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對明朝有哪些影響?開闢了海上絲綢之路

本文已影響2.1W人 

大明的航海技術在當時是世界一流水平,鄭和多次下西洋也彰顯了我國的國威,但與西方爲了殖民擴張掠奪財富而發展航海不同,我國的航海的發展主要並不是爲了發展貿易和掠奪,這也無形中拉開了大明與西方國家的經濟實力差距。

鄭和歷時28年先後七次下西洋,將先進的中華物質文化、精神文化、政教文化等遠播海外,與西洋各國在文化交流的同時,開闢通商之衢,進行經貿交流,譜寫了人類航海史上嶄新的篇章。與西洋各國在文化交流的同時,開闢通商之衢,進行經貿交流是鄭和下西洋的另一大要務。

鄭和下西洋開展經貿活動形式是多樣化的,其中朝貢貿易是一種主要的貿易方式。這種貿易通常是船隊到達一地後,以皇帝的名義向當地國王或酋長頒發賞賜,同時接受他們的納貢,或由他們事後遣使到中國朝貢。這種貿易形式,往往是賞賜大於貢納,實行“厚往薄來”的貿易原則。其次,官方貿易是明朝政府擴大海外貿易的重要途徑之一,鄭和船隊裝載有大量的中國特有物資,到海外適當地點換取所需貿物,這種貿易有的以物易物,也有的是用錢幣購買貨物的。例如前面提到的金錠,便是用錢幣直接購買的貨物。對此,三次跟隨鄭和下西洋的通事(翻譯官)馬歡,在他的《瀛涯勝覽》一書中對鄭和船隊在海外的經貿活動(如交易方式)有詳細描述: “……若寶船到彼,全憑二人主爲買賣:王差頭目並哲地港口關稅官未納幾計書於官府。牙人來會,領船大人議則某日打價。至日,先將帶去錦綺等物,逐一議價,已定,隨寫合同價數……其頭目哲地即與內官大人手相,起牙人則曰:‘某月某日,於衆人手中拍一掌已定。或貴或賤,再不悔改。以後哲地並富戶各以寶石、珍珠、珊瑚來看……如某寶石若干,該苧絲某物貨若干,即照原打手價無改’。”這裏記述的是在古裏國的交易過程。據此鄭和船隊在海外進行商品貿易活動的過程與細節,猶顯眼前。鄭和船隊每次下西洋,都滿載着中國盛產的金銀、銅器、鐵器、瓷器、絲綢、農具、漆器、雨傘、書籍、土帛布、麝香、樟腦、大黃、柑桔、肉桂、茶葉、米、谷、豆等大宗貨物與亞非諸國進行公平交易,每到一處,便出現“天書到處多歡聲,蠻魁酋長爭相迎”的熱烈動人場面

鄭和下西洋對明朝有哪些影響?開闢了海上絲綢之路

《瀛涯勝覽》還記述:在暹羅國,“中國寶船到,亦遣小船到水上買賣”,在滿刺加國,“中國下西洋舡以此爲外府”,“各舡並聚,又分宗次前後諸番買賣”。在溜山國,“中國寶船一二隻亦到彼處,收買龍涎香、椰子等物”。在柯枝國,“名稱哲地者,皆是財主,專一收買下寶石、珍珠、香貨之類,候中國寶船或別國番船客人來買”。在祖法兒國,“中國寶船到彼,開讀賞賜畢,其王差頭目遍諭國人,皆將乳香、血竭、蘆薈、沒藥、安息香、蘇合油、木鱉子之類來易苧絲、磁器等物”。在阿丹國,“開讀畢,國王即諭其國人,但有珍寶,許令賣易”。在天方國,“買到各色奇貨異寶,麒麟、獅子、駝雞等物,並畫天堂圖真本回京”。各國對“中國青瓷盤碗等品,絲、綾、絹、燒珠等物,甚愛之。”明代張燮撰《東西洋考》雲:所至各國“好市華人磁甕”。鄭和下西洋開展的經貿交流可謂盛極一時,前所未有。由於交易公平,雙方誠信,對外經貿交流還含有民間貿易的成分,船隊的官兵常攜帶一些家鄉貨物到海外出售,並從國外換回一些物品。這也是鄭和下西洋貿易交流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

據史料記載統計,鄭和七下西洋所輸入中國貨物計185種,其中香料29種、珍寶23種、藥材22種、五金17種、布帛51種、動物21種、顏料8種、食品3種、木材3種、雜品8種。對中國的動物學、植物學、醫藥學及瓷器、玻璃等製造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領域和空間,也豐富了中國人民的物質生活。比如,永樂、宣德製造青花瓷的上等色料——蘇麻離青,即索馬里青,因產自索馬里而得名。該青料含錳量低,含鈷量高,其色明豔,色性穩定,優於國產青料。該料即由寶船隊大量購回,保證了中國青花瓷舉世無雙的最優品質。

鄭和下西洋對明朝有哪些影響?開闢了海上絲綢之路 第2張

鄭和下西洋大規模的經貿往來,使“夷中百貨,皆中國不可缺者;夷必欲售,中國必欲得之”,互通有無,雙方獲利均豐。“由是明月之珠,鴉鶻之石;沉南龍速之香,麒獅孔翠之奇;梅腦薇露之珍,珊瑚瑤琨之美;皆充舶而歸。”明人嚴從簡這樣說:“自永樂改元,遣使四出,招諭海番,貢獻迭至,奇貨重寶,前代所希,充溢府庫,貧民承令博買或多致富,而國用亦羨裕矣。”遠航所及,各“番王酋長相率拜迎,奉領而去。舉國之人奔趨歡躍,不勝感戴。事竣,各具方物及異獸珍禽等件,遣使領齎,附隨寶舟赴京朝貢。”可見,鄭和下西洋所從事的經貿交流活動是客觀真實的歷史事件。距鄭和開闢海上絲綢之路六百年後,在鄭和開闢並奠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航線前提下,由中國倡導的、多國參與的、波瀾壯闊的“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已經或正在形成時,鄭和聞知這個消息,該作何感想?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