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當初想遷都長安的時候 趙光義爲什麼要拼命反對

本文已影響9.99K人 

對趙匡胤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爲何趙匡胤決定遷都長安,趙光義不顧天下安危,拼死反對?

趙匡胤稱帝十六年後,突然堅決要遷都,滿朝文武在趙光義的帶領下激烈反對,就連趙匡胤的貼身祕書,也一口氣提出八條反對意見。衆怒難犯,趙匡胤痛心疾首:“不出百年,民力殆盡,天下必遭其殃。”

更可怕的是,趙光義的實力已經尾大不掉,趙匡胤隱隱覺得兒子們根本不是晉王的對手,恐怕會被團滅。

趙匡胤當初想遷都長安的時候 趙光義爲什麼要拼命反對

趙匡胤爲什麼不在建國之初遷都?要了解如今的開封城經過數朝經營,交通便利,人口衆多,富庶繁華,比那凋敝的洛陽和長安好上無數倍。況且想讓那些沉浸在安樂窩裏的權貴們脫離已有的物質基礎和政治利益,跑到荒草叢生的洛陽和長安從頭再來,其難度可想而知。

歷史上但凡皇帝遷都,無一例外地會遭受羣臣反對,唯一失敗的卻是趙匡胤。當時的趙匡胤是鐵了心要遷都,他對趙光義耐心地解釋道:“西遷並無其他原因,只想憑藉山河險固,裁撤冗兵,節省開支,安定天下,再創漢唐這樣的偉業。”

遷都理由聽起來冠冕堂皇,惋惜,趙光義根本就不信。趙匡胤越表示沒有其他政治因素,趙光義越覺得其他因素纔是遷都的核心所在,於是,他立刻跪倒在地,拼命地磕頭,惶恐不安地勸諫道:“天下興亡,在德不在險!”

在崇尚以德治國的宋朝,這個理由無懈可擊,趙光義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把所有遷都的現實理由全部一棍子打死。趙匡胤沒想到二弟竟會如此堅決,更沒想到他爲了一己私利竟然會置整個天下的興衰於不顧。開封城無險可守,只要契丹人渡過黃河,大宋滅亡只在旦夕,“靖康恥”就是對於“在德不在險”的最好註解。

畢竟沒人能保證大宋皇帝全都能夠勵精圖治,趙光義在大哥“杯酒釋兵權”的基礎上進一步大規模削弱武將的地位和權力,並通過複雜的制度設計,讓大軍裏兵不識將,將不御兵,凡是打仗都靠臨時拼湊,自廢武功。再加上宋徽宗這位被皇帝一職耽誤的藝術家瞎折騰,北宋竟連兩百年都沒撐到,就悲涼落幕。

趙匡胤帶着大隊人馬浩浩蕩蕩地前往洛陽,以祭祀皇考的永安陵以及祭天的名義,十分頑強地堅持了兩個月,最後,在趙光義和滿朝文武的激烈反對下,遷都完敗,無功而返。回程的路上,他的心情十分沉重,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猶豫不決。

趙匡胤通過黃袍加身奪取天下,爲了避免悲劇重演,每當外出,總讓二弟趙光義監國。畢竟兒子們還小,親兄弟應該靠得住。趙光義的地位和權力迅猛提升,官至開封府尹兼中書令,東都留守,在太后的要求下,被封爲晉王,高於宰相,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趙匡胤當初想遷都長安的時候 趙光義爲什麼要拼命反對 第2張

十六年後,趙匡胤回頭一看,猛然發現趙光義早已跟朝中文武結成了政治同盟,尾大不掉,怕是再難控制了。太后甚至還提出“金匱之盟”,要求趙匡胤百年後,將皇位傳給趙光義,這跟西漢的竇太后要求景帝傳位給樑王如出一轍,只是景帝並未照單全收。

將軍党進,武藝超羣卻大大咧咧,經常魯莽地頂撞趙匡胤,趙匡胤賞識他的才能,瞭解他心無城府,從不怪罪。久而久之,党進的膽量越來越大,但凡在街上看到別人飼養寵物,總是強行將寵物放生。

他經常一邊旁若無人地放生,一邊怒不可遏地罵道:“既然買了肉,爲什麼不去侍奉父母,卻拿來餵養這些畜生?你還是不是人?全放走看你還怎麼喂?”

能買得起寵物並使用肉食餵養的,顯然非富即貴,這樣的人家奉養雙親綽綽有餘,你一個目不識丁的武將,怎麼了解別人沒有奉養雙親?如此粗暴干涉別人的業餘生活,擅自毀壞他人財產,分明是故意找茬,簡直無法無天。但是大家看在趙匡胤的面子上,敢怒不敢言。

有一天,党進正在街上晃盪,突然瞅見有人在遛鷹,頓時火冒三丈,怒氣衝衝地追過去,非要將這隻老鷹奪過來放飛。對方眼看自己根本不是党進的對手,急得大喊:“這是晉王的鷹!”

党進虎軀一震,心頭一顫,不由自主地縮回手,畢恭畢敬地說道:“真是一隻好鷹,你們可要小心餵養,千萬不能讓它受傷了!”說罷趕緊掏出一些錢,送給飼養的人,讓他買些好肉悉心照料。

像党進這樣在趙匡胤面前直來直往的粗人,聽到趙光義的名聲,前倨後恭不惜被人恥笑,可見趙光義權勢熏天,就算皇帝也難以壓制。遷都失敗半年後,趙匡胤就在疑點重重的“燭影斧聲”中猝死,突然結束了自己傳奇的一生。

此時,趙匡胤的長子二十五歲,次子十七歲,任誰都可以繼承皇位,但是在太后和趙光義的聯合操縱下,最後竟然由趙光義在沒有詔書的情況下擅自稱帝,三年後逼殺趙匡胤的長子趙德昭,從此高枕無憂。

趙光義之所以死活不願遷都,因爲自己在開封的勢力早已根深蒂固,一旦離開,這十六年的苦心經營必將全部灰飛煙滅,他哪管後世子孫能否抵擋得住北方鐵騎,更不在乎百姓是否爲此耗費無數民力,他在意的只有皇權與富貴。

自從北宋遭遇靖康之恥,再也沒有王朝敢把都城設在開封,地處燕雲十六州的燕京反而因此走紅,從一個偏僻的邊城,一躍成爲歷朝歷代定都的首選之地,從這個角度看,趙光義也算是爲後世子孫做了一丁點貢獻。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