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一個“傻命令”,卻解決明朝開國大難題

本文已影響2.87W人 

4月2日,在中外歷史上,都有許多影響深遠的大事,中國戰國時代兩大泰斗級思想家孟子與荀子,相隔六十年卻都出生在這一天。1513年的這一天,歷經風浪肆虐的西班牙探險家德萊昂,終於一腳踏上了佛羅里達州。歐洲人殖民北美的歷史從此大幕拉開。當然,明太祖朱元璋也在這天,辦了一件至今被不停嘲笑的“傻事”。

明朝洪武八年,即1375年4月2日,正熱火朝天治國的明太祖朱元璋,給中書省高調下令:大明朝一個苦心設計的“神物”已經就緒,接下來就要加班加點打造,只要投入使用,必然迅速提振大明經濟。什麼“神物”?《明實錄》原話:命造大明寶鈔,爲通行貨幣。

這款擔負治國大業的“神物”,就是大明王朝開國後曾通行一時的紙幣:大明寶鈔。

朱元璋的一個“傻命令”,卻解決明朝開國大難題

網絡配圖

古裝劇裏常見用銀子的大明朝,竟然還用過紙幣?不但用,而且還用成了笑話。照明朝乃至後世的觀點,自從這款貨幣上市,哪怕明朝使足了勁力挺,卻在之後一百多年裏,鬧得連年價值暴跌,一直跌到十六世紀,終於在市面上被白銀徹底懟沒,落得銷聲匿跡。堪稱精明一輩子的朱元璋,難得做過的一件傻事!

但這件事,真有這麼蠢?

起碼辦這件事的前提,絕對不蠢:此時開國百業凋敝的大明朝,早到了不換新鈔票不行的地步。

大明開國,各方面情況都出名難,城鎮常見廢墟,鄉間滿眼荒地,糧食勞動力樣樣缺,但缺的最慘的卻是錢。實打實的缺可以造貨幣的貴金屬。先前的元朝別看垮得快,但跑起來也手快,敗退漠北之前,值錢的東西全捲走,尤其是北方各府庫的金銀,幾乎卷的一分不剩。他們跑的痛快,大明朝可就尷尬了

當時明朝的市面上,缺錢幾乎缺到雷,別說金銀少見,就連做銅錢的銅都難找。以至於好些地方老百姓家的銅器,都給強行徵用了鑄錢。不是還有銅礦?一場元末戰亂打完,像樣的礦基本都打廢,明初種地都缺人手,哪有人開礦?市面上流通的錢,更是五花八門,元末時的各種紙鈔,也都大搖大擺在用。甚至有些繪畫水平的人,畫了假錢都能用。常年亂做一團。

最重要的一條是,缺錢到這麼厲害,大明朝更是急用錢的時候。明初的治國策略,最重頭就是國家大投入搞建設,諸如農田水利各種事,常年都是大砸錢。關鍵是仗還不停,與北元的戰爭常年打,每年國防都是大筆花費,樣樣都急等着用錢。錢的事不解決,新開國的大明朝,不是活活窮死,就得活活亂死。

而最當務之急的解決辦法,就是發行新鈔票。這是穩定大明經濟的鐵柱子,到洪武八年這天,朱元璋也下了這決心:大明寶鈔高調問世。

而且必須說的是,這承載瞭如此大意義的大明寶鈔,問世也絕非某些史料說的那樣簡單粗暴,專門負責大明寶鈔的機構“寶鈔提舉司”早就建起,管理寶鈔的“鈔法”和大明寶鈔的設計,更是集中了此時明朝一羣經濟人才的心血,這款新問世的大明官方貨幣,好些方面也就先進到亮眼。

朱元璋的一個“傻命令”,卻解決明朝開國大難題 第2張

網絡配圖

有多亮?整個寶鈔以桑樹皮紙爲材料,外表是青色,上面有專門防僞的龍形花紋和防僞篆文,中央是錢串圖案,以錢串畫面的多少來代表面值。最高面值爲一千文銅錢,更有五百至一百文銅錢六種面值。整個鈔幣高三十三釐米寬二十二釐米,只以外觀設計說,就堪稱高端大氣上檔次。

與之配套的,更有明朝空前嚴格的鈔票管理辦法,膽敢僞造鈔票,哪怕一張也是斬首罪,誰能舉報僞造寶鈔,立刻就是重獎。民間的金銀實物交易也一度被禁止。大額交易用寶鈔,小額交易用銅錢,一度就是明朝市場的硬規矩。如此強力措施下,洪武八年起,彷彿出籠猛獸的大明寶鈔,迅速席捲明朝民間,元末時一度鈔票氾濫的亂象,頓時一掃空。

而且就算對這款鈔票最詬病的學者,有個事實卻也認賬:大明寶鈔問世的早期,確實叫整個明王朝,都嚐到了好些甜頭。

首先鬆一口氣的,就是朱元璋本人,紙做的寶鈔,製作成本本身就低的多,這也就意味着,僅發行貨幣這一件事,大明朝就節約了大量開支,常年的支出壓力大大減輕。

而明王朝的底氣,隨之也鼓了。大明寶鈔問世前,明王朝幾乎天天愁錢,俸祿軍費國家建設,時常鬧的揭不開鍋。有了寶鈔後,這鍋就好揭了。尤其是最大頭的軍費,對北元戰事最激烈的幾年,明朝的軍費開支,物資錢糧供應,幾乎全是寶鈔買單,撐着明朝追亡逐北,終於打出和平環境。

同樣起大用處的,更有朱元璋時代的農業工程建設,整個洪武年間,明朝多次啓動空前人力,大修農田水利和驛道,三十年裏單是水利堤壩就修了五千多,塘堰更修了四萬多,明初火速飆升的農業產值,就是這麼修出來的。當然,也是寶鈔撐起來的。

當然,毛病也是公認,腦補下經濟學就知道,金銀準備金不足,強力發行紙幣,別管多嚴刑峻法,通貨膨脹總是難免。寶鈔面值上的錢數,一不留神就暴跌,單是朱元璋在位年間,寶鈔就貶值了好些次,到朱元璋晚年時,南方好些經濟發達地區,饒是禁令森嚴,卻還是禁不止金銀交易。單明王朝每次發現問題後,都是強力彈壓,也總能把寶鈔價格勉強拽回來。

因爲大明寶鈔模式,根子就是朱元璋的高度集中經濟體制,在那個自耕農種什麼農作物都要朝廷強制的明初,寶鈔雖說有問題,卻還基本可控。明朝從慘淡景象到強力崛起,它也確實是強心針一般的大功。

但到朱元璋過世後,明朝經濟也欣欣向榮了,寶鈔的毛病,就真摁不住了。隨着商品經濟發達,明初時還能救急的寶鈔,自家的貶值卻都救不了。永樂皇帝在位時,民間大額的經濟交易,特別是買地買房這類交易,賣家買家有時寧願用米麥絲綢來換,也絕不用這加速貶值的寶鈔。哪怕明王朝多次重手整治,卻是再也沒用了。

朱元璋的一個“傻命令”,卻解決明朝開國大難題 第3張

網絡配圖

寶鈔的信度,也隨着明朝中期後,商品經濟的蓬勃發展,最終流於破產。到了明朝正德年間起,白銀大量流通,嘉靖年間起更成了法定貨幣。寶鈔呢?套明朝學者陸容的話說:民間得之,置之無用。印的再高端大氣,也基本當紙了。

但是,當寶鈔貶值已是現實時,明王朝的反應卻是無比遲鈍,整個十五世紀裏,明明寶鈔已經無用,卻依然一度放任流通。甚至中期以後,市面上已經不再用寶鈔,明朝的好些政府支出,依然還用寶鈔買單。當年的強心針,最後卻拖後腿。爲什麼明朝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卻鬧的朝廷窮的叮噹?看看寶鈔的遭遇就知道,一個不會順應經濟發展做出改革的王朝,窮死確實難免。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