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真爲何要東渡日本?六次過程體現了他什麼樣的精神?

本文已影響7.35K人 

唐朝時候,航海技術還不發達,人們如果想要漂洋過海到其他國家去,風險極大,常常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但有一位法號叫鑑真的得道高僧,爲了傳播佛法,歷盡艱難險阻,去到日本開創了佛教的律宗。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鑑真生於武則天時期,是揚州人。他少年時代進入寺廟當和尚,學習佛教南山律宗的知識。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佛教宗派,鑑真踏踏實實地學到了很多修持戒律方面的知識。除了研究佛法,他還努力學習建築、繪畫和醫學,成爲一位知識淵博的僧人。

那時,日本有很多人仰慕唐朝的先進文化,紛紛來到唐朝學習和通商。有一次,來了兩個日本和尚,想邀請一位有名望的中國僧人到日本去傳播佛法。他們打聽到揚州的鑑真大師精通佛理、德高望重,便去拜訪他。

鑑真爲何要東渡日本?六次過程體現了他什麼樣的精神?

這時,鑑真已經年過半百,他被兩位僧人的懇切言辭打動了。但是,當他徵詢弟子們的意見時,這些年輕的和尚卻露出了爲難的神色。有一位弟子說:“去日本路途遙遠,風急浪大,很多人都在半路送了性命。您年事已高,對這件事還是請多加考慮啊!”

鑑真沉吟了一會兒,堅定地說:“僧人應當以弘揚佛法爲自己應盡的責任,哪怕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辭。如果你們不隨我一起去的話,我就自己前往。”衆人聽了,十分感動,當場有一二十人表示願意一同前往日本。

可是,當時的朝廷嚴禁私自出海,鑑真只能在揚州偷偷製造海船。後來,由於一名僧人的誣告,鑑真的海船被官府沒收。第一次東渡失敗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出海,不是遇到大風,就是被官府阻撓,東渡始終沒有成功。

鑑真沒有氣餒,繼續籌劃第五次航行。這一次他們剛入海,就遇到狂風巨浪。海船被顛簸得上下起伏,左搖右晃,最後失去了控制,只能在海上漫無目的地漂泊。

船上一行人缺少可以喝的淡水,奄奄一息。過了半個月,海船漂到了海南島。鑑真等人被當地人救上岸去。他們在海南島修建寺廟,講授佛法,受到人們的歡迎。

鑑真爲何要東渡日本?六次過程體現了他什麼樣的精神? 第2張

不過,鑑真一直沒有忘記東渡日本的初衷。一年以後,他決定返回揚州,再次計劃前往日本。這時,他的身體漸漸衰弱下去,視力變得模糊起來。他最得力的弟子也因爲積勞成疾離開人世。那兩位盛情邀請他去日本的和尚,一個也已去世,另一個離開了他。這些變故絲毫沒有動搖鑑真的決心,他依然尋找機會啓航。

終於,機會來了。753年,日本政府派“遣唐使”到中國。他們聽說了鑑真的事蹟,專門到揚州邀請鑑真跟隨他們一起回國。朝廷依然不同意鑑真赴日本。鑑真只能悄悄上船,在日本大使的幫助下躲過了唐朝官員的搜查。這一次,他們在海上航行了四十多天,終於抵達了日本。

日本天皇聽說唐朝的高僧歷經九死一生來到日本,大爲感動,舉辦了隆重的儀式來歡迎他,並讓他負責統領日本的佛教事務。鑑真在天皇的支持下,開創了日本律宗,建立了正式的戒律制度。公元763年,鑑真在日本圓寂。他的弟子爲他雕刻塑像,流傳至今。

鑑真爲何要東渡日本?六次過程體現了他什麼樣的精神? 第3張

鑑真東渡日本,前後用了十二年,經歷五次失敗,第六次才獲得成功。這體現了他爲了理想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精神。鑑真促進了中國文化在日本的流傳,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傑出人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