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尚武精神和儒家思想衝突嗎?爲什麼打仗那麼兇猛?

本文已影響1.84W人 

當俄羅斯球迷在英國倫敦以200人打退了1000名英國球迷的時候,中國的網絡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俄羅斯人戰鬥種族的天分早就深入人心了,還頗得中國網民的賞識。不僅如此,當俄羅斯人在世界媒體前有強硬表現,鐵漢柔情的時候更是如此。中國人似乎很推崇這樣的尚武精神,可是外國人看來,中國人的尚武精神並不主流。

中國的尚武精神和儒家思想衝突嗎?爲什麼打仗那麼兇猛?

儒家思想在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當時先秦諸子百家學說的儒家並沒能夠取得主流地位。儒家提倡的“仁義禮智信”並不是身處亂世的統治者所需要的,法家、兵家這樣可以相助諸侯一統天下的學說纔是統治者重視的地方。但在漢武帝開始,獨尊儒術的思想體系開始以儒家爲基礎逐漸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成爲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影響深遠。從那以後,儒家逐漸成爲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

中國的尚武精神和儒家思想衝突嗎?爲什麼打仗那麼兇猛? 第2張

因此,韓國網友在國外社交網站上問了這麼一個問題,中國看起來更多像是滿口“孔曰成仁,孟曰取義”的學者,可是橫起來爲什麼能如此能征善戰呢?秦始皇一統天下開始,不僅是中原六國,匈奴就被卻七百餘里,嶺南地區也有秦軍的重兵出擊。漢武帝時期,匈奴被徹底打垮,西域諸國紛紛以大漢爲宗主國。

中國的尚武精神和儒家思想衝突嗎?爲什麼打仗那麼兇猛? 第3張

等到唐朝時期,唐軍介入朝鮮半島的內戰,連帶着還跟東邊的日本交過手,東北鄰國也紛紛爲中國的實力所折服。而西邊的興起的突厥勢力來犯,唐太宗反擊突厥戰役,不戰則已,一戰則勝。

俘虜突厥可汗,滅亡突厥,可謂是千古奇功。此戰奠定了中華爲世界第一強國的地位,中國皇帝被尊爲天可汗。中國封建王朝“天朝上國”的思想也由此而來。明清時期,中國與西方列強的作戰不在少數,除了晚清落後爲西方列強侵略,中國幾乎打贏了所有的戰爭。

中國的尚武精神和儒家思想衝突嗎?爲什麼打仗那麼兇猛? 第4張

所以說,中國人不是沒有尚武精神,而是不崇尚一味地用武力解決問題。尚武精神意味着一個民族對武力的喜好,在武裝對抗中獲得快感,把武力強大和軍事征服看成是一種光榮。有尚武精神的民族並非總是要通過戰爭解決爭端,但總是把戰爭看成解決問題的積極方式。中國人的戰爭方式花樣百出,一直可都是外國學習的對象。以孫子兵法爲首的中國兵書可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軍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不過,中國很能打的原因還在於治理。在中國的歷史上,一個王朝佔領了前王朝之後,能很快的讓百姓休養生息,愛戴前朝皇室後裔,延續君權神授的思想。所以百姓並沒有覺得國家被侵佔,自己依然是漢族人,現在的皇帝也是承接以前的天子。所以無論是誰做了帝王,對於百姓來說,認同自己是華夏民族的一份子是不可磨滅的事實。這也是爲什麼古代中國中原大戰看似紛亂,一旦有入侵者,漢族人就會形成強大的力量,這就是中國人看似文弱其實強悍的原因。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