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遷都的原因是什麼 趙光義爲什麼會反對

本文已影響3.03K人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趙匡胤遷都,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宋朝初年的時候,宋太祖趙匡胤是提出過要把都城從開封遷到洛陽的。不過,包括趙光義等在內的很多文武大臣,都反對這麼做,因此最終沒有遷都成功。

趙光義爲什麼反對這麼做?歷史上普遍認爲,這是因爲,趙光義害怕離開開封以後,他的勢力會受到影響。趙匡胤不再考慮讓他做接班人,而是會選擇自己兒子,所以他要抵制。那麼,真的是這樣的嗎?

趙匡胤遷都的原因是什麼 趙光義爲什麼會反對

(北宋開封城)

咱們先來看看,當時宋朝君臣們商議遷都的情況。

宋朝在開封定都以後,由於開封周圍沒有什麼山川之險,因此需要大量的禁軍來保護。這就使得整個京城,需要非常多的安保力量。而這些安保力量,將會消耗太多的物資。宋朝本身國力並不雄厚,如果京城消耗了太多的物資,那麼將會造成國家貧弱不堪。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所以趙匡胤提出要把京城從開封遷到洛陽的提議。畢竟洛陽周圍有山川之險,遷到洛陽以後,可以憑藉山川之險來拱衛京師,從而減少安保力量,減少物資消耗。

但是,以趙光義爲代表的文臣武將,大都反對這樣做。趙光義甚至對趙匡胤提出“在德不在險”這樣的論調,認爲一個君王,一個國家,能不能確保天下太平,能不能受到老百姓的擁戴,主要在於君王的德行,而不是京城的防衛。

趙匡胤辯不過趙光義,所以最終他就放棄了遷都的打算。不過,等到趙光義等人退朝以後,趙匡胤卻對身邊的人感嘆說,如果不遷都,百餘年後,國家的財力就會消耗殆盡了。

趙匡胤的擔憂不幸成了現實。到宋神宗的時候,就是因爲國家財力消耗太大,因此宋神宗進行了熙寧變法。到宋徽宗的時候,金國南下,滅掉了無險可守的北宋。

趙匡胤遷都的原因是什麼 趙光義爲什麼會反對 第2張

(趙光義畫像)

那麼,趙光義爲什麼要反對遷都呢?

前面我們說了,一般認爲,趙光義是因爲害怕自己的實力受到削弱。這個話,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也存在問題,爲什麼這麼說呢?

不錯,當時趙匡胤確實已經在開始考慮接班人的問題了。

最早的時候,趙匡胤一直把趙光義當成他的接班人。

趙匡胤認爲,五代時期,之所以不斷出現朝代更迭的現象,就是因爲沒有堅持立年長的人爲繼承人。所以,他纔在一開始就培養趙光義。不過,隨着他的兒子們逐漸長大,他又覺得,可以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

但是,如果一直住在開封,是不太容易實現這個願望的。爲什麼呢?因爲趙匡胤一開始培養的是趙光義,所以他給予了趙光義很大的權力。趙光義在大臣中的排位,一直是排在第一位。同時,趙光義又是開封府尹。在整個五代時期,只要是開封府尹,都是皇位的天然繼承人。

所以,如果一直在開封,就肯定只能讓趙光義來繼承皇位。離開開封,把開封城作爲陪都,然後讓趙光義繼續在開封當開封府尹,這樣的話,自然而然就解除了趙光義的權力。

趙匡胤遷都的原因是什麼 趙光義爲什麼會反對 第3張

(趙匡胤畫像)

不過,這種說法卻又只是一種猜測,並沒有什麼實際的證據。再說了,如果趙匡胤真的想要改換他心目中的繼承人,那麼他就應該給予他兒子們極高的地位,至少應該把他的兒子們封爲王。除了封王以外,最好還要讓他的兒子擔任洛陽的留守。一旦他的兒子擔任了洛陽的留守,在遷都到洛陽後,就可以順理成章地封他的兒子爲洛陽尹了。

趙匡胤只要這樣做,也就是一種釋放信號的表現,可以讓大臣們看出,趙匡胤想立他兒子爲太子了。這樣一來,必然會獲得大臣們的支持。如果這時候再談論遷都,大臣們明白趙匡胤的心思,就不會反對。

那麼,趙匡胤爲什麼沒有這樣做呢?

我認爲,趙匡胤沒有這樣做,主要的原因,是因爲他害怕打草驚蛇。因爲如果這樣做,固然能引起大臣的注意,大臣們也會反過來支持趙匡胤,但是必然會引起趙光義的極大警覺。如果引起了趙光義的警覺,那麼就可能造成動亂。所以趙匡胤想的是先把都城遷到洛陽以後,再對他的兒子進行分封,這樣一來,就不會有動亂了。

事實上,趙匡胤的這種想法,也不是沒有道理。遷都議論發生後不久,就爆發了“燭影斧聲”的事件,趙匡胤因此暴斃而亡。如果“燭影斧聲”,真的是趙光義殺掉趙匡胤的話,那麼,肯定是趙光義已經看到了危險。爲了避免事情往不可收拾的方向發展,因此他才先下手爲強,殺掉他的哥哥,乾脆自己直接上位當了皇帝。

(參考資料:《宋史》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