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科多作爲一個不忠不孝的人 康熙爲什麼還是重用此人

本文已影響1.04W人 

對康熙和隆科多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一、

隆科多在《雍正王朝》中,一出場就有一個不好的人設:

西北戰場上的逃兵,北京城裏的混混,欠國庫錢不還的老賴。

隆科多作爲一個不忠不孝的人 康熙爲什麼還是重用此人

至於政治智慧和處事才幹,隆科多更是遠在人家圖裏琛,年羹堯等人之下,一大把年紀還無所事事,儼然如一個巨嬰,絲毫沒有什麼出人頭地的跡象。

隆科多唯一的優勢,就是他的出身。

他的親姐姐貴爲清朝孝懿仁皇后,親姐夫就是清聖祖康熙皇帝,親爹佟國維(劇中則是叔侄關係)。在這樣的家庭長大,佟國維即便不當官,也能在大清朝橫着走。

但也是這樣的出身,在某種程度上害了他,導致他一直把自己的不得志,歸咎於姐夫康熙和父親佟國維對自己的不重視。

當一個人長期陷入怨天尤人的地步,不自我反省的時候,他就永遠不可能進步。

隆科多作爲一個不忠不孝的人 康熙爲什麼還是重用此人 第2張

所以大內侍衛圖裏琛偷偷給十三阿哥送酒喝的時候,隆科多還在佟國維那裏哭哭啼啼要官,把自己的命運拴在別人的褲腰裏。

這就難怪佟國維對他那份冷嘲熱諷的表情了,那並不是看不起,而是恨鐵不成鋼。

在佟國維的關照下,隆科多得到了理藩院牢頭的差事,到理藩院提前等着,憑空賞給了侄子一個燒冷竈的機會。

二、

後來在留守上書房大臣佟國維的親自交代下,十三阿哥胤祥被關進理藩院,成了隆科多手下的犯人,讓隆科多有了一個接近皇子的機會。

可是對佟國維這番苦心,隆科多卻並不領情。他覺得佟國維自己燒八阿哥的熱竈,卻讓自己燒四阿哥和十三阿哥的冷竈,是沒按好心,繼續自暴自棄。

隆科多作爲一個不忠不孝的人 康熙爲什麼還是重用此人 第3張

由此,我們可以總結一下《雍正王朝》中這個隆科多:

臨陣退卻,舍下御駕親征的康熙皇帝自己跑回北京,是爲不忠;心懷狡詐,對一直苦心培養他的叔叔佟國維沒有絲毫感恩,是爲不孝。

如此不忠不孝的隆科多,怎麼會被晚年康熙皇帝重用呢?難道康熙老糊塗了?

當然不是。

實際上,在舉薦新太子一事的時候,佟國維告發親叔叔佟國維,雖然大道理講得面面俱到,又是爲皇帝着想又是爲家族着想,但是卻瞞不過識人無數的康熙皇帝,康熙皇帝始終眯着眼睛聽隆科多說鬼話,連標點符號都不相信。

隆科多作爲一個不忠不孝的人 康熙爲什麼還是重用此人 第4張

之所以沒有當場拆穿隆科多,是因爲康熙皇帝是個成熟的政治家,知道什麼是主要矛盾什麼是次要矛盾-----滿朝文武都在舉薦八阿哥,意味着自己的皇權受到了挑戰,所以在那個節骨眼上,誰站出來反對佟國維和八阿哥,誰就是自己的盟友。

至於那個盟友是君子還是小人,說的是真話還是假話,實在並不重要。在康熙一朝,很多有作爲的大臣,如明珠,索額圖,都不是什麼正人君子。

三、

隆科多揭發佟國維,大義滅親,還是動了一番心思的。

此前一天,康熙皇帝宴請佟國維,又把一頂九門提督的桂冠送給佟家,暗示佟國維看清形勢,趕緊給新人讓路。

佟國維領會了康熙皇帝的意思,但回來向隆科多轉達,卻不能言明。

隆科多作爲一個不忠不孝的人 康熙爲什麼還是重用此人 第5張

這就是政治,很多話不能明說,很多意思不能明着表達,需要聽者自己領會,至於能領會多少,就完全看悟性。

此前的隆科多,完全是一個政治菜鳥,但在與佟國維深夜徹談的那個晚上,隆科多卻頓悟了,他終於明白佟國維爲什麼說他“你這碗水還淺”,因爲姐夫和六叔真的要重用你了,你卻自己害怕自己不能勝任。

戰戰兢兢的隆科多,既害怕自己一步踩空萬劫不復,又害怕六叔佟國維算計他,所以纔打定主意,親自去見康熙,要在皇帝面前,表演自己的老實。

他相信自己只要掏心窩子說,即使當不成九門提督,也能在皇上那裏顯示一下存在感,討個別的差事,而只有皇帝金口玉言答應,官才能當得穩當。

隆科多作爲一個不忠不孝的人 康熙爲什麼還是重用此人 第6張

怎麼着,都不會比再回去做一個理藩院的牢頭強多了。

四、

然而隆科多自己也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君前自首,會踩對康熙皇帝的鼓點:正愁沒有一個全面打擊八阿哥的由頭呢!

皇子交結朝廷重臣,無論在哪個朝代,都是犯皇帝忌諱的,所以明清的法律中,有明文規定皇子和朝廷重臣不得互相攀交,否則就是結黨,就是圖謀不軌。

康熙有了主意,就把隆科多帶到了上書房,讓隆科多充分發揮出了他作爲一個小人的長處,變身一把利刃,砍向了所謂“八爺黨”。

利用隆科多和佟國維之間的小矛盾,處理了自己與八阿哥之間的大矛盾,全面打擊深受羣臣擁戴的阿哥黨,鞏固自己的皇權,這就是康熙皇帝的高明之處。

隆科多雖然是個小人,但卻是個有背景的小人,有用處的小人,他出面毀了他六叔的政治前途,也就站在了八阿哥的對立面,從此只能跟着皇帝和四阿哥一條道走到黑。

隆科多作爲一個不忠不孝的人 康熙爲什麼還是重用此人 第7張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