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戰役發生在什麼樣的背景下的 金城戰役簡介

本文已影響1.38W人 

金城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的第三階段。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0兵團在第24軍配合下,於7月13~27日,對金城以南地區南朝鮮(韓國)軍4個師防守的堅固陣地實施的進攻作戰,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一次戰役。

金城戰役發生在什麼樣的背景下的 金城戰役簡介

戰役介紹

戰役背景

至1953年1月,美國已經在朝鮮損失了10餘萬兵員,直接軍費開支150億美元,間接軍費開支達到800億美元。沉重的軍費負擔和巨大傷亡,使得美國民衆厭戰情緒高漲,同時美國陸軍的1/3,海空軍的1/2長期陷於朝鮮戰場,也破壞了美國全球戰略佈局,面對來自前蘇聯的壓力,美國及其歐洲盟國迫切希望早日結束朝鮮戰爭,集中力量在歐洲與前蘇聯及其盟國抗衡。美國希望通過軍事壓力迫使中朝方面接受美國的停戰條件,“體面地結束戰爭”,爲此,聯合國軍發起了數次試探性進攻,但均告失敗。1953年4月,朝鮮停戰談判恢復。

爲配合停戰談判鬥爭,志願軍發起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第一、二階段作戰,並取得節節勝利,在軍事壓力下,美方不得不在談判中作出讓步,基本同意中朝方面提出的戰俘問題解決辦法,談判取得巨大進展。

此時,美國與南朝鮮當局的矛盾也開始暴露,因爲停戰一旦實現,李承晚當局以武力“統一”朝鮮的計劃就成爲泡影,而且可能導致美國減少對他的援助,削弱他的實力。因此,南朝鮮李承晚當局對停戰協定持強烈牴觸態度,並藉機向美國漫天要價,並“就地釋放”戰俘(實爲強行扣押),阻礙停戰談判進行。

金城戰役發生在什麼樣的背景下的 金城戰役簡介 第2張

爲加深美國和南朝鮮李承晚當局之間的矛盾,給以李承晚更大壓力,爭取實現穩定可靠的停戰,經彭德懷建議,毛澤東於6月21日晚決定在停戰前再給以南朝鮮以軍事打擊,據此,志願軍調整了作戰計劃,組織進行夏季反擊戰役第三階段作戰行動(即金城戰役)。

參戰兵力及作戰部署

志願軍方面:20兵團

下轄東、中、西三個集團。

1.東集團由第60軍,第21軍(欠62師),第33師(歸21軍指揮),第68軍202師605團組成,配屬炮兵3個營,高射炮兵1個營,工兵2個營。由第60軍軍長張祖諒,副軍長王誠漢指揮。

首先以1個師由北漢江以西松室裏西山至金城川間2.5公里地段,由東向西發起攻擊,迅速攻佔廣大洞,西峴裏、551.6高地,挾制金城川橋樑、渡口及華川至金城公路;並分兵一部攻佔585.2高地。第二步,協同中,西集團由東及東南方攻殲梨船洞之敵。

2.西集團由第68軍(欠第202師)和第54軍第130師組成,配屬炮兵2個團另8個營和4個連,反坦克炮兵1個營,坦克1個連,高射炮兵1個團又1個營,工兵2個營又2個連,由第68軍副軍長宋玉琳,第54軍副軍長吳瑞山指揮。第一步展開2個師又1個團,由牙沈裏至金城約10.5公里地段上發起攻擊,殲滅522.1,552.8高地南朝鮮首都師1個團主力,爾後1個師在第24軍配合下,迅速向南發展,殲滅476.8高地、上楓洞、二青洞及梨實洞以北之敵,1個師向東南發展,殲滅月峯山、南屯裏之敵,另以一個團攻擊424.2高地的南朝鮮第6師1個加強連,爾後殲滅烽火山之地。第二步協同中、東集團殲滅梨船洞之敵。

3.中集團由第67軍,第54軍135師,第68軍202師(欠605團)組成,配屬炮兵2個團又5個營,反坦克炮兵1個營,高射炮兵1個團又1個營,坦克1個連,工兵2個營。由第67軍軍長邱蔚、第54軍軍長丁盛指揮。第一步展開2個師,在西起金城東至鬆室裏9公里的地段上發起攻擊,以1個師攻殲轎巖山南朝鮮第8師1個團和第6師1個營,然後配合東集團殲滅585.2高地之地,以一個師攻殲官垈裏西南的南朝鮮第6師1個營,割斷烽火山之敵退路,並殲滅開野裏之敵。第二步乘勝協同東、西集團殲滅梨船洞之敵。

金城戰役發生在什麼樣的背景下的 金城戰役簡介 第3張

第24軍以第74師全部和第72師兩個團,由金化東北的陽地村至杏亭間約3公里地段發起攻擊,殲滅注字洞南山南朝鮮首都師約2個營,掩護第20兵團右翼安全。

第54軍第134師爲兵團預備隊。同時志願軍總部爲第20兵團加強了高射炮兵、火箭炮兵各1個團,榴彈炮兵1個團又1個營,反坦克炮兵3個連,工兵4個營,並配發各式門橋47付,蘇式浮橋2套,中型橡皮舟和摺疊舟36只,橡皮浮橋200米,浮水衣1240餘件。並抽調10個汽車團以及參戰炮兵運輸汽車共2700餘輛,搶運物資1.5萬餘噸,準備各式炮彈130萬發,炸藥23.4萬公斤,至7月11日止,除第60,68軍所需主副食、油料可以堅持到7月20日外,其餘均可用到7月底。

這樣,在金城正面,志願軍共集結6個軍,82mm以上火炮1483門,兵力對比上佔據3:1的優勢,火炮對比爲1.7:1。

同時,戰役前第20兵團抽調13個步兵團,建制工兵50多個連,加修道路452公里,急造公路61公里,架橋72座(1320餘米),增築坑道520餘米,防炮洞2850餘個。

南朝鮮方面:

第一線由西向東分別是:首都師(下轄第1團,第7團,機甲團,位於杏亭、楊口、馬峴裏地區),南6師(下轄第2團,第19團,第10團,位於烽火山、月峯山、開野裏、梨船洞地區),南8師(下轄第16、21、22團,位於廣大洞,瑞雲裏地區),南3師(下轄第23團,位於白巖山地區)。

第二線由南9、美3師,南7,南11,南5等師(由西向東)。

夏季進攻戰役

金城反擊戰中,在炮火掩護下,志願軍向敵發起進攻。

金城戰役發生在什麼樣的背景下的 金城戰役簡介 第4張

中國人民志願軍爲促使朝鮮停戰早日實現,在朝鮮人民軍配合下,於1953年5月,對以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發起了夏季進攻戰役。在5月13日~6月23日實施第一次和第二次進攻中,共殲滅“聯合國軍”4.5萬餘人,使北漢江以西,金城以南地區的僞軍防禦陣地更加突出,處於不利態勢。在中朝人民軍隊節節勝利的情況下,停戰談判中僵持已久的遣返戰俘問題,終於達成協議,並於6月15日重新修正了停戰後的雙方軍事分界線。正當朝鮮停戰協定即將簽訂之際,南朝鮮李承晚統治集團在美國縱容下,以“就地釋放”爲名,強迫扣留了朝鮮人民軍被俘人員約2.7萬餘人,企圖破壞朝鮮停戰。爲了打擊李承晚統治集團,促進朝鮮停戰的早日實現,取得停戰後的有利態勢,志願軍在朝鮮人民軍的配合下,又組織了夏季進攻戰役中的第三次進攻。在金城以南地區,對僞軍的堅固防禦陣地進行了主要突擊,即金城戰役。

陣地攻堅戰

金城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中規模最大的陣地攻堅戰,也是最後一次戰役。中國人民志願軍爲促使朝鮮停戰早日實現,在朝鮮人民軍的配合下,於1953年5月 ,對以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發起了夏季進攻戰役。5月13日~6月23日實施的第一次和第二次進攻中,共殲滅“聯合國軍”和南朝鮮軍4.5萬餘人,使北漢江以西、金城以南地區的南朝鮮軍防禦陣地更加突出,處於不利態勢。

金城戰役發生在什麼樣的背景下的 金城戰役簡介 第5張

就地釋放

正當朝鮮停戰協定即將簽訂之際,南朝鮮李承晚統治集團在美國縱容下,以“就地釋放”爲名,強迫扣留朝鮮人民軍被俘人員約2.7萬餘人,企圖破壞朝鮮停戰的實現。爲了打擊李承晚統治集團,促進朝鮮停戰的早日實現,保持停戰後和平局面的穩定,同時爲了拉直金城以南戰線,取得停戰後的有利態勢,志願軍在朝鮮人民軍的配合下,從1953年7月13日起組織了夏季進攻戰役的第三次進攻。志願軍集中5個軍的兵力,編成西、中、東三個作戰集團,在金城以南上所裏至北漢江之間地區,向南朝鮮軍陣地進行了主要突擊 ;經過激戰,突破南朝鮮軍約4個師的堅固防禦陣地,向南擴展180餘平方公里,拉直了戰線,並先後擊退“聯合國軍”及南朝鮮軍總共約8個師兵力的大小反擊1000餘次。至7月27日,戰役勝利結束。此役殲敵5萬餘人,有力地促進了朝鮮停戰的實現。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