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名臣王珪是什麼人?他爲何會被稱爲三旨相公

本文已影響1.26W人 

跟着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宋朝名臣王珪。

史上有兩位同名同姓的名臣都叫王珪,一位是敢於直言的唐朝王珪;一位是有着“三旨相公”綽號的宋朝王珪,本文所講便是這宋朝名臣王珪。

二人雖然姓名相同但是無論是在性格還是建樹上面完全不同,雖說宋朝的王珪政績平庸但是他能任相十六年,輔佐了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四位皇帝,步步進升,而且文采一流,歐陽修曾稱讚王珪爲“真學士也”。

宋朝名臣王珪是什麼人?他爲何會被稱爲三旨相公

“四相簪花”帶來的好運氣

四相簪花中的這朵花爲一種叫金纏腰的芍藥,這芍藥花瓣上下都是紅色的,中間有一圈金黃色的花蕊,稱爲“金纏腰”或者“金帶圍”。此花就像是身着紅色官服,腰繫金色腰帶的宰相,在民間傳說只要是官員能夠觀賞到此花必定能當上宰相。

在慶曆五年時,還是任揚州太守的韓琦見府中的“金纏腰”開了,而且正好有四朵便邀請在揚州的王珪、王安石和陳昇之前來參觀,沾沾祥兆,並將花簪到頭上,配上這芍藥個個氣宇不凡,在這後幾年中祥兆果然靈驗,四位簪花者皆爲輔相矣。

“少年奇才”王珪

宋朝名臣王珪是什麼人?他爲何會被稱爲三旨相公 第2張

能被韓琦邀請參觀“金纏腰”就說明王珪也是有才華有能力的,他能被這些皇帝看上並重用就是因爲會寫文章。王珪從小就會吟賦作詩,天賦過人,其兄長王琪在看過王珪作賦後,稱他“雄才之志”。

王珪的文章有着他自己的特色,神宗在位時,朝廷中各類典策都由王珪寫,在當時成爲風氣,常常有人效仿王珪文體。他的文章和詩詞喜愛使用奢侈華麗的字,比如“金、玉”這類珍寶字眼,其兄王琪稱這種詩爲“至丹寶”。

古代一些高官作詩喜歡加一些冷清憂愁的詞,認爲王珪這種風格有些俗氣,用金珠碧玉來作詩的詩人一定沒見過世面,才用富貴字眼來顯自己很富裕。

這時就有人說如果這清高之人一定要用富貴字眼會做出什麼詩呢,王珪在家日夜琢磨想出對子:“脛脡化作紅玳瑁,眼睛變作碧琉璃。”聞者叫絕。

一次中秋宋仁宗邀請王珪飲酒作賦,王珪妙語成珠誇讚仁宗“嘆仰聖學高妙”,把仁宗哄着很是開心。

宋朝名臣王珪是什麼人?他爲何會被稱爲三旨相公 第3張

已經到三更天,宋仁宗在興頭上不願散會,還將自己御筆拿來,讓王珪爲宮嬪一一作詩,王珪在手帕、團扇上面根據每個宮嬪的特色寫詩。王珪一氣呵成,每首詩都栩栩如生。王珪因此更受仁宗賞識。

朝廷中的“保守派”

文學上面王珪確實有真學實才,他知道官場如戰場,會寫文章能夠討得皇帝歡心,爲了在官場混下去,王珪一直堅持小心謹慎的作風。

仁宗皇帝看中王珪的文采,任他爲翰林學士,中書讓王珪草擬立皇子詔書,此等大事,王珪必不能草率行事,直到第二天親自聽到仁宗的口諭,纔敢草擬詔書。

王珪雖然處事認真,但是這種性格讓他在朝中墨守成規,沒有任何突破性的功績。在當時被人戲稱“三旨相公”:只會“取聖旨”皇帝的建議從來都是依附,接下來就是“領聖旨”回到家中就是“已接聖旨”。從來不出差錯,不過這也是他能在朝任位十六年的原因。

當年四相簪花中的王安石、韓琦等都被神宗疏遠,只有不作爲王珪讓神宗得以信任,王珪的做法讓諸多大臣指責他不關心國家,實爲庸臣。但是在封建王朝只有明哲保身,唯命是從才能坐得穩當。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