中華大地上前後出現了十五個割據政權。他們相互攻伐,導致生產力大幅度下降,禮樂崩壞,民不聊生,正印證了張養浩的那首詩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隨着北宋王朝的建立,五代十國時代結束。北宋王朝大力征伐,逐漸結束了各地蕃鎮割據的局面,使得中原大地迎來了統一。宋王朝起於亂世,雖然完成了統一,但是國力並不強大。並且北方的契丹族也建立了國家,國號爲了“遼”,經常和宋王朝發生戰爭。這也使得宋朝前期的社會局面並不穩定,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

不過,宋朝的建立是通過後周禪讓,朝代的更替並沒有讓宋朝的國力受到損失。同時宋朝在十國時期對各國征伐時所獲不翡,這也讓宋朝的國力進一步提升。而且宋太祖趙匡胤通過杯酒釋兵權的方式,收攏了武將的兵權,讓宋朝在建立之後並未發生過武將動亂,使得宋朝的中央集權高度集中,爲宋朝皇帝統一調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五代十國時期奢靡之風盛行於中原地區,宋朝建立之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這種不良風氣的影響,飲食風尚十分奢靡。不過宋太祖趙匡胤推行節儉之風,使得這種社會風氣之下又存在着一股清流,存在着一種自上而下的節儉之風。

宋太祖自己的生活也十分節儉,他對後宮的財務支出有着嚴格的把控,盡力避免奢靡浪費,而且他還取消了自五國十代以來的官員的迎來往送。不過,在這一時期士大夫階層的生活依舊十分奢靡。

《宋史寇準傳》記載:

“準少年富貴,性豪侈,喜劇飲,每宴賓客,多闔扉脫驂。家未嘗爇油燈,雖庖匽所在,必然炬燭”。

古人云“窺一斑,而知全豹”,連被平民所稱讚的一代生活都如此之奢靡,這個階級的生活作風可想而知。據史書記載,孫承佑、趙彥徽、寇準等太祖太宗時期的士大夫在飲食方面都十分奢侈,根本不顧皇帝推行的節儉之風。這樣的情況在歷史之上是很少見的,很少有一代明君所推行的事物,不被認可的說法。

宋朝的情況比較特殊,他在建立之初,宋太祖趙匡胤就制定了不殺士大夫的國策,這也造就了宋朝文人的地位十分之高。所以我們可以看作,趙匡胤,不捨得對這些士大夫進行嚴厲的處罰。不過總體來說, 宋朝初年雖然飲食風尚,尚有奢靡之風,但基本上確定了以“尚簡”爲主要趨勢的飲食風尚。

二、隨着經濟的發展,飲食的奢靡之風逐漸充斥着士大夫階層,不過同樣有着一股清流在洗滌着這股風氣

在宋朝多代皇帝勵精圖治之下,宋朝的經濟飛速發展。在北宋中期時,國家呈現出一種太平盛世的局面。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所描繪的就是這一時期北宋都城汴京的畫面,從這幅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出,北宋繁榮的經濟文化。

不過《清明上河圖》雖然場面熱鬧,但表現的並非繁榮市景,而是一幅帶有憂患意識的“盛世危圖”,官兵懶散稅務重,這也是北宋的真實寫照。

隨着經濟的發展,士大夫的待遇不斷得到提高。據不完全統計,宋朝官員的薪資水平在中國任一時期都名列前茅。但由於國家的長治久安,奢靡之風也不斷攀升。並且許多名士對宴飲極其鍾愛,在這種文化背景之下,飲食上也伴隨着一種奢靡之氣。

宋朝的士大夫階級及皇帝,對這種分歧的看法也有很大差異。以范仲淹爲首的一批有志之士,本持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積極倡導簡樸的風尚,糾正日益增長的奢靡風尚。不過皇帝和另外一批王宮大臣對宴飲並沒有持反對態度,甚至對大臣合理的宴飲和享樂給予了一定的鼓勵。

我們熟知的歐陽修在對宴飲過度的看法上,只認爲它是一個很小的過錯,不會引來禍端,同時他也非常喜愛與名士飲酒賦詩。司馬光對這種奢靡之風,則大加批判,司馬光耿直地批判: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內法,果餚非遠方珍異,食非多品,器皿非滿案,不敢會賓友;常數月營聚,然後敢發書。苟或不然,人爭非之,以爲鄙吝。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磋乎!風俗頹弊如是,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

三、宋朝後期從上到下奢靡之風盛行,這也在直接或間接上導致了北宋的滅亡

北宋時期幾乎沒有經歷過戰事, 國家日久和平,士大夫們對於安逸享受的生活習以爲常,在飲食上的奢靡程度令人髮指。

這種風氣是由宮內傳向民間的。史料中記載宋神宗晚年,一次宴會就要耗費10餘萬文錢。宋仁宗在一次宴會之上,一道菜的耗費就達兩萬八千文錢,宋徽宗更是以窮奢極欲著稱。宴請衆臣時的山珍海味可謂堆積如山,令衆位大臣瞠目結舌。羅大經的《鶴林玉露》記載過,太師輔商做包子就連切蔥絲都有專人負責,可見其場面之大。

士大夫除了講究奢侈的飲食場面外對飲食癖好的滿足與和追求,甚至達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他們對於吃有着一種迷戀。蘇軾在遭受烏臺詩案之後,深受打擊,對官場心灰意冷,但仍不忘記研究吃食,創下了後世聞名的東坡肉。可以說北宋的士大夫階層不僅愛吃,還會吃。

到了北宋後期,奸臣當道,以蔡京爲首的政治集團,更是將士大夫飲食的奢靡之風推向了極致。這一時期皇帝多不理政事,貪官橫行,污吏當道他們搜刮民脂民膏,家中的財富不可估量。同時,皇帝也大力推行這種風氣。宋真宗繼位是北宋奢靡浪費之風的開始,在此之後,歷代皇帝更是有增無減。

宋徽宗的奢侈消費,在宋朝是首屈一指,他甚至專門成立了國家機構去“花錢”。在皇帝的引導之下,本來王宮大臣的奢侈,只是在家裏私下進行,霧裏看花。後來在皇帝的帶頭下,一個個堂而皇之的進行,令人炸舌的奢侈消費變成了順理成章之事。

據記載,這一時期官員士大夫們之間一頓飯的價格通常需要一貫錢左右,一貫錢夠五口之家吃一個月的大米。要說奢侈得說徽宗時蔡京請同事們吃飯,單單一道蟹黃饅頭爲“錢一千三百餘緡”,這頓飯下來至少上萬貫。“腰纏萬貫”的主兒一頓會被吃個赤身裸體。

也正是因爲這種不良風尚的形成,導致北宋後期財政嚴重赤字,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北宋的衰敗與滅亡。而且,宋朝並不是明令禁止土地兼併。

隨着後期皇帝的昏庸,和這種不良的社會風尚,士大夫們爲了維持奢靡的生活,他們只能不斷地兼併土地、剝削人民以達到他們的目的。

這種情況之下,使得宋朝的國力被大幅度削弱。再加上北方金國的建立,給宋朝帶來了強敵。因爲多年的奢靡生活,北宋的軍備力量十分落後,在金國面前不堪一擊,這也導致了北宋王朝的落幕。

北宋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本應該成就我國曆史上的一個千年王朝。但是,它只經歷了167年,9位皇帝就走向了落幕。這與不好的社會風氣有着很大的關係。北宋初年,因爲經過戰亂,皇帝推行節儉之風,但隨着多年的和平,安逸的時光侵蝕了統治階級那本就不堅定的內心,使得奢靡之風橫行北宋。

這股蛀蟲將北宋王朝內部侵蝕的支離破碎。雖然,北宋也出過明君,宋神宗時期的王安石變法也曾盛極一時。但是他對社會風氣的引領與控制,值得後世的我們去深思。

我們不應該一味的在意所謂的國民生產總值,而應該控制生產與消費,浪費可恥。北宋的文人地位非常的高,他們是是大幅階層的中流砥柱,但他們並沒有很好的秉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理念,反而推行奢靡之風的發展,這也是北宋滅亡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