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日戰役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列日戰役簡介

本文已影響4.26K人 

列日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比利時軍隊爲抗擊德軍入侵於1914年8月在比利時的列日地區進行的要塞防禦戰,又被稱爲“列日要塞戰役”。

列日戰役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列日戰役簡介

此次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第一次戰役。

此戰比利時爲協約國軍隊爭取了時間,被視爲協約國的精神勝利。

戰役背景

施裏芬計劃

由於德意志帝國害怕將因面對法國和俄羅斯帝國的兩面夾擊,而陷入漫長的兩面作戰,施裏芬計劃被設計成發動一場閃電戰,快速擊敗法國(就像1870年的普法戰爭那樣),接着再轉移西線大軍到東線,以擊退俄羅斯的軍隊(因爲他們認爲俄軍動員速度較法軍來的慢)。爲了達成這項目標,德軍將必須破壞比利時的中立併入侵之,在數天之內通過該國。而在德軍向比利時推進的路線上,高度要塞化的列日首當其衝。

列日戰役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列日戰役簡介 第2張

戰爭爆發

1914年夏天,奧匈帝國的斐迪南王儲遭暗殺後,各國之間的外交及軍事行動漸趨激烈化,而戰爭也逐漸地無法避免。而德國未遵守和奧匈帝國間的盟約,於8月1日向俄國宣戰,並於隔天向法國(俄國的三國協約盟國)下達最後通牒。

同時德國也向比利時的阿爾貝一世國王下達另一道最後通牒。德國的施裏芬計劃(已發展二十年餘)將投入大量的人力,來清除集中於阿爾薩斯前線的法軍。此一側翼調動需要德國侵犯比利時的中立,以便繞過法軍和崎嶇的阿登山區。比利時可選擇不做抵抗,並讓德軍可穿越他們的國土進攻法國。事實上,多數德軍的計劃皆需要比利時如此做,否則其他情形將會像一位普魯士軍官所說,這將“激怒沉睡的綿羊”。對德軍的計劃來說,不幸的地方在於比利時將證明他們有強大的意志,來防衛他們的獨立地位。但對比利時來說,不幸則在於他們的資源跟不上他們的銳氣(élain)。

比利時修築了防線,並計劃獨立對抗任何潛在敵人,不論是德國、法國還是英國。1914年八月初,她的軍隊也如同多年來一樣,部署在國界上。當阿爾貝一世收到從柏林來的通牒時,他的參謀長塞列爾斯·德·莫蘭維爾將軍便開始執行應變計劃:集中軍隊在比國的中心,而讓列日和那慕爾的要塞羣能夠減緩德軍的侵攻。列日座落在比、法兩國間的主要道路上,而德軍既不想從南部崎嶇的道路經過,也不想經由比利時北方的荷蘭進攻(即便那將少去十數公哩,且地勢平坦)。列日和那慕爾都擁有堅固的防禦工事,但也都有嚴重的缺點。

列日戰役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列日戰役簡介 第3張

列日城被一打要塞環繞,由十九世紀後期傑出工程師亨利·艾力克西斯·布萊爾蒙特所設計與建造。布萊爾蒙特選擇不用法國工程師沃邦的星形要塞系統,自行設計要塞羣來抵擋新式線膛火炮。除了由混凝土、磚石以及泥土所做成的山丘之外,要塞主要的部份皆在地面之下。每座要塞皆擁有一個可伸縮的圓屋頂,可裝設許多火炮,最大者可達6英吋。當此一先進的要塞於1892年完成後,並未受到妥善的維護。布萊爾蒙特還另外要求建造較小的防禦工事和戰壕,用以連接並保護主要堡壘羣,但比利時政府並沒有執行該項建造計劃。他們的駐軍戰力並不完整,其中有許多人是來自當地的警衛部隊,且他們只受到最低程度的訓練。8月2日,阿爾貝一世國王下令開始執行支援工作以迴應德國的最後通牒,同時動員所有軍隊並使之達到最佳戰力。列日要塞羣的指揮官,吉拉德·萊曼中將被命令“和你那些受託付的部隊防守到最後一刻。”

比利時軍用來完成所有準備的機會不多,因爲德軍在8月4日進入了他們的國家。德軍中負責佔領列日的臨時單位,是由奧托·馮·恩米希指揮的默茲河軍團,轄下共有八個旅。恩米希指揮的主力步兵及騎兵,被下令攻佔列日城附近橫越默茲河的橋樑,並消除所有遇到的抵抗。然而當他及其麾下部隊抵達河邊時,卻發現多數橋樑已被摧毀,只能架起浮橋以作爲替代。而當這些措施也遭受對方的火力襲擊時,德軍發現他們被迫向列日要塞進攻。

攻防要塞

列日坐落在馬士河和烏爾特河的交會點上,位於南方的阿登森林、荷蘭馬斯特裏赫特,與西北方的法蘭德斯平原之間。馬士河沿着深峻的峪流經列日,爲其構成一個重要屏障。

德國通往布魯塞爾的主要鐵路會通過列日,這條鐵路最後通至巴黎。施裏芬和毛奇就是想利用此條鐵路運兵進入法國。大量的工業設施、工廠和其他設施將有助於城市的防禦。然而主要防線仍是十二座要塞組成的環形要塞,該環形要塞完成於1891年,以半徑6~10公里環繞列日。要塞間的火力交織網及保護區的設計,將使要塞能夠在其中之一遭襲擊時,周圍兩座要塞將可提供火力援助。每兩座要塞間的間距大約4公里。

這些要塞不是三角形狀就是四方形,周圍環繞着溝渠與鐵絲網。要塞完全由混凝土建造,並搭配210毫米榴彈炮、150及120毫米加農炮和57毫米速射炮可供防禦。要塞裏的步兵利用步槍與機槍來防禦敵人的攻擊。主要的炮座安裝在可供360度旋轉的炮塔上。只有57毫米的炮塔可以升高。一個要塞共有78門大炮,利用彈藥庫來儲存彈藥,軍隊宿舍可供多達五百人居住,並擁有發電機可供應照明。這些要塞並未相連在一起,只能透過地面上的電話或電報來互相聯絡。

列日戰役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列日戰役簡介 第4張

這些要塞有幾個其他的弱點。由於有許多溝壑橫跨兩兩要塞間,使得這裏的地形難以完全防守。間隔的防線在戰鬥前才被建造,且其防止德軍滲入城市的效率不彰。在後方的要塞也很脆弱,那是德軍轟炸後炮彈飛往的方向。要塞內的通風及衛生情形相當的差,造成內部空氣不流通與異味。最終,要塞就在選用非最佳混凝土,以及只能承受1890年最大的圍城炮(210毫米榴彈炮)炮火的情形下建成。萊曼曾親自被選爲第三師與列日要塞羣的指揮官,在阿爾貝國王的指示下,堅守要塞到底。萊曼擁有約30,000人可防守要塞間的間隙,以及6,000名要塞守軍,其中包含了公民警備隊。

戰鬥序列

比利時

比利時第三步兵師負責守衛列日的工作,由吉拉德·萊曼少將指揮。這個師由4個旅及數個其他戰鬥團組成:

第九混合旅:包含第9和29步兵團,以及第43、44和45炮兵連。

·第十一混合旅:包含第11和31步兵團,以及第37、38和39炮兵連。

·第十二混合旅:包含第12和32步兵團,以及第40、41和42炮兵連。

·第十四混合旅:包含第14和34步兵團,以及第46、47和48炮兵連。

·第十五混合旅(8月5日加入):包含第1和4Chausseur團,以及第61、62和63炮兵連。

要塞守衛隊:包含後備第9、11、12和14步兵團、一個炮兵團、4個後備炮兵連,以及其他部隊。

·第三炮兵團:包含第40、49、和51炮兵連。

·第三工兵營。

·第三通訊部。

·第二槍騎兵團。

列日戰役是在什麼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列日戰役簡介 第5張

總體而言,比軍有大約三萬六千人和252門大炮可供面對德國的入侵。

德國

德軍負責進攻的默茲河軍團組成如下:

·第三軍團第11步兵旅,由馮·韋希特爾少將指揮。

·第四軍團第14步兵旅,由馮·伍索少將指揮。

·第七軍團第27步兵旅,由馮·馬索上校指揮。

·第四軍團第34步兵旅,由馮·克拉威爾少將指揮。

·第十軍團第38步兵旅,由馮·厄爾真上校指揮。

·第六軍團第43步兵旅,由馮·胡爾森少將指揮。

·第二騎兵團,由馮·德爾·馬維茲中將指揮,包含馮·克萊恩少將指揮的第二騎兵師、馮·葛涅爾中尉指揮的第四騎兵師以及馮·布勞少將指揮的第九騎兵師。

總體來看,德軍大約有五萬九千八百人及100座火炮。他們受奧托·馮·恩米希將軍指揮,埃裏希·魯登道夫則跟隨部隊作爲指揮部的觀察者。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