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到荔枝對古人來說有多奢侈?

本文已影響1.13W人 

吃到荔枝對古人來說有多奢侈?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說到夏天的果子,怎能不提荔枝呢?荔枝號稱“南國四大果品”之一,外表鮮紅可人,剝開皮後更是晶瑩剔透,水嫩嫩的果肉簡直絕了,入口甜汁爆破,質地嫩脆有彈性,酸甜可口的絕佳風味可是連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貴妃都爲之流下了吃貨的口水。

古人是這麼讚美荔枝的:“玉潤冰清不受塵,仙衣哉剪絳紗新”,像是在說一個仙女一樣。而說到荔枝,誰都會張口文化地來一句:日啖荔枝三百顆,或者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荔枝這喜聞樂見的水果大佬終究還是和歷史名IP楊貴妃脫離不了關係了。不過又有誰在乎,其實日啖荔枝三百顆的作者也是個愛吃成性的大詩人——蘇軾呢。

蘇軾眼中的一絕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這首《惠州一絕》是蘇軾被貶嶺南的時候作的詩,惠州是廣東一市,自古以來,中國的荔枝就屬廣東和福建最爲繁盛。

吃到荔枝對古人來說有多奢侈?

當初蘇軾被貶,第一次在惠州吃到荔枝後,簡直要淚流滿面了,對他這種大吃貨來說,荔枝的鮮嫩風味瞬間將他折服,以至於他多次在詩文中提到荔枝,絲毫不掩對荔枝的喜愛。

自從食得荔枝的美味後,蘇軾就念念不忘,時不時地望着荔枝樹一臉惆悵地想着什麼時候才能吃到荔枝,在《贈曇秀》中,蘇軾寫到“留師筍蕨不足道,悵望荔枝何時丹。”他說竹筍和蕨菜根本不足以稱道,最讓人惆悵的是荔枝到底什麼時候才能熟啊!我真的好想吃荔枝!

在《新年五首》中,蘇軾也表示“荔子幾時熟,花頭今已繁。”甚至在和自己喜歡的偶像——陶淵明的詩時,他還寫到“願同荔枝社,長作雞黍局。”人家陶淵明是在田園裏和菊花美酒作伴,他這是想和荔枝過一輩子了。

同樣被荔枝所折服的,還有白居易,同樣是在被貶的時候,白居易在四川巴縣第一次吃到新鮮荔枝,大爲驚豔,連忙寫了首詩給友人:“早歲曾聞說,今朝始摘嘗。嚼疑天上味,嗅異世間香。”

古人吃荔枝的辛酸史

說荔枝好吃,可不是吹的,古代大愛荔枝的多了去了,我們熟悉的楊貴妃,因杜牧的那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導致每年夏天荔枝成熟時都要被提出來溜一圈。

不過當初杜牧可不是單純地寫楊貴妃喜歡荔枝這件事,其背後,實際上是在批判皇室貴族等爲滿足一己口腹之慾,不惜興師動衆,勞民傷財的奢侈舉動。

而從中我們還可以知道一個信息,那就是在古代,荔枝的地位和來之不易。在古代,荔枝是貢品,也是奢侈品,這主要是交通條件和荔枝本身的各種條件所決定的。

古代交通主要靠車馬、船,速度慢,要從遙遠的廣東、福建等地運送荔枝到長安等偏北方的首都,相當不容易。

荔枝本身的保質期並不長,西漢司馬相如在《上林賦》就提到過“離支”,這是荔枝的別稱,意爲割去枝丫,也就是說,古人很早就意識到,荔枝不能離開枝葉了,即“若離本枝,一日色變,三日味變。”

因此爲了吃到新鮮美味的荔枝,運送時間肯定要縮短,唐時玄宗爲了滿足楊貴妃的喜好,下令在四川涪州取荔枝,飛騎運送幾千裏,相當勞民傷財,也因此,杜牧才寫出了上面的批判之作。

送難送,養也是不成的,荔枝樹喜高溫高溼,無法適應北方的氣候,古時那麼多人喜歡吃荔枝,也曾有人試過栽培,像漢武帝就曾在上林苑蓋了一所大型溫室,取名爲“扶荔宮”。

但這些荔枝樹因爲水土不服,紛紛枯死,好不容易終於有一棵活了下來,漢武帝對它百般呵護珍愛,但荔枝樹可沒那麼容易哄,長得不錯,就是不見開花結果,後來也沒逃過萎謝的命運,漢武帝沒辦法,只好放棄種植荔枝。看來,天子也不是什麼都能得到的啊!

你一顆我一顆

清代的時候,乾隆也是荔枝愛好者,並且這個時候荔枝還是一如既往的珍貴。在《哈密瓜、蜜荔枝底簿》中記載了這樣一件關於荔枝的事:乾隆二十五年六月十八日,福建巡撫吳士功走水路進貢給乾隆的58棵荔枝樹終於可以採摘了!

太監們還非常仔細地一顆顆數了,這些樹共結了二百二十顆荔枝,六月十八日這天,有四十顆荔枝率先成熟,太監們按照規矩,上報了乾隆,並在第二天摘下了這四十顆。

就這四十顆,當真是珍貴得不行,乾隆自己還不能獨食,這些荔枝,他要分給皇太后、溫惠皇貴太妃、裕貴妃、皇后、令貴妃,各種妃和各種貴人,基本上是每人只有一個。想一想真是太心酸了,一顆荔枝可能我都來不及嚐出味來。

你看即便到了清朝,想吃到新鮮的荔枝依舊還是一件難事,權勢顯貴者都未必得享。這也從側面說明了一個真理:想嚐鮮,先修路。

今時不同往日,現在到處四通八達,想吃荔枝隨時都可以吃到,這個夏天,該吃的就放開了吃,畢竟荔枝的果期還是很短的,炎炎夏日,就讓我們剝開荔枝薄殼,對着晶瑩剔透的白嫩果肉一口咬下,將靈魂都甜透吧!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