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逃戶”問題是怎麼回事?宇文融解決此問題開啓大唐盛世爲何後世風評卻很差?

本文已影響1.63W人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唐朝丞相宇文融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唐玄宗李隆基是一個極具雄才大略的帝王,有着超越秦皇漢武的夢想,他重視邊功,喜歡開疆拓土;大興水利,重視農業生產;封禪泰山,熱衷歌功頌德。而這一切的實現,都需要大量的銀錢。所以,使庫府充盈起來,是唐玄宗最重視的一件事。

大唐的“逃戶”問題是怎麼回事?宇文融解決此問題開啓大唐盛世爲何後世風評卻很差?

玄宗劇照

開元之初,唐玄宗抑制奢靡,崇尚節儉,千方百計省銀子。但想要庫府充盈僅靠節流不行,關鍵還在於開源,也就是增加賦稅。

古代是農業社會,人口的多寡直接決定着政府賦稅的多少。隋煬帝爲何能開創那麼大的雄圖偉業呢?因爲大業五年,隋朝的人口多達890萬戶,約5000萬;而貞觀時期,唐朝只有不滿300萬戶,讓李世民整日悵然若失;到睿宗時期,人口達到600萬戶,80多年增加了300萬戶;而到了開元末年,不到30年,唐朝人口就增加了240萬戶,達到了840萬戶,約4800萬。

排除基數增長外,人口增長的幅度也遠超以前,難道玄宗朝的婦女們都加班加點生孩子?

其實是因爲玄宗將民間隱匿的逃戶大都檢括了出來,僅此一項就多達80萬戶,而完成這一歷史使命的就是開元盛世真正的能臣:宇文融。

大唐的“逃戶”問題是怎麼回事?宇文融解決此問題開啓大唐盛世爲何後世風評卻很差? 第2張

宇文融

大唐盛世,爲何出現逃戶問題呢?這還要從均田制說起,均田制發端於北魏,是一種按照人口授予土地的制度。當時長期戰亂,門閥大族把握着大量的土地與佃農,形成地多人少的局面,均田制的施行,使無田的流民與依附於門閥的佃農可以獲得土地,成爲直接受控於朝廷的自耕農。

這樣一來,國家賦稅大增,隋朝之所以富庶,就是受控於朝廷的自耕農數量達到了歷史頂峯。隋末唐初,又進行了大規模戰爭,人口數量大幅度減少,使得這一措施在唐初也能推行着,但隨着社會的安定、人口的增加、官吏的腐敗,土地兼併日趨嚴重,自耕農普遍得不到應得的土地,但還得交納相應的賦稅,人民不堪重負,所以紛紛隱匿到偏僻之地開荒,成爲所謂的逃戶。這樣一來,朝廷賦稅縮水,兼併了土地的地主得到了好處。

開元之初,只是個八品縣主薄的宇文融發現了這一問題,他及時上表玄宗,得到了玄宗的重視,很快提拔他爲御史中丞,負責檢括逃戶。

大唐的“逃戶”問題是怎麼回事?宇文融解決此問題開啓大唐盛世爲何後世風評卻很差? 第3張

玄宗劇照

面對逃跑的黎民百姓,宇文融並未一味採取強制措施,而是使用了較爲緩和的手段,只要在規定期限內自首,農民就可重新成爲編戶齊民,回不回家鄉都可以。而且,由逃戶成爲編戶的前六年,只需每年繳納1500錢,其餘賦稅統統免除。

能夠重新得到朝廷的認可,不再過偷偷摸摸的日子,還有如此優惠的條件,逃戶們大都滿心歡喜的自首。於是,大唐賦稅大增,庫府充盈,宇文融也成爲玄宗身邊的第一紅人,並兩度拜相。

然而,這樣一個爲朝廷做出巨大貢獻的能臣,歷朝歷代的評價卻很差勁。《舊唐書》說他是“奸佞之輩,惟事悅人;聚斂之臣,無非害物”。也就是禍害百姓、聚斂財物,以取悅於皇帝的奸佞之輩。《新唐書》更甚,將他與奸相楊國忠歸爲一類,說他們盤剝百姓,取悅皇帝。

大唐的“逃戶”問題是怎麼回事?宇文融解決此問題開啓大唐盛世爲何後世風評卻很差? 第4張

唐玄宗

那麼,爲何這樣一個既充實了庫府,又給百姓實惠的能臣,會被歷史抹黑呢?我認爲主要原因有兩點:

其一,不符合儒家思想

封建時代,儒家思想佔據着統治地位,士大夫們的崇高目標是:“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而財政、商賈,這些與銀錢打交道的行當,歷來爲他們所不齒。所以,宇文融的行爲被士大夫們所輕視。

其二,利益衝突

宇文融與當時的首相,也是文壇領袖的張說起了衝突。衝突的核心便是括戶問題,張說認爲括戶嚴重干擾了黎民百姓的正常生活,希望通過其他方式解決,但這只是表面現象。實質上,宇文融的括戶政策,嚴重影響了張說等人的利益。

大唐的“逃戶”問題是怎麼回事?宇文融解決此問題開啓大唐盛世爲何後世風評卻很差? 第5張

以張說爲首的一派,並非傳統門閥大族,而是武則天時期通過科舉等方式進入統治集團的庶族地主,說白了,他們是最大的土地兼併者。武則天時期,爲了穩固統治,對這一派人百般拉攏,對他們兼併土地放任不管,對逃戶聽之任之,促使了他們做大。

而宇文融的括戶行爲,維護了自耕農的利益,增加了國家賦稅,就必然會打擊這些庶族地主的利益。所以才引來張說等人的一致抵制。

不但朝堂上針鋒相對,封建士大夫們還掌握着歷史話語權,歷朝歷代,史書都由他們編纂,所以宇文融被黑得很慘。

所以,宇文融這樣一個爲國爲民的能臣,變成了史學家筆下的奸佞之輩,聚斂之臣。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