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師師是誰?李師師和宋徽宗、周邦彥是什麼關係?

本文已影響2.01W人 

李師師是誰?李師師和宋徽宗、周邦彥是什麼關係?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在不少電視劇、小說和戲曲裏,我們都有看過李師師的故事,比如說,李師師與宋徽宗、周邦彥的三角戀關係;李師師爲反抗金人吞金簪而亡;李師師與宋江的故事等等。那麼,李師師與宋徽宗、周邦彥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呢?李師師最終的結局又是什麼?

一、李師師與宋徽宗、周邦彥

李師師是北宋末年的一代名妓,正史中沒有記載,但是各種野史、筆記中卻有其詳細描述,尤其是她與宋徽宗、周邦彥等人之間的故事,描寫的生動形象。比如說,《貴耳集》中記載:“道君幸李師師家, 偶周邦彥先在焉。知道君至,遂匿於牀下。……”在這一段中,寫明瞭宋徽宗與周邦彥爲了李師師有過爭風吃醋一事。

李師師是誰?李師師和宋徽宗、周邦彥是什麼關係?

何晴版李師師

又根據《三朝北盟會編》卷三十中所記載:

靖康元年正月十五日,聖旨: 應有官無官諸色人,曾經賜金帶,各據前項,所賜條數,自陳納官,如敢隱數,許人首告犯人,重行斷遣。……趙元奴、李師師、王仲端曾經只應倡優之家,……曾特賜金帶,許系金帶人,並行陳納。

這段話中,講述宋徽宗在面對金兵進攻時,爲搜刮財物,將曾經賜的金帶全數收回,其中就有提到收回李師師的,這就說明李師師曾經以“倡優”身份侍候過宋徽宗,並且得到過宋徽宗的賞賜。

不少人都認爲,李師師與宋徽宗、周邦彥之間是有過交往的,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野史、筆記、小說、戲曲等等描述三者間的故事。

李師師是誰?李師師和宋徽宗、周邦彥是什麼關係? 第2張

安以軒版李師師

但也有部分人認爲,徽宗未“幸”過李師師, 更不曾因與大臣周邦彥因李師師而發生爭端, 南宋人張端義《貴耳集》中那段關於周邦彥與宋徽宗同處李師師房中的描寫, 完全是子虛烏有。持這種說法的人主要有王國維先生、羅忼烈教授等人。

王國維先生認爲《貴耳集》中的記載不符合事實,因爲周邦彥在政和元年 (1111年 )時,已經56歲了,“官至列卿,應無冶遊之事。所云開封府監稅, 亦非卿監侍從所爲。至大晨樂正與大最樂府待制, 宋時無此官也。”通過周邦彥的年齡以及所寫周邦彥的官職有誤來驗證《貴耳集》所說事實爲虛。

羅忼烈教授在他的《談李師師》一文中寫道:

北宋只有一個李師師, 她大約生於宋仁宗嘉佑七年 (1062年)。由此推算,她比周邦彥小六歲, 比趙佶大二十歲。 她在熙寧未及見張先, 在元豐時曾與晏幾道、秦觀、周邦彥交遊,在元佑時曾與晃衝之交遊, 崇寧、大觀時雄踞瓦肆歌壇。

另外,劉孔伏等人根據南宋初年理學家劉子翠《汴京紀事》一詩提到的“師師垂老過湖湘”中的“垂老”來判斷出李師師南宋初年時已六十歲左右,最終得出李師師與宋徽宗之間相差二十歲左右,是不可能存在那些“羅曼史”的。因而,李師師、宋徽宗、周邦彥三者之間的故事不太準確。

李師師是誰?李師師和宋徽宗、周邦彥是什麼關係? 第3張

李師師畫像

二、李師師的結局

暫且不論李師師與宋徽宗、周邦彥之間的關係如何,令人關注的還有這位風塵女子在北宋滅亡之後的結局,對此,有衆多說法。

比如,有人說,李師師被召進宮,冊封爲妃,甚至有人說,宋徽宗乾脆把她召進後宮,冊封爲瀛國夫人或李明妃;有人說,李師師被抄了家,成了道士;有人說李師師最後是與燕青一同隱居,安度晚年了;還有人說,李師師被金兵俘獲,倍受折磨,容顏受損,最後嫁給老軍士爲妻;也有人說,李師師沒有被官兵抓捕,而是重操舊業,隱藏在民間,最後老死江湖。

李師師是誰?李師師和宋徽宗、周邦彥是什麼關係? 第4張

李師師和燕青

衆多說法中,我們聽得最多的是,李師師被金兵掠走,最後吞金簪身亡,展現了李師師的俠士風度。在宋代小說《李師師外傳》中是這樣描述的:金兵攻破北宋都城,燒殺擄掠,無惡不作。金兵主帥點名索要李師師,聲稱金國君主也聽說了她的名聲,一定要得到活人,以進獻金主。然而追查了幾天,都沒有線索。奸臣張邦昌爲討好金兵,出兵將李師師活捉,獻到金營。金營擺出宴席爲師師接風,而師師對張邦昌罵道:“你們得到高官厚祿,朝廷哪點對不起你們,爲什麼事事幫敵人來危害國家?我蒙皇帝眷寵,寧願一死,別無他圖。”乃拔下金簪刺喉自殺,沒有馬上嚥氣,又折斷金簪吞下,才氣絕身亡。

李師師是誰?李師師和宋徽宗、周邦彥是什麼關係? 第5張

剛烈的李師師

關於李師師的下落,各種傳說可謂是亂花漸欲迷人眼了。那李師師最後到底去了哪裏呢?我覺得還是羅忼烈先生在《談李師師》(收錄於《兩小山齋論文集》)中的考證更加可信一些。羅先生認爲:李師師在靖康時曾被抄家放逐,最後逃難至南方,終年當在南宋初年,享年六十五歲以上。

李師師作爲北宋冠蓋京華的一位名妓,其事蹟不見於正史當中,卻在野史筆記小說中熱鬧非凡,尤其是她與宋徽宗、周邦彥之間的故事。但這些故事,多數都不存在。至於李師師的下落,民間的話本文人更是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念,也爲了迎合聽衆讀者的興趣愛好,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加工。不過,這些東西作爲娛樂聽聽也就罷了,當不得真。要真想回歸歷史本源,那還得細心地去鉤沉史實才行。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