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作爲李治的舅舅 李治爲何還要除掉長孫無忌

本文已影響2.35W人 

李治爲何要除掉長孫無忌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公元659年,在李世民一朝備受榮寵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的長孫無忌,被許敬宗等人誣告謀反。唐高宗李治聞聽後,哭着向羣臣說道,長孫無忌是自己的舅舅,不忍心加罪。

長孫無忌作爲李治的舅舅 李治爲何還要除掉長孫無忌

直到許敬宗搬出了漢文帝殺掉舅舅薄昭的前例,唐高宗這纔將長孫無忌發配嶺南,而在同年,長孫無忌就在案件審理過程中被逼自殺。如果,我們仔細回顧這一案件,不難發現這其中疑點重重,已經是外戚加朝廷第一重臣的長孫無忌沒有道理謀反。

因此有人推斷,是因爲當年唐高宗在廢除王皇后,準備立武則天爲後時,長孫無忌提出了反對意見。其實這個理由也不足以構成唐高宗痛下殺心的理由。

在長孫無忌死後,唐高宗李治提拔了一大批瓦崗舊臣和庶族人士,這其中就以徐茂公也就是李績爲主。而長孫無忌的死其實是其背後的關隴勢力和庶族勢力爭權的結果,而在他們的爭奪過程中,唐高宗李治選擇了庶族勢力。

李世民爲李治留下的三個輔佐重臣

公元649年五月,一代明君李世民去世,21歲的太子李治登基。其實在李治之前,李世民還有兩個太子,一個是因涉嫌謀反逼宮的首任太子李承乾,二就是李世民的四子李泰。

長孫無忌作爲李治的舅舅 李治爲何還要除掉長孫無忌 第2張

李承乾因謀反被流放後,李泰因自小得到李世民的偏愛,而且又十分愛做表面文章,就在這個太子空檔期,向李世民許諾,如果自己當上太子,會殺掉自己的兒子,以求百年以後讓弟弟李治登基稱帝。後來,李泰被查出和太子謀反一事有所關聯,李世民也終於認清這個乖兒子的真面目,於是將太子之位定給了晉王李治。

而推動李世民選定李治爲太子這件事中,長孫無忌和褚遂良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當李世民臨終時,特意將兩人召到牀榻前,將兩人比作霍光、諸葛亮等輔助能臣,並囑託李治,有此二人,李家江山可以永固。

在屏退二人後,李世民對李治接着說道,自己留給他的還有一名託孤大臣,此人就是李績。長孫無忌和褚遂良都是文臣,他們可以保證國家政治平穩、民富國盛。

然而彼時的大唐也經常受到周邊少數民族的挑釁,因此李績就是李世民留給李治的靖邊利刃。然而由於李績並沒有受到李治什麼樣的恩惠,和李治又沒有血緣親疏,因此,李世民決定簽發一個詔書,貶謫李績,等到李治即位後,再把李績收回中央,這樣一來,李治就對李績有知遇之恩,定會效忠於他,後來李治照做,果然得到了李績的效忠。

長孫無忌如何觸碰到了李治的逆鱗

1.託孤重臣成爲了專權權臣

公元650年,中書令褚遂良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購買了中書下的一個官員的房子,隨後,這件事被監察御史彈劾,認爲褚遂良以權謀私,強買強賣。

長孫無忌作爲李治的舅舅 李治爲何還要除掉長孫無忌 第3張

最終褚遂良被判處繳納罰款,以及被貶爲同州刺史。而負責審理此案的官員在審閱案件的過程中,發現這起案件中大理寺少卿張叡卻極力偏袒褚遂良,這也引發了唐高宗李治的警惕:朋黨之禍。

這年是李治當上皇帝的第一年,自己的威信尚未建立,而堂下的朝臣紛紛選擇褚遂良和長孫無忌進行依附,這對皇權而言,無疑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威脅,自古權臣欺幼主的案例不在少數,因此,褚遂良就這樣被調離了中央。

然而就當李治以爲自己憑藉此事樹立了皇權威信的時候,褚遂良卻被再度調回京城,而且官居要職。這其中自然少不了長孫無忌的操作。看着剛被自己貶謫就又重回中央的褚遂良,李治明白權臣之害已經在大唐王朝初具雛形。

而當李治拿着這件事去旁敲側擊長孫無忌時,長孫無忌卻絲毫聽不到李治話語中的敲打語氣。李治曾問長孫無忌,朝廷之中出現了因私害公的事情,你怎麼看。

長孫無忌作爲李治的舅舅 李治爲何還要除掉長孫無忌 第4張

長孫無忌卻回答道,這是人之常情。李治聽到這裏,心裏已經涼了半截。如果以權謀私是人之常情,那就意味着任何攀附長孫無忌的人都可以拿朝廷權力對獎賞,那這不就是妥妥的專權僭越。

可以說此時的長孫無忌在李治眼中,已經離死不遠了。

2.君臣矛盾的導火索:廢后案

公元655年,李治準備廢除王皇后,立武則天爲爲後,這一消息一經傳出,立即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爭論。而作爲百官表率的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率先表態:堅決不同意立武則天爲後。

當李治把長孫無忌、褚遂良、李績和尚書左僕射于志寧召集到宮內商議廢后之事時,褚遂良更是慷慨激昂,羅列了數條不能廢后的理由,而一旁的長孫無忌也對此表示支持。李治本想和顏悅色的和他們溝通,然而褚遂良上來就把溝通的大門卡的死死的。因此李治內心自然不悅。

然而此時的褚遂良不管這些,他更是以行動逼迫李治放棄廢后的想法。褚遂良脫掉官帽,對着李治瘋狂叩頭,嘴裏還不斷喊着:“望陛下三思。”

長孫無忌作爲李治的舅舅 李治爲何還要除掉長孫無忌 第5張

任何人都不喜歡被人逼着做事,更何況是統御天下的天子,因此李治對褚遂良和長孫無忌內心的憤恨可以說是打了極點,而武則天更是將兩人視爲眼中釘肉中刺。

當李治屏退左右,問道李績關於此事的看法時,李績的一句話成功爲李治解了圍:“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問別人。”也正是這句話,讓李治最終廢后成功。

3.長孫無忌被殺的真正原因:關隴集團勢力過於龐大

其實早在東漢時期,門閥士族就一直把控着歷朝歷代的政治命脈,隨着時代的發展,這些門閥士族更是在社會上形成了重要了影響力,無論政權如何更迭,這些世家大族總能蓬勃生存。

甚至是一些政權的建立都不得不依附於各大門閥世家,隋唐兩朝的建立,背後都有門閥世家的影子。然而這些門閥由於勢力盤根錯節,甚至不把皇室放在眼裏。

當年李世民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清河崔氏,卻被崔氏拒婚,足見這些門閥士族的影響有多大。科舉制的開創初衷其實正是爲了打壓這些門閥貴族。

長孫無忌作爲李治的舅舅 李治爲何還要除掉長孫無忌 第6張

反觀李治身邊的人,大都是門閥貴族出身,王皇后的背後是太原王氏,蕭淑妃的背後是蘭陵蕭氏(南朝皇族),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的背後則是關隴貴族。如果繼續讓這些門閥之間相互結交,那麼皇權就會受到極大威脅。

自古以來,真正能做到大權獨攬的君主相當稀少,即便勤奮如朱元璋,奈何還是被自己的大臣擺了多少道。皇帝一方面要收攏各方勢力,但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預防權力過於集中,當這股權力威脅到自身時,那他也只能痛下殺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