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棲梧·爲問宛溪橋畔柳》賀鑄所作送別詞,樂景之中透露着悲傷

本文已影響2.22W人 

賀鑄,字方回,北宋時期詞人,自稱是賀知章的後裔,因爲賀知章居住在慶湖,所以自號慶湖遺老。因爲長相奇醜,所以也被稱作“賀鬼頭”。下面跟小編一起了解一下賀鑄所作的《鳳棲梧·爲問宛溪橋畔柳》吧。

賀鑄,衛州共城(河南輝縣)人,擅長詩文,尤擅填詞。其詞作內容、風格豐富多彩,兼婉約、豪放二長。

賀鑄的代表作是那首家喻戶曉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其中有幾句甚爲出名:

“若問閒情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鳳棲梧·爲問宛溪橋畔柳》賀鑄所作送別詞,樂景之中透露着悲傷

此等佳句,非一般詞人能寫出,寫“愁情”未見一“愁”字,卻滿含哀愁,連用三個意象,寫出“愁思”之“廣度”、“密度”和“長度”,正可謂“不着一字,盡得風流”。賀鑄也因爲此“絕句”而被後人稱爲“賀梅子”。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他的一首送別詞《鳳棲梧·爲問宛溪橋畔柳》:

“爲問宛溪橋畔柳。拂水倡條,幾贈行人手。一樣葉眉偏解皺,白綿飛盡因誰瘦。今日離亭還對酒。唱斷青青,好去休回首。美蔭向人疏似舊,何須更待秋風後。”

《鳳棲梧·爲問宛溪橋畔柳》賀鑄所作送別詞,樂景之中透露着悲傷 第2張

這首詞以“賦”的寫法開首,平敘直寫,算不得奇特,但平淡的語言中蘊含着作者的哀愁。“爲問宛溪橋畔柳”,“宛溪”即指宛溪河,在安徽宣城。“宣城”古稱“宛陵”,因“宛溪之濱,陵陽之麓”而得名。“拂水倡條,幾贈行人手”,倡條,輕柔多姿的枝條。“拂水倡條”,直接描寫了柳樹的形態。在溪水上搖晃的枝條,輕柔美麗,多少次贈送給離別的人呀。溪畔景色美麗,這裏曾上演了無數次離別的場景。本是司空見慣,詞人卻問柳樹,讓柳樹通人性,懂人情,形象生動,再夾以“離別贈柳”之典故,樂景之中,透着詞人的深深悲傷———因爲要和友人分別了。

“一樣葉眉偏解皺,白綿飛盡因誰瘦。”這兩句的確是佳句。“葉眉”“白綿”運用比喻,柳葉細如“眉”,柳絮白如“棉”。“偏解皺”“因誰瘦”爲擬人,樹木的葉子本無情,柳葉卻偏偏如眉皺起。柳絮滿樹時,柳樹臃腫,柳絮飛盡後,柳樹清瘦。詞人把柳樹人格化,離別之悲傷、惆悵之情皆蘊含在詩句中。更爲絕妙的是詞人卻偏偏又以問句表達———“因誰瘦?”離別本不關草木的事, 離別也只是平常的事,但在詞人的筆下,世間萬物皆有情,以問句表達,更增詞人離別時的悲傷之情。柳永的《蝶戀花》一詞有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人因“情”而“憔悴”,思念之深,讀之即覺。

《鳳棲梧·爲問宛溪橋畔柳》賀鑄所作送別詞,樂景之中透露着悲傷 第3張

“今日離亭還對酒。唱段青青,好去休回首”,離亭,即驛亭,古人常常在此地舉行告別宴會。對酒長歌,依依惜別,留戀和不捨全在“還”字中。“唱斷青青”中的一個“斷”字,增加了悲傷的力度。“青青”,代指楊柳。“唱斷青青”一句,極富誇張。楊柳枝斷,或許因爲清風,也或許行人折斷,詞人卻言“唱斷”,皆因表現“離情”。也有人指出這裏“青青”應是指“楊柳曲”,與“唱斷”才搭配自然,曲“斷”自然“人要離開了”,也纔有後句“好去休回首”的臨別贈言。

本詞中,最後兩句最爲精妙:“美蔭向人疏似舊,何須更待秋風後。”這是在講離別之後的思念和傷痛。詞人融情於景,以景言情,甚有味道。而此句正是直摹景物和直言情感,易引人共鳴。這兩句與“一樣葉眉偏解皺,白綿飛盡因誰瘦。”兩句相比,明顯直接融情於景,無有意構造,自然更能使讀者感同身受。另外,這兩句於全詞也最有境界,聯繫“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空,“舊”乃過去,“美蔭向人”是現在,“秋風後”又是將來, 簡單14個字,三次時空轉換和情感對比,羚羊掛角,不留痕跡,卻引起讀者不由之傷感。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