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雄:漢朝時期辭賦家、思想家,著有《法言》《太玄》

本文已影響9.04K人 

揚雄(前53年~18年),字子云,蜀郡郫縣(今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人。漢朝時期辭賦家、思想家,廬江太守揚季五世孫,名士嚴君平弟子 。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少年好學,博覽羣書,長於辭賦。遊歷長安,擔任大司馬王音門下史。漢成帝時,得到同鄉楊莊推薦,入奏《甘泉》、《河東》等賦。授給事黃門侍郎,修書於天祿閣,結交王莽。

天鳳五年(18年),死去,時年七十一歲。著有《法言》《太玄》等,將源於老子之道的“玄”作爲最高範疇,並在構築宇宙生成圖式、探索事物發展規律時,是漢朝道家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者, 對後世意義可謂重大。

人物平生

家世背景

揚雄:漢朝時期辭賦家、思想家,著有《法言》《太玄》

揚雄的先人是有姬伯僑的後代,作爲庶出旁支以晉的揚作爲食邑,並以此爲氏,不知伯僑是周的哪一支系。揚在河、汾之間,周衰亡後揚氏有人稱侯,號稱揚侯。晉國六卿爭權,韓、魏、趙興起而範氏、中行、知伯衰落。權臣逼迫揚侯,揚侯逃到楚國巫山,在那裏安家。

楚漢之爭時候,揚氏逆江上行,住到巴州(今重慶)。揚雄五世祖揚季,官至廬江太守。漢元鼎年間,躲避仇人又逆江上行,住到崤山南面的郫都。

少而好學

揚雄家族世代以耕種養蠶爲職業。從揚季到揚雄,五代只有一子單傳,所以揚雄在蜀地沒有別的親族。

揚雄小時候好學,不只是研究章句,通曉字詞解釋而已,博覽羣書無所不讀。爲人平易寬和,口吃不能快速講話,靜默愛沉思,清靜無爲,沒有什麼嗜好慾望,不追逐富貴,不擔憂貧賤,不故意修煉品性來在世上求取聲名。家產不超過十金,窮得沒有一石餘糧,卻很安然。自身胸懷博大,不是聖哲的書不喜歡;不合己意,即使能富貴也不幹。卻很喜歡辭賦。

仰慕先賢

漢武帝時,蜀地有才子司馬相如,作賦很壯麗典雅,揚雄心中佩服他,每次作賦,常把他作爲榜樣模仿。又驚訝屈原文才超過相如,卻至於不被容納,作《離騷》,自己投江而死,爲他的文章感到悲傷,讀時沒有不流淚的。認爲君子時勢順利就大有作爲,時勢不順就像龍蛇蟄伏,機遇好不好是命,何必自己投水呢!便寫了一篇文章,常常摘取《離騷》中的句子而反駁它,從豎山投到江水中來哀悼屈原,名爲《反離騷》;又依《離騷》重作一篇,名叫《廣騷》;又依《惜誦》以下到《懷沙》作一卷,名叫《畔牢愁》。

揚雄:漢朝時期辭賦家、思想家,著有《法言》《太玄》 第2張

拜師學藝

揚雄是漢代京城的文化巨擘,被後來的學者譽爲“漢代的孔子”。每每揚雄與人把酒言歡,互訴衷腸之際,都會深切懷念在“橫山讀書檯”嚴君平先生門下的那段單純又快樂的求學時光。

嚴君平隱居平樂山(又稱橫山)時,開辦了“橫山讀書檯”,平日裏一邊教課,一邊整理著作。一日,揚雄上山拜師,行過跪拜之禮後,按照當時的傳統禮儀給老師遞上了十條臘肉,嚴君平卻連忙擺手,“罷了罷了!不講這些禮數!”

《論語·述而》記載,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教誨焉。”意思是孔子說:“只要自願拿着十餘乾肉爲禮來見我的人,我從來沒有不給他教誨的。”嚴君平認爲“橫山讀書檯”主要教授老子的道學,這拜師禮是孔子提出的,可不適用。揚雄堅持:惠帝王與惠子民並不矛盾呀!如果兩者能夠兼具,不正好是聖人的中庸之道嗎?

一番談論過後,嚴君平對揚雄頗爲滿意,收下了這個弟子,揚雄便住進了橫山,這一待就是八年。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