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爲什麼能受到歷代統治者的推崇?他們爲何不選擇其他思想?

本文已影響1.96W人 

公元前134年,漢武帝經過深思熟慮採納了董仲舒提出的諫言,”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變成了治國思想,自此之後,儒家受到歷代統治者的推崇,成爲了主流思想。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歷朝歷代的統治者,爲什麼要選擇儒家思想,作爲自己的核心統治思想?爲什麼不選擇諸子百家中的其他思想呢?

實際上,古代統治者選擇儒家思想,並不是從漢武帝開始,就一成不變的。而是經過了漫長了歷史發展之後,經過時間的篩選,統治階級發現,儒家思想最有利於統治國家,所以才選擇了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爲什麼能受到歷代統治者的推崇?他們爲何不選擇其他思想?

當然,這種說法,似乎也不太準確。真正準確的說法是,統治階級選擇了自己修改之後的儒家思想。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各種思想,紛紛盛行於世。當時的各大諸侯國,選擇的思想也截然不同。因爲大家選擇的治國思路不同,結果也不盡相同。最後,選擇法家思想的秦國,統一了天下,成爲了最後的贏家。

但是,秦國因爲法家思想而統一天下,卻同樣因爲法家思想而亡國。法家思想過於強調法令的重要性,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人的因素。所以,在經過了一場秦末大亂,漢高祖劉邦統一天下之後,決定換一種思想治國,選擇了道家‘無爲而治’的思想,作爲漢朝最初的治國綱領。

儒家思想爲什麼能受到歷代統治者的推崇?他們爲何不選擇其他思想? 第2張

劉邦去世後,在後來的幾十年當中,漢朝依然延續了這種治國思想。但是,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之後,使用道家思想作爲核心治國理念的弊端,開始顯現了出來。用道家思想治理國家,雖然可以保證平民受到的壓迫相對較小,但卻不利於中央集團。中央政府選擇無爲而治,就一定會導致統治末端無法深入到各地方。地方上的一些勢力,很容易因此做大,和中央政府相互對立。

到了漢武帝時期,這個問題已經相當突出了。各地方的諸侯王,各有封地,儼然是一個個國中之國,隨時都可能威脅到中央政府的統治。另外,平民階層因爲缺乏上升通道,很多人開始選擇去做遊俠,信奉墨家思想。遊俠的存在,同樣威脅到中央政府的統治。比如漢武帝時期最著名的遊俠郭解,在當地堪稱無冕之王,連朝廷任命的官員,都要聽命於他。這些遊俠的存在,對漢朝中央政府產生的威脅,其實絲毫不遜色於各地的諸侯王。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漢武帝決定,修改之前漢朝無爲而治的道家思想,轉而選擇其他思想,作爲漢朝的統治理念。當時在漢武帝面前,其實大體上只有四種思想,可以供他選擇。這四種思想分別: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以及墨家思想。只有這四種思想,是相對完善,可以作爲國家治國理念的思想。至於諸子百家的其他思想,都沒有這個能力。

在這四種思想當中,道家思想正是之前漢朝選擇的思想,不利於中央集權。法家思想是秦朝的統治思想,也存在很多問題。墨家思想就不用說了,作爲遊俠們推崇的思想,如果漢武帝選擇了這種思想,很容易就會把自己給玩沒了。

如此一來,漢武帝能夠選擇的,似乎也就只剩下儒家思想了。

儒家思想爲什麼能受到歷代統治者的推崇?他們爲何不選擇其他思想? 第3張

儒家思想,強調忠君愛國,如果大家都能這樣想,那國家自然天下太平,再也不會有任何叛亂了。於是,在董仲舒的建議之下,漢武帝開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但是,這裏要注意的是,漢武帝選擇的儒家思想,其實是經過修改之後的儒家思想,而不是原版的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除了有強調‘忠君愛國’的部分之外,也有孟子提倡的‘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的思想。對於這部分思想,統治階級開始儘可能地將其進行切割。只強調忠君愛國的那一部分,而淘汰掉不利於自己統治的那一部分。

除此之外,後來的統治階層,還將法家的思想與之相結合,做到了所謂的‘外儒內法’。對於平民階層,統治階層宣傳要‘忠君愛國’的儒家思想。而就統治階層自身而言,則是以法家思想治理國家。

這種治國的理念,成了後來上千年封建歷史當中,絕大多數政權最高的選擇模板。

漢朝之後,隨着佛家學說開始傳入中原,佛家學說成了統治階級的一個新的選項。不過到了這個時候,外儒內法的思想方針,已經被證明是最好的統治思想,很少有政權會再去進行新的嘗試,選擇嘗試以佛家思想作爲自身的統治思想。

當然,很少,不意味着沒有。

南北朝時期,南朝的蕭樑政權,就屬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南樑政權的開創者,梁武帝蕭衍,就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梁武帝早年也是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但其晚年開始沉迷於佛家思想,甚至多次出家,然後讓國家出錢去寺廟贖回他這位皇帝。梁武帝晚年的時候,便想將佛家思想推行開來,作爲蕭樑政權的統治思想。在蕭衍看來,佛家強調衆生平等,如果真能夠做到這一點,國家內部所有人全部平等的話,自然能夠天下太平。

但是,蕭衍忽視了一個問題:有人想要平等,就有人不想平等,總想着要高人一等。這樣的人,是永遠存在的。所以,蕭衍晚年大肆推行佛家思想的結果,就是爆發了著名的‘侯景之亂’。不但搞得天下大亂,就連梁武帝本人,都被囚禁起來,活活餓死。

儒家思想爲什麼能受到歷代統治者的推崇?他們爲何不選擇其他思想? 第4張

有了蕭樑政權這個先例之後,後世的統治者,自然不會再去選佛家思想,而是會繼續選擇‘外儒內法’的政治思想了。

南北朝之後,到了隋朝時期,隨着科舉制的出現,儒家思想的地位,被進一步強化了。科舉考試當中,考的就是儒家的學問。讀書人想要入朝爲官,也只能通過學習儒家的學問,學習忠君愛國那一套思想,纔有機會在科舉考試當中取得好成績。到了這個階段,統治階層已經擁有了足夠的力量,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對儒家思想進行修改,將其修改成最適合自己的樣子。

再之後,到了宋朝時期,隨着程顥、程頤、朱熹等大儒,對儒學進一步進行修改,創造出了所謂的理學。理學更符合統治階級的需要,可以完美解釋統治階層的‘合法性’問題。所以到了元朝之後,理學開始成爲統治階級最好的選擇。不但科舉考試就考這些東西,而且還在社會上全方位地推行這種學說,禁錮平民們的思想,以期更好地進行通知。

從統治思想的演變歷史當中,我們不難看出,儒家思想被統治階級選擇,其實是有一個漫長的過程。不管是統治階層在進行選擇,儒家學說因爲自身的特性,也在不斷對自身進行改良,使得自身更加適合統治階層的需要。

所以,與其說是統治階層選擇了儒家學說,倒不如說是儒家學說‘適應’的統治階層,從而被歷代統治者所採納,更爲合適。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