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心懷天下,爲什麼選擇歸隱田園?

本文已影響1.8W人 

很多人都不瞭解陶淵明,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飲酒詩人陶淵明的歸隱生活令人嘆惋,陶隱喜酒,衆人皆知。酒,是詩人展現性情的媒介,亦是排解生活的一劑良藥。在他的飲酒詩中,能體會到他所處的社會地位,所經歷的政治黑暗,明白他退隱的原因。

陶淵明心懷天下,爲什麼選擇歸隱田園?

陶淵明少年時深受儒學思想薰陶,有一顆心懷天下的豪情壯志。當他的家庭變故,境況愈來愈差的時候,陶淵明成爲庶族寒門出身的一類羣體。在古代等級劃分十分嚴重,門閥士族掌權的社會背景造就了鬱鬱不平的陶淵明。縱然陶淵明有多遠多高的理想,面對這樣不平等的現狀,他的理想註定會破滅。二十九年的努力,陶淵明終於入官。初進入官場的他,對一切事物都滿懷期待,拼命幻想自己將來會有何等作爲,在心底默默告訴自己一定要努力。這時的陶淵明還沒有接觸到官場的腐朽,對社會充滿希望,他有着宏大的理想和抱負。雖是高齡入官,但這並不影響他對未來的嚮往。慢慢的,陶淵明發現自己所處的官職都是一些小官,像酒祭、縣丞等,他的理想無法實現,他開始渴望擁有更大的平臺,接觸更重要的人和事,以內心之信仰去完成自己的使命。但降職容易,升官難,陶淵明沒有強大的家庭背景,只能靠迎合取悅他人,來換取自己一步步升官的機遇。

陶淵明心懷天下,爲什麼選擇歸隱田園? 第2張

陶淵明從早出身書香門第,精神世界十分豐富,學習儒學、老家之道,是一個理想主義的樂觀實踐者。以他的心境,他又怎麼可能苟合世故?陶淵明逐漸對官場失望,陸續多次歸隱,生活沒有了物質保障,他就自己耕種。可想而知,沒有進行過勞作的陶淵明的種植技術也並不好,所以那個時候陶淵明的生活非常窘迫,喝不起自己喜歡的酒是常事。在朋友勸說之下,陶淵明出山再次做官,已經懂得官場的他,依舊沒有做的如魚得水,本性使他還是無法接納政治爭鬥。陶淵明想着自己還是嚮往田園那種悠然自得,灑脫的本性使他不願意爲了五斗米的官俸而折腰。固定的官俸對於勞動技術不強的陶淵明來說,確實有一定的吸引力,更何況陶淵明有妻子和兒女,家庭支出並不小,官俸確實能解決用錢的燃眉之急。我倒覺得,陶淵明真的很努力的去適應官場的生活了,有時候他也在想,是不是再忍耐一下,生活就會好一點了?陶淵明是個俗人,但卻不世俗,他也有七情六慾,但卻能遵循本心,不爲外物所累。面臨生活的巨大壓力,時常靠親朋好友接濟的他也十分內疚,瞭解他的人,明白他的堅守,懂得他的苦衷。對於陶淵明這樣性情的人來說,那點官俸遠遠比不上內心的聲音,如果真的爲了五斗米而折了腰,那他的生活纔是煎熬。

從陶淵明的飲酒詩中,能看到他對黑暗社會的不滿與批判,能讀懂他內心的追求與抱負,能發覺他走投無路時的猶豫與徘徊。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