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中後期,通往海上的絲綢之路主要有哪些航線?

本文已影響1.44W人 

海上絲綢之路主要有東海航線和南海航線,東海航線主要是前往日本列島和朝鮮半島,南海航線主要是往東南亞及印度洋地區。宋朝之前東海航線主要由寧波進出港,南海航線則主要由廣州進出港。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在宋朝中後期,通往海上的絲綢之路主要有哪些航線?

南海航線

(一)阿拉伯主導期

絲綢之路的西端,無論是陸路還是海路,並不是現代所說的西方或西歐。羅馬帝國和漢朝之間也並沒有直接的商業往來,之間的往來,全通過阿拉伯等中間商進行交易,西歐人想要獲得中國絲綢瓷器都要通過阿拉伯和威尼斯熱那亞商人。

中國史書稱阿拉伯帝國爲大食國,在古老的七海航路上所有港口城市,基本上都有阿拉伯商人。

從地中海到中國南海,整個舊世界已知的海域內都可以見到他們的船,大唐稱這些遠來海船爲“南海舶”、“西域舶”、“南蠻舶”、“崑崙舶”、“獅子舶”或“婆羅舶”,最常見的統稱爲“波斯舶”。

宋朝中期之前,中國商人或僧侶出洋,乘的大都是“番舶”,直到宋中後期中國航海業超過阿拉伯世界才改變。

阿拉伯商人跨越遼闊的內陸和海洋,在亞非歐三大洲之間運送貨物。即使是後來大航海的歐洲人,他們的航海技術以及船隻上配備的六分儀、羅盤,大多也是出自阿拉伯人。

在大洋上航行需要知道的航行的方向與船隻的位置。這就需要中國的指南針和阿拉伯人的"緯度航行"技術。

中國靠指南針和地貌、水深等航海,屬於地文航行;阿拉伯人靠觀測星星進行航行屬於天文航行,在海絲之路與阿拉伯人長期接觸後,取長補短,後來中國的航海就是觀測天象與看指南針結合了。

(二)中國主導期

宋朝中期前,朝廷對華商出洋並不鼓勵,甚至一度禁華商下海,屬被動型國際貿易,此時在廣闊的海洋世界,仍是阿拉伯商人們掌控着優勢。

之後宋朝廷出於貿易營收依賴等原因開始支持鼓勵,國家和商業力量的合力,使得中國海商成功地參與到被阿拉伯壟斷的海洋貿易中,並超過他們,在此後幾百多年的時間裏,開創出一箇中國主導國際貿易的時代,並基本上壟斷了中國──印度的航運。

《全球通史》中,對於中國宋元時期的世界圖景是這樣描述的:“宋朝期間,中國人在造船業和航海業上取得巨大的進步,12世紀末,開始取代穆斯林在東亞和東南亞的海上優勢。

宋元時期,中國的船隻體積最大,裝備最佳;中國商人遍佈東南亞及印度港口。中國的進出口貿易情況也值得注意,表明這一時間,中國在世界經濟中居主導地位。”

宋元時代的歐亞大陸展開了前未所有的商品和技術交流。海洋四通八達,技術與市場、原料與商品、生活習俗與宗教信仰、思想與藝術彼此交流、相互影響,從東北亞的日本、高麗,到東南亞各地和印度沿海,乃至波斯灣和東非各港口,已經形成了一個“小全球化”的活躍海絲貿易網絡。

(三)蒙元主導期

元朝遼闊的版圖第一次與拜占庭接壤,第一次使歐洲人穿過阿拉伯人的帷幕與中國人直接交往貿易。海路陸路全暢通,馬可·波羅從陸路來海路回,並不是偶然的。

在宋朝中後期,通往海上的絲綢之路主要有哪些航線? 第2張

由於蒙元在中國實行民族政策分四等,漢人最低等,於是,主導權實際上落入在華的色目人手裏,如泉州的阿拉伯蒲氏家族。元朝的興起使得歐洲人可以直接與東方進行貿易。馬可波羅遊記更深刻激起了歐洲人對黃金東方的熱烈嚮往,對以後新航路的開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元朝的崩潰,奧斯曼土耳其人的崛起再次在歐洲人的東面形成了穆斯林帷幕。這一切阻隔迫使歐洲人熱切尋找通往東方新航路、從而引發地理大發現和西歐大航海。歐洲的地理大發現與文藝復興。

(四)西歐主導期

15世紀的西班牙、葡萄牙國家開始企圖繞過被意大利和奧斯曼帝國控制的地中海航線與舊有的絲綢之路,要經由海路接通南亞和東亞,並希望能從中獲得比絲路貿易更大的利潤。

等到西歐航海先驅葡萄牙人繞過好望角,依靠武裝船隊打敗了往日與東方進行貿易的自由無武裝的阿拉伯商人後終於來到南中國海時,鄭和下西洋剛停航不久,此時明朝正在海禁,鄭和船隊消失後在亞洲海域留下的權力真空,使遠道而來的葡萄牙擴張勢力所向無敵的控制海洋主導權發展貿易,葡萄牙船隊的到來是近代西方擴張的開始。

一個西方爲主導的世界經濟政治秩序將開始成型,東西方的強弱格局也將由此開始逆轉。

東北亞航線

東北亞絲綢之路是指中日兩國之間一衣帶水,水路交往十分方便。秦始皇爲求長生不老丹派徐福率領童男童女船員百工數千人東渡日本已成中日佳話。

據日本古史記載,西漢時中國的羅織物和羅織技術已傳到日本。三世紀中國絲織提花技術和刻版印花技術傳入日本隋代,中國的鏤空版印花技術再次傳到了日本。

隋唐時期,日本使節和僧侶往來中國頻繁,唐天寶年間鑑真和尚也經海路東渡日本。

唐代,江浙出產的絲綢直接從海上運往日本,絲織品已開始由禮物轉爲正式的商品,正倉院則是貯藏官府文物的場所,已成了日本保存中國唐代絲織品的寶庫,其中的很多絲織品即使在大陸也很難見到。

最早宋代貿易憑證存於日本大宰府的公憑,這份宋代的官方證明文內容是泉州客商李充於北宋崇寧元年到日本貿易的記錄。

中日航線上主要是中國商人佔主導。唐宋時,中日往來緊密,元朝忽必烈兩度海徵日本因颱風慘敗,日本稱之神風。明朝時日本是倭寇之亂的本營,也是中國海商海盜的聚集地。

朝鮮方向最早記載是自周武王滅紂,封箕子到朝鮮,從山東半島,遼東半島的渤海灣海港出發,到達朝鮮教其民田蠶織作。中國的養蠶、繅絲、織綢技術由此最早傳到了朝鮮,對日本絲織工業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

通過東海航線,不僅中國的商品被源源不斷地輸往日本及朝鮮半島,中國文化隨之大規模地傳播到這些國家,包括儒家思想、律令制度、漢字、服飾、建築,飲茶習俗等。中國文化對日本及朝鮮半島的倫理道德、政治制度、文學藝術、生活習慣、社會風俗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