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爭霸之際的謀士蒯通:是不是韓信的謀士

本文已影響1.71W人 

蒯通是史上有名的謀士,他的計謀被司馬遷稱爲“論戰國之權變,爲八十一首”。在他的生涯中,最有名的一件事就是他給韓信出三分天下的主意但沒有被採納。那麼他爲什麼給韓信出主意呢?蒯通是韓信的謀士嗎?

楚漢爭霸之際的謀士蒯通:是不是韓信的謀士

  圖片來源於網絡

蒯通原名是蒯徹,在後世的記載中,因與漢武帝重名而改爲蒯通。蒯通這個人是以遊說出名的。他最早出現在歷史上的時候就是在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他去遊說范陽縣令,在他的三言兩語中,范陽縣令立馬決定向武臣投降。就這樣,在蒯通的遊說下,和范陽縣令一樣投降的城池大概有三十來座。不戰而得,不得不說,蒯通實在是個人才。

在此之後,蒯通就消失在史書記載中。接下去的一次出現就是在韓信身邊。當時韓信正準備攻打齊國。可是劉邦已經率先派酈食其勸服了齊國。韓信帶着部隊正不知道是該進還是該退的時候,蒯通出現了,勸說韓信繼續攻打齊國,爲自己謀取功勞。蒯通的這一計策的確爲韓信賺取了很多的功勞,但同時也讓劉邦埋下了對韓信的猜忌。而大家好奇的是,蒯通是韓信的謀士嗎?爲什麼總爲韓信出謀劃策呢?

蒯通的確是韓信的謀士,他爲韓信出國許多計謀。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蒯通試圖讓韓信擁兵自重。蒯通告訴韓信他的勢力太大,已經遭到了劉邦的猜疑,如果韓信願意擁兵自重,那麼天下就會出現三分的局面。可惜的是韓信太過信任劉邦,放棄了自己獨立的最好機會,最後被劉邦滅族。  

蒯通對韓信有什麼計策

蒯通作爲一個謀士,他曾給自己的主子韓信出過很多計策,但是他最爲出名的,那就是兩個,第一是亂齊之策,第二是三分天下。而韓信只採用了前面一個計策,另外一個他拒絕了,可以說就是因爲韓信的拒絕,歷史的天平秤就偏向於漢,足見三分天下這個計策的影響力很大,足以改變整個局面。  

楚漢爭霸之際的謀士蒯通:是不是韓信的謀士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公元前203年的時候,韓信在攻破齊國之後,連續佔領了72個城池,並要求劉邦封自己爲齊王,成爲了當時“楚漢爭霸”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

對於韓信來說,這時候背叛,可以說是絕佳的機會,當時爭鬥中的雙方都不敢得罪韓信。那些謀士,就動了歪腦筋,就想鼓動韓信選擇自己那方。第一個去勸說的人是武涉,他想要叫韓信中立,讓他互不相幫,但畢竟他是楚軍的人,其說服力畢竟有限。

第二個去說的,那就是蒯通。本來蒯通就是他身邊的一個謀士,韓信攻取齊國,這個計策就是蒯通提出來的,蒯通的說服力還是有的,說話分量較高。他跟韓信說:“我這個人會看相,看你的面和臉,覺得你都不過是一個侯爵而已,而且還有一定的危險,而看你的背,貴不可言。”

蒯通的這通話,存有深意,很明顯的就是說,如今天下,雙方實力對峙。而第三方的勢力就是你韓信,你在這次戰爭中,處於舉足輕重的地位,如果說你假如哪一方,那另一方必敗。因此,你韓信在這個關鍵時刻,一定要站對隊伍。一心忠於漢王的韓信,想都不想,就站在了漢軍那一方,這也就爲楚軍敗於垓下埋下了伏筆。  

蒯通之言是什麼意思

在楚漢爭霸陷入對峙的時候,韓信就成爲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雙方勢力都想要拉攏他。但是在韓信自己這邊,有一個名叫蒯通的人,他卻慫恿韓信造反,讓其自立爲王,達到三分天下的局面。蒯通給他看了一次相,其實此話當中蘊含着兩層意思。  

楚漢爭霸之際的謀士蒯通:是不是韓信的謀士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1、告訴韓信如今的天下形式,想要讓他能夠站穩陣腳,最好可以自立爲王。倘若站錯了隊伍,在這次政治中,你將會身敗名裂,根本就沒有機會可以翻身。

2、告訴韓信,叫他不能幫助劉邦,因爲劉邦本人的野心是很大的,他身懷天下。如今楚霸王跟他對峙,他的頭號敵人還只是項羽,並且你韓信還是用得上,他想要用你來攻打項羽。只要楚霸王一敗,劉邦下一個要收拾的人,必定是你韓信。因此,得出的結論就是告誡韓信,這兩個人爭奪,你誰都不能幫,你幫誰都不好,與其這樣,還不如自己稱王,跟他們坐分天下。如果說韓信採納了他的計謀,那麼中國的歷史將會大改。可惜的是,韓信沒有這麼做,在臨刑前感到後悔罷了。

蒯通爲了改變韓信的看法,告訴他一個道理,劉邦並不是對他很好,彼此兩個人更多的是利益聯繫。並跟他舉例,提起文種和勾踐等人,但是在韓信心裏,傳統觀念早已根深蒂固,他認爲自己身爲臣子,理當效忠,決不能做出對不起漢王的事情,最終還是錯失了稱王的良機,可以說是他自身的緣故。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