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辭賦家枚乘的主要思想:政治思想及音樂思想

本文已影響7.73K人 

枚乘的主要思想是什麼?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政治思想

枚乘是藩府士人中最先對大一統表示認同的人物之一。在劉濞顯露出叛亂的政治傾向時,憑藉着對時局的理性判斷,枚乘感受到了中央權威的不斷加強,敏銳地察覺到了政權統一趨勢的不可抗拒性,於是作《上書諫吳王》,以勸諫的口吻,詳說利害,縱橫捭闔,規勸劉濞審時度勢,勿以卵擊石,其立場始終着眼於漢朝的穩定與統一,鮮明地表現出其對大一統的認同。

西漢辭賦家枚乘的主要思想:政治思想及音樂思想

但不同於晁錯等人對朝廷的極端維護,枚乘對於大一統只是一種精神上的認同,不意被大一統的高壓態勢消解個人品質或成爲兩者之間政治鬥爭的犧牲品,更願意面對的是朝廷與地方藩王的相安無事。

音樂思想

從枚乘所作的《七發》中有關音樂的一段文字來看,枚乘的音樂思想主要有:

①功利的社會觀。在《七發》中,音樂在扮演的不是一種簡單的具有娛樂功能的藝術形式,而是一種極富功利色彩的道德教化工具。這種觀念是由來已久的,音樂之道至遲從春秋時期開始就已經被視爲人倫之道。魯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季札觀樂於魯,從《詩經》的風、雅、頌中感受到的完全是人的道德和品性。儒家的理論一般認爲,先王定製禮樂,就是要教導大衆明辨是非、趨善去惡,迴歸人性的正道。

而墨子、韓非子等人的“非樂”無非是說音樂會誤性、誤國、誤民,這也可從反面證明音樂始終被認爲是具有功利性的,對社會非利即害,其娛樂功能的被忽略幾乎是一貫的,枚乘也不例外。《七發》中的“要言妙道”固然是根治楚太子之病的良方,而枚乘又從功利的音樂社會觀出發,認爲其次當屬音樂,因爲它是道德感化的基礎,能最直接的反映社會人生,所以他列音樂於其他六事之首,與“要言妙道”形成前後夾擊之勢,突出了重點。

②尚悲的音樂審美觀。三國時人嵇康在《琴賦》的序中概括出了歷代音樂賦所體現出來的一種尚悲的音樂審美觀——“賦其聲音,則以悲哀爲主”,這種以悲爲美的音樂觀在《七發》中便可見一斑。《七發》在描寫制琴的原材料桐樹的生長環境時,極力突出危苦,又選野蠶之絲、孤兒之鉤、寡婦之珥爲配件飾物,無非是認爲只有如此,桐樹才浸透了天地萬物的悲聲和淒涼,具備了悲哀的材質,方成爲上等之材,用這等材料製成的琴自然就具備了悲哀的音質。

又寫伯牙爲歌“麥秀蘄兮雉朝飛”,據漢代揚雄《琴清英》載,“雉朝飛”詠的是青年男女的婚姻悲劇故事,是一篇極其悲哀婉轉的曲詞。奏如此之琴,歌如此之曲,正應了文中所說的“此天下之至悲也”。而《七發》本以七事啓發楚太子,音樂的“至悲”和飲食的“至美”、車馬的“至駿”、遊樂的“靡麗皓侈廣博”、田獵的“至壯”、江濤的“怪異詭觀”和“天下之要言妙道”六者並列同提,可知音樂的“至悲”也即音樂的“至美”,而天下最悲哀婉轉的曲調和歌詞,在枚乘看來也就是天下最美的音樂。

西漢辭賦家枚乘的主要思想:政治思想及音樂思想 第2張

③極致的藝術美學追求。《七發》中有關音樂的一段文字,無論是寫桐樹的生長環境,寫制琴,寫演奏還是寫音樂之美,給人一個最直接明白的印象就是,枚乘在力圖通過遣詞造句營造出一種趨於極致的藝術效果,“至悲”或者說“至美”就是枚乘所追求的最終目的,說枚乘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是毫不爲過的。這種在音樂方面的極致的美學追求,或許與枚乘本人作爲一個成功的、傑出的辭賦作家的身份是不無關係的。因爲“極盡鋪陳之能事”本來就是辭賦作品的一個最基本的特徵。所以,可以說,“極致”不僅僅反映了枚乘對音樂的美學追求,同時也是枚乘對整個藝術的美學追求。

養生主張

枚乘把養生與轉變腐敗風氣,甚至與國家的安定、政權的鞏固緊密聯繫在一起,倡正反邪、倡勤反惰、倡動反靜、倡節制反縱恣、倡康朗陽剛反萎靡淹沉。其養生主張有:①提倡蔬食淡飲,力戒腥酞肥厚的飲食習慣;②提倡戶外活動,擁抱大自然,登高遠遊來娛悅身心;③提倡參加社會活動和激烈的運動,以磨礪自身的體魄,開闊自己的胸懷;④提倡加強自身的精神修養,培養高尚的情操,用音樂和健康的活動陶治自己的情性,抵制不良生活習俗。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