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中會戰發生的背景是什麼 豫中會戰簡介

本文已影響2.56W人 

豫中會戰是日軍打通大陸交通線的1號作戰(中方稱豫湘桂會戰)計劃的一部分,日方稱該階段爲“京漢作戰”或“河南會戰” ,日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指揮14.8萬日軍、坦克裝甲車691輛(內坦克225輛),擊潰了中國第一戰區蔣鼎文、湯恩伯部8個集團軍約30萬軍隊,佔領了河南大部。其中“許昌保衛戰”成了當時這場戰役最爲慘烈的戰鬥之一 。這是國民黨軍隊在日本投降前一年與日本軍交鋒中的一次慘敗。

豫中會戰發生的背景是什麼 豫中會戰簡介

戰爭背景

日軍方案

作戰主要內容

日“中國派遣軍”《1號作戰計劃》中對京漢路南段作戰的作戰指導的主要內容爲:

“1. 華北方面軍大致於4月上旬以前,進行新建部隊的組織及警備交替,命作戰所需兵團在駐地附近集結,進行訓練。

2.與此同時要修復霸王城附近黃河鐵橋。

3. 4月中旬,命第12軍主力集中於新鄉南方地區,一部集中於開封西面黃河左(北)岸地區,完成作戰準備。

4.第12軍大致於4月下旬發動攻勢,擊潰敵軍後,進入郾城附近,做好向洛陽方面作戰的準備,同時以一部兵力進攻信陽,配合第11軍的部隊打通通往武漢地區的陸地連絡線。

豫中會戰發生的背景是什麼 豫中會戰簡介 第2張

5. 12軍主力迅速由郾城向右迂迴,突入洛陽方面,擊潰敵第一戰區部隊。

6.華北方面軍在發動本作戰前,令第1軍向西佯動,並於作戰開始後,命第1軍一部及時由垣曲附近渡過黃河,切斷隴海路,支援第12軍主力作戰。

7.第11軍大致於5月上旬,以一部兵力由信陽附近向確山附近採取攻勢,支援華北方面軍作戰。

8.第13軍於4月底前後,以一部兵力在阜陽附近作戰,牽制敵人,使華北方面軍作戰順利進行。

9.由關東軍調用的第27師團,先在黃河左岸待命,隨着本作戰的進展,經陸路向武漢地區推進。

10.作戰完成後,華北方面軍應即派遣第37師團和戰車第3師團各約半數,經陸路開往武漢地區,劃歸第11軍指揮。

豫中會戰發生的背景是什麼 豫中會戰簡介 第3張

11.作戰完成後,華北方面軍大致將洛陽、臨汝、舞陽及泌陽東方一線作爲對敵第一線,確保京漢鐵路南部沿線要地。

12.用於確保新佔領地區的兵力,預定爲第62、110師團,坦克第3師團(欠一半),獨立混成第7旅團。

13.華北方面隨着作戰的進展,應抓住時機在鄭州、洛陽、郾城附近建設飛機場,同時迅速修復京漢鐵路南段。”

日“華北方面軍”根據派遣軍的作戰計劃,經研究後準備以現有兵力的一半投入這次作戰。預定步兵至少爲65個大隊。主要作戰由第12軍的第62、第110師團及機動力強的戰車第3師團、騎兵第4旅團擔任。作戰分兩個階段進行。首先突破正面中國守軍的陣地,將主力集結於黃河南岸,隨後佯作沿京漢線南下,至郾城附近時,主力朝西方向右迂迴,圍殲第一戰區部隊,特別是湯恩伯軍。作戰目標爲洛陽。根據情況,也可能在許昌附近向右迂迴。在此期間,以部分兵力打通京漢線,與武漢連接起來。

作戰要領

日軍第12軍接到擔任主攻的任務後,對方面軍由正面突破守軍陣地的設想不同意,認爲黃河鐵橋正面及霸王城(原京漢鐵路黃河大鐵橋南橋頭西側)橋頭堡以南的防守力量必然較強,不易攻佔,而且傷亡較大,並延誤時間。因而決定先由在中牟地區的部隊渡過新黃河(即黃泛區,原賈魯河河牀)西進,進攻鄭州、密縣、新鄭地區,進至防守黃河鐵橋兩側守軍的背後,爾後再令霸王城地區的部隊發起進攻。這樣形成前後夾擊,易於突破守軍防線。經反覆研究後,制定出作戰計劃。其主要內容爲:第一方針 :軍於1944年4月20日左右,以主力自黃河河畔平漢路沿線地區,以一部自開封西南方正面發動攻擊,擊潰第一戰區爲主的敵人後,佔領平漢路南段沿線之要地。第二指導要領 :

軍以第37師團、獨立混成第7旅團,集結於開封及其東方地區;第110、62師團,集結於黃河鄭州鐵橋北岸兩側地區;獨立步兵第9旅團集結於汲縣附近;爲欺騙敵人,第27師團集結於新鄉以西之博愛、沁陽地區,戰車第3師團在汲縣及其以北地區集結;騎兵第4旅團在商丘現警備地區進行戰備。

豫中會戰發生的背景是什麼 豫中會戰簡介 第4張

2.作戰開始前,第27師團在黃河以北之孟津,騎兵第4旅團主力在霸王城與開封間之黃河北岸分別進行牽制性佯動,並適時推進軍主力,準備對霸王城及中牟正面敵陣地實施攻擊。

3.第37師團指揮獨立混成第7旅團,於1944年4月18日拂曉,在中牟正面渡過新黃河,向鄭州及其以南地區突進;軍主力第62、110師團,獨立步兵第9旅團,突破霸王城正面敵軍陣地,迅速向以南之鄭州、汜水、密縣、郭店、新鄭等要地推進,將敵軍捕殲於鄭州平原。爲使霸王城正面敵軍陣地能在作戰一開始時就遭到沉重打擊及被突破,戰車第3師團應以一部協同。軍主力預定1944年4月20日拂曉開始進攻。進攻開始前先佔領鴻溝以西漢王城附近高地。

4.軍主力到達鄭州附近時,戰車第3師團、騎兵第4旅團即應迅速向黃河以南開進;軍主力繼續擊潰所在地區之敵,直趨郾城,準備向西迴旋,同時以一部迅速向信陽方向推進,與第11軍之部隊會合,打通平漢路。爾後隨平漢路之打通,將預定使用於湘桂作戰之第27師團向武漢地區前進。

5. 軍主力到郾城後,應以極迅速之突然行動向右迴旋,向洛陽地區突進,以尋殲第一戰區主力部隊。6.第5航空軍除以一部支援此次作戰外,必要時應以有力之戰鬥、轟炸部隊進行直接支援。

7.作戰開始後,第1軍將於山西之蒲州、第13軍將於安徽之阜陽地區進行牽制。

8.此次主要作戰結束之時間,大致在5月下旬。

日軍第12軍原轄3個師團又6個旅團(內3個旅團爲1944年2月1日下令新編的部隊)。爲進行豫中作戰,1944年3月31日,日本大本營下達了第12軍新的戰鬥序列命令。其作戰指揮系統見附表8-3-1。列入第12軍戰鬥序列、參加此次作戰的第37師團、獨立混成第7旅團分別由山西運城和山東張店、博山到達開封以東地區集結;第62師團由山西榆次、第110師團由河北石家莊、戰車第3師團由包頭、獨立步兵第9旅團由天津、第27師團由錦州,先後集結於鄭州黃河以北地區。

早在1941年10月第二次長沙會戰時,日軍“華北方面軍”爲策應第11軍作戰,即以第12軍的第35師團於10月2日強渡黃河,進攻鄭州。第一戰區沿黃河南岸雖有12萬大軍,並築有防禦工事,但日軍當日即突破守軍陣地,渡過黃河,4日即攻佔鄭州。10月31日日軍方撤回黃河以北。撤退時,爲便於爾後再次進攻,除留置一部兵力據守中牟縣城外,在第一戰區第一線陣地要點霸王城附近的邙山頭,派2個步兵大隊與1個炮兵大隊構築了橋頭堡陣地。兩年以來,第一戰區多次向此孤懸於黃河南岸的這個日軍橋頭堡進攻,但未果,一直對峙至這次作戰。據《國民黨抗戰親歷記之中原抗戰》一書中李少棠、王忠幹回憶,1941年10月底到12月一個半月,第四集團軍(總司令孫蔚如)反攻霸王城橋頭堡陣地,反覆攻擊三十餘次,王忠幹記到:“特別是反攻霸王城的一次戰鬥中,我軍冒着密集的炮火,前仆後繼,連續衝鋒,陣亡官兵的遺體遍佈於日軍陣地前的山坡,戰況甚爲慘烈。”。但因霸王城地勢險要,黃河北岸日軍炮火壓制,我軍缺乏重火器和空中支援,未果。於是不得不挖壕固守,長期監圍。

中方方案

1944年初,當第一戰區發現豫東北的日軍大量集結並修復黃河鐵橋時,判斷其可能南進,遂以湯恩伯4個集團軍(第15何柱國、第19陳大慶、第28李仙洲、第31集團軍王仲廉)沿黃河南岸,由汜水經柴橋,再改沿新黃河西岸,經中牟以西尉氏、林溝、周家口及其以東河防,面對黃河鐵橋、中牟方面部署防禦,準備由正面迎擊沿平漢路南進的日軍。第一戰區其他4個集團軍(第4孫蔚如、第14劉茂恩、第36李家鈺、第39集團軍高樹勳)及第40軍,則由戰區直接指揮,沿黃河南岸,東起牛口峪,西迄閔底鎮,佔領河防陣地,與第八戰區右翼銜接。

豫中會戰發生的背景是什麼 豫中會戰簡介 第5張

第一戰區備戰期間,軍事委員會於3月4日先以“元”字第2781號代電,指示作戰指導要領;當日又在原案基礎上再次補充,下發了更爲詳細的全般作戰指導方案。其主要內容爲: 敵如以主力由豫南北犯,一部由北南犯,並由汛區(黃泛區)策應,企圖打擊我豫西野戰軍,或乘機打通平漢路時,我軍作戰指導方案如下:

1依內線作戰要領,區分爲南、北兩地區作戰。

2.我軍預計使用作戰之總兵力爲第一、第五戰區現控置之機動兵團,共計26個師,及棗陽、信陽、阜陽沿黃泛、邙山頭附近原第一線守備兵力17個師,合計43個師。

3.集結機動兵團主力14個師,廕庇於臨汝、登封、禹縣、襄城、寶丰、葉縣地區,並特派有力之一部確保北地區右翼支撐點之許昌,及左翼沁水連接嵩山東南麓密縣、登封之線,協同第一線部隊,以側擊包圍侵入嵩山南麓之敵而殲滅之,並乘機收復邙山頭。

4.使用機動兵力一部7個師於南地區,在遂平、泌陽、棗陽一帶,先行持久抵抗;並另以一部固守遂平要點及確保桐柏山地,擊破由豫北南犯之敵,乘機收復信陽。

5.泛區方面,應固守扶溝以南泛防,並指定一個集團軍總司令統一指揮臨泉以東泛區之第一線部隊及敵後各挺進部隊,牽制當面之敵,並破壞敵後交通。其餘第一戰區河防部隊及第五戰區第一線部隊,應各派有力之一部襲擊當面之敵,以策應大別山區李品仙集團;另以一個軍及桐柏山方面之第39軍(其5個師),以鑽隙行動向漢口挺進,協同第六、第九戰區策應部隊,乘機襲攻武漢。

6.如敵由南、北兩方面及泛區深入豫西時,我應立即調整態勢,集結主力於臨汝、禹縣、襄城、葉縣、寶丰、方城一帶,側擊、迎擊合圍敵決戰,而包圍殲滅之,並續向武漢追擊。

豫中會戰發生的背景是什麼 豫中會戰簡介 第6張

第一戰區根據軍事委員會作戰指導,於1944年3月14日以命令下發了關於在嵩山附近與敵決戰的作戰指導方案。其主要內容爲:

1.扶溝、汜水間河(黃河)、泛(新黃河)防部隊,應力阻敵人渡泛及突圍(注:阻止日軍強渡黃河突破河防陣地)。

2.如敵渡泛突圍成功時,河、泛防部隊應憑藉許昌、洧川、長葛、新鄭、鄭州、滎陽一帶據點,疲憊敵人。

3.同時湯恩伯兵團及第4集團軍應以其控制部隊於登、密北側山地迄汜水間構成守勢地帶,於襄城、葉縣、臨汝、登封、密縣、禹縣地區構成攻勢地帶。如敵向我守勢地帶進犯時,守勢地帶之部隊應堅強抵抗;攻勢地帶之部隊應向左旋迴,側擊敵人。如敵主力向我攻勢地帶進犯時,攻勢地帶之部隊應與敵即行決戰;守勢地帶之部隊即轉移攻勢,向右旋迴,側擊敵人。

4.湯兵團以第12軍、第13軍、第78軍、新1師、第20師隱密(祕)配置於登封、臨汝、禹縣、襄城、寶丰、葉縣攻勢地帶,並抽集1個師固守許昌。臨泉附近部隊,應有西移參加平漢路以西作戰之準備。

5. 第4集團軍除固守原河防外,封裔忠以1個軍固守老飯溝迄金溝主陣地,並以一部佔領張莊、鐵山、高山寨前進陣地,並確保虎牢關據點。1944年3月16日,軍事委員會又連續兩次要求“79軍、89軍準備固守許昌、漯河、遂平、舞陽4個據點;第12、13、29軍祕密控置於密縣、臨汝以西地區,限3月底集中葉縣、寶丰、禹縣、登封、臨汝,湯恩伯直接掌握”。

但湯恩伯上報的作戰計劃及兵力部署,第一戰區認爲與軍事委員會及戰區的指示“均不符合”,遂於1944年3月31日予以修正,重新下發作戰指導方案:

1. 如敵以主力由北南犯,而南區敵以一部竄擾牽制時,封裔忠兵團應以主力在襄城、禹縣、許昌附近地區與敵決戰,惟爲期與第4集團軍密切協同及利用嵩山山地有利地形起見,應將登、密地區亦劃入決戰地帶,併爲攻勢之重點,期收夾擊、側擊之效。

2. 如敵以主力由南北犯,而北區敵以一部竄擾鄭州、新鄭、密縣一帶牽制時,爲排除我主力側背之威脅,使爾後之決戰有利計,應於南區會戰之先集中必要兵力,將北區渡犯之敵擊退,並收復邙山頭、中牟,再轉兵南下,協力該地區之決戰。在北區擊敵之同時,南區部隊應竭力遲滯敵之前進,以空間換時間,俾導決戰有利。”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