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慾主義思想 禁慾主義和享樂思想

本文已影響2.15W人 

禁慾主義,生活形態,又叫做苦修,外文名Asceticism,釋義是以戒除世俗歡愉爲特點的生活,其特徵通常是對若干俗世歡愉的禁絕,以達至宗教上及靈性上的目標。

禁慾主義思想 禁慾主義和享樂思想

 基督教的禁慾

以聖奧古斯丁的學說最爲出名,他尊崇理性,貶低情慾;又認爲性慾會使人的理性失去自主權;更認爲性衝動反應代表着人類犯罪,當有慾望時應該感到羞愧。所以有性慾是可恥的,是犯罪的。

佛教的禁慾

佛教認爲,未出家的佛教徒應該恪守的最基本原則有五條,即“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

斯蘭教的禁慾

不能接觸有關豬的產品,不可以賭博、酗酒、嫖妓淫蕩。

其他禁慾行爲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主張禁慾,他說:“慾望越強烈,越貪求我欲之滿足的人,他所感到的痛苦也就更多更深。因爲慾望經常附在他身上不斷地啃噬他,使他的心靈充滿苦惱。如此積久成習之後,一旦慾望的對象全部消失,他幾乎便以看別人的痛苦爲樂了。反之,一個陳定否定求生意志的人,從外表看起來,他的確是貧窮、一無所有、既無歡樂亦無生趣的人,則心靈則是一片清澄,充滿寧靜和喜悅。他們不會被不安的生存衝動或歡天喜地的事情所驅策,因爲這些都是強烈痛苦的先導。他們不貪圖生之快樂,因爲喜悅過後往往是接續苦惱的狀態。”

參見

掃黃打非

宗教行爲

貞節旌表

男守貞生活形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