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是怎麼將長孫無忌一夥人趕盡殺絕的?

本文已影響1.84W人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李治如何親身將長孫無忌一夥趕盡殺絕,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永徽六年九月,一日退朝,李治宣旨召長孫無忌、褚遂良、于志寧、李勣入內殿,貌似有要事相商。這四位可是最有實力的四位宰相了,新帝登基六年來,除了褚遂良短暫被貶過,基本上一直都身居相位,屬於這個帝國最核心圈層的人物。皇帝會說什麼事呢?老江湖褚遂良嗅到了其中的意味,皇帝肯定要談廢王立武之事!爲了託孤大臣這個集團的利益,他決定打頭陣,拼個魚死網破,說什麼都不能讓步:“遂良起於茅茨,無汗馬之勞,致位至此,且受顧託,不以死爭之,何以下見先帝!”

細想一下,矛盾雙方都很明確對方的態度,廢王立武一事,先前李治已經去長孫無忌家跟他商量過了,舅舅不同意這個事。如今又把此事提出,顧命大臣們就會改變看法了?基本上不可能。那這個會還有什麼開的必要?雙方再吵一架有什麼意思?總得有不一樣的地方吧。

沒錯,還真有。這時就要把目光投向另外兩位宰相了:于志寧和李勣。開這個會,李治就是想讓另外兩位宰相當着託孤大臣的面,明確表態,談談對此事的看法,尤其是李勣,必須表態。李勣是李世民早已明確的軍方一號人物,三大名將之一,駕崩前,唐太宗故意貶李勣爲疊州刺史,好讓李治提拔他,使其感恩戴德,李治照辦了。身受兩代皇帝大恩,李勣應該會站在皇帝一方。李治讓他來,就是準備讓軍方開口,利用武力打壓託孤大臣,迫使長孫無忌一夥就範。之前沒想到用李勣,一來是皇位尚未坐穩,二來是對長孫無忌抱有幻想,三是因爲李勣比較低調。現在時機成熟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李治是怎麼將長孫無忌一夥人趕盡殺絕的?

可是入殿後,李治驚奇地發現進來的只有三個人,唯獨缺了李勣。原來李勣在殿外聽到褚遂良要拼命,便稱病不來,他一個軍方人物,要是與託孤大臣們當庭撕起來,那畫面不敢想,傳出去影響不好。李治見只有這三個人,也沒什麼辦法,就問長孫無忌了:“皇后沒有兒子,武昭儀有兒子,現在我想立武昭儀爲皇后,你看怎麼樣啊。”長孫無忌表示褚遂良是我的發言人,他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褚遂良就說話了,說皇后出生名門,又沒有過錯,還是先帝給您娶得,“臣不敢曲從陛下,上違先帝之命。”李治聽後很不高興,你們是先帝任命的託孤大臣,我動不得,得順着你們;皇后是先帝讓我娶的,我也動不得。事事拿我爸來壓我,是不是一輩子只能生活在他的陰影下?雙方不歡而散。

第二天又說起這件事,褚遂良又說換皇后也可以,但應該換個名門之後,武則天先前侍奉過你爸,天下人都知道,而且只是個寒門出身,你娶這麼一個門不當、戶不對的後媽,以後史書怎麼說呀!褚遂良越講越激動,一個勁的叩頭,揚言道:“還陛下笏,乞放歸田裏。”笏板就是上朝時拿的板子,這句話翻譯成現在的話就是:你不答應老子的要求,老子不幹了!”李治聽後大怒,簡直就是跪着抗旨啊,眼裏還有沒有我這個皇帝!趕快派人拉出去。長孫無忌忙言:“遂良受先朝顧命,有罪不可加刑。”褚遂良是老同志,不能用刑。

看到“急先鋒”褚遂良這麼拼命,跟他同屬一個陣營的韓瑗也不甘落後,他勸諫李治不要廢王立武的時候,聲淚俱下,李治不置可否。第二天又諫,把武則天比作褒姒、妲己,紅顏禍水。另一位宰相來濟也是差不多的態度,李治都予以無視。長孫無忌一派反應激烈,尤其是褚遂良,該說的,不該說的,都說出來了,囂張到了一個境界,以爲皇帝不敢動他,雙方徹底撕破了臉。

(褚遂良書法作品)

勝負已定

李治趕緊召見李勣,既然愛卿不願意加入羣聊,那我們就私聊吧,這回總得表態了。李治說:“朕欲立武昭儀爲後,遂良固執以爲不可。遂良既顧命大臣,事當且已乎。”褚遂良是顧命大臣,他不同意,這事是不是就算了?李勣說:“此陛下家事,何不更問外人!”這是你的家事,幹嘛問這些外人。咋一看,李勣立場中立,但仔細一想,絕非如此。皇后是一國之母,母儀天下,怎麼能說是家事?李勣讓李治自己看着辦,如果李治先前沒表過態,李勣這樣說,確實可以劃入中立派,可關鍵是李治早就表過態了呀。有這個前提,李勣還說陛下自己看着辦,就等於同意立武則天。所以說,李勣實際上是支持李治的,只是說的不是很直白,這也正是他能爲官數十年,屹立不倒的智慧之一。有他的支持,李治可以大膽幹了,李勣是軍方的一號人物,有大唐軍隊的支持,已經穩操勝券。

勝利的天平已經完全傾斜,十月,下詔:“王皇后、蕭淑妃謀行鴆毒,廢爲庶人,母及兄弟,併除名,流嶺南。”廢后的決定下達不久,立武則天爲皇后的詔書便出現了。緊接着,次年正月,發生連鎖反應,廢太子李忠爲樑王,冊立嫡長子李弘爲太子。皇后、太子已經易主,李治接下來要收拾這些老臣了。

李治是怎麼將長孫無忌一夥人趕盡殺絕的? 第2張

之前抗爭最爲激烈的是褚遂良,所以先拿他開刀,其實在李勣表態後不久,對褚遂良的清算已經開始了,貶爲潭州都督。潭州是今天的湖南長沙,一下子從權力中心趕到了長江以南,一年後,韓瑗上書爲褚遂良求情,希望能夠放過他,被李治悍然駁回:“遂良之情,朕亦知也。然其悖戾好犯上,故以此責之。”太不把我放眼裏,不能饒了他。眼見皇帝不聽自己的,韓瑗主動請求辭職,迴歸鄉里。李治同樣不允許.朝廷又不是你家開的,想走就走啊,偏要留着你,等時機成熟,一起收拾了。

過了一段時間,劉洎的兒子上書爲父親鳴冤,當年劉洎被褚遂良陷害而死,如今褚遂良已經獲罪,希望皇帝能爲其平反,此事得到了李義府的大力支持。如果劉洎平反成功,相當於又給政敵增加了一項罪名,不是挺好的嘛。可是樂彥瑋的一席話讓李義府的如意算盤落空:“今雪洎之罪,謂先帝用刑不當乎!”要是給劉洎平反,對先皇的名聲不好。聽說對父皇不利,李治只好擱置此事。

神奇的謀反

貶謫仍在繼續,顯慶二年三月,任命潭州都督褚遂良爲桂州都督,桂州在今天的廣西桂林,屬於嶺南地區,當時的嶺南是蠻荒之地,一般只有犯人才到這,讓褚遂良去桂州當官,整他的意圖很明顯了。事情還沒完,七月,許敬宗、李義府告發侍中韓瑗、中書令來濟、桂州都督褚遂良圖謀不軌,理由是三人認定桂州爲用武之地,準備由韓瑗、來濟做內應,褚遂良當外援,起兵造反。李治聞訊,立即做出處理:貶韓瑗爲振州刺史,貶來濟爲台州刺史,終身不得入朝,褚遂良貶爲愛州刺史。愛州又是哪裏呢?愛州在今天的越南清化一帶,當時越南北部也是我國領土,這麼一來,離長安就更遠了,貶到那個窮地方,就算想貪污也沒幾個錢可貪。

褚遂良都六十多了,長途跋涉,晚節不保,哪受的了折騰,於是上書,一來爲表忠心,說明自己沒謀反,二來是爲了求饒。說當年我爲你能當上皇帝,沒少出力,後來你父皇病逝,我們幾個又幫你坐穩皇位,陛下都忘了嗎?最後:“螻蟻餘齒,乞陛下哀憐。”我真的受不了了,您饒了我吧!李治看了以後,依然沒有放過他的意思。你褚遂良真是可以啊,居廟堂之高,利用資歷倚老賣老,威逼皇帝;處江湖之遠了,又用資歷求饒,託孤大臣了不起啊!李治已經受夠了。第二年,褚遂良死於愛州。

李治是怎麼將長孫無忌一夥人趕盡殺絕的? 第3張

其實貶褚遂良的罪名挺逗的,桂州離長安這麼遠,褚遂良又沒帶過兵,在那裏舉事怎麼可能有勝算?編的也太不靠譜了,一般人都不會信吧。可是李治就是信了,這是爲什麼呢?因爲他昏庸?他智商低?絕對不是,如此基本的常識李治不可能不懂,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爲這就是他授意的,皇帝想要整這些人,許敬宗只是提供了藉口而已。李治跟武則天、許敬宗、李義府等有一個分工,如果是要整後宮的反對派,就由武則天找理由;如果目標是大臣中的敵對派,就由許敬宗他們負責找證據,哪怕捏造都行,反正不能師出無名。李治總不能說他自己查出來這些反對派有問題吧,皇帝深居皇宮,怎麼可能知道這麼多事,騙人也得騙的像點,說得過去,否則不好跟老百姓解釋,讓他們相信。

李治認可了韓瑗等人荒謬的“謀反”,並予以處理,你永遠都無法喚醒一個裝睡的人。其實這樣的事不是第一次發生了,五十多年前,隋文帝開皇十七年,宰相虞慶則勘亂成功,班師回朝,路經潭州臨桂鎮,對地形發表過一番評論:“此誠險固,加以足糧,若守得其人,攻不可拔。”大意就是此地易守難攻。孰料這十七個字竟成了謀反的證據,最終被隋文帝誅殺。虞慶則並沒有真準備謀反,只是那番話正好恰好契合了文帝的猜忌心理,五十多年後來濟等人以同樣的理由被貶,都是套路啊。

現在褚遂良、韓瑗、來濟都被趕走了,唐高宗陸續起用杜正倫、辛茂將、任雅相、盧承慶爲宰相。杜正倫原本輔佐李承乾,因爲泄露了李世民的話語,被外放谷州刺史,再貶交州刺史,太子被廢后,乾脆就流放了,後來儘管被啓用,只在地方任職,難有出頭之日;現在李治將他重新啓用,杜正倫還不得拜謝天恩,緊密團結在以李治爲首的中央周圍,誓死效忠;辛茂將史書記載的很少,後人瞭解的不多;任雅相原來是個武將,這回出將入相,來源於軍事系統;盧承慶曾經被褚遂良整過,到地方待過一段時間,現在撥亂反正,委以重任。環顧諸位宰相,已經沒有長孫無忌的人了,翦除完羽翼,只要等待時機,就能對國舅下手。

“趕盡”與“殺絕”

顯慶四年四月,機會終於來臨。洛陽人李奉節告發韋季方、李巣結黨營私,李治接到報告,命許敬宗、辛茂將審問,許敬宗急於查案,動了刑,韋季方不堪拷打,自殺未遂。許敬宗因此上奏稱長孫無忌和韋季方預謀殘害忠良,大權獨攬,發動叛亂,現在陰謀敗露,所以韋季方自殺。李治聽聞,故作驚訝:怎麼可能?我舅舅肯定是被小人離間了,他都是皇親國戚了,怎麼會謀反?許敬宗答道:“臣始未推究,反狀已露,陛下尤以爲疑,恐非社稷之福。”言下之意是,趕快借這個機會把長孫無忌收拾了吧,省的夜長夢多。然後解釋爲什麼要趕緊下手:“無忌與先帝謀取天下,天下服其智;爲宰相三十年,天下畏其威”,還有:“臣竊恐無忌知季方自刺,窘急發謀,攘袂一呼,同惡雲集,必爲宗廟之憂。”一來長孫無忌爲相多年,老謀深算;二來他處境堪憂,可能狗急跳牆。

李治又擔心整長孫無忌謀反的理由不充分,難以讓人信服,便讓許敬宗再去找找,明天再說。第二天,許敬宗果然帶來了滿意的答覆,他說經我調查,長孫無忌因爲韓瑗、柳奭等人被貶,太子李忠被廢,心裏十分害怕,所以走上這條不歸路,日日夜夜跟韋季方策劃造反。李治心裏很滿意這個答案,說得過去,能堵住悠悠之口,除了謀反,也沒什麼罪名能致舅舅這樣的人於死地了。然後又哭起來,流出鱷魚的眼淚,這個哭不是哭給自己看的,也不是哭給許敬宗看的,是哭給一旁動筆的那個史官看的,畢竟是舅舅、曾經的功臣呀,要是殺了他,將來可是要上史書的,如果不表現的悲傷點、無辜點,而是很淡定,甚至笑逐顏開,後人肯定得說他冷酷無情。不知道一千多年後,某位姓金的胖子殺了他姓張的姑父時,有沒有考慮這麼多。

李治是怎麼將長孫無忌一夥人趕盡殺絕的? 第4張

儘管殺舅舅一事,涉及到名譽問題,但這也難不倒博古通今的許敬宗,他立馬舉出漢文帝殺薄昭的典故,你看漢文帝殺了舅舅薄昭,後代不照樣稱他爲明君嘛,所以後人的評價與你殺不殺舅舅沒有必然關係,你怕啥。接着又催促李治趕緊動手,“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聽完許敬宗一席話,李治哭完了,也放心了,障礙都已掃除,終於可以付諸行動,爲了這一天,他等了好幾年了。於是下詔削奪長孫無忌的官職、封戶,發往黔州安置。史書中有一句“上以爲然,竟不引問無忌。”成爲了後人指責李治昏庸、聽信讒言的證據。其實是李治有意爲之,這個時候長孫無忌的黨羽都被清洗了,手上又沒兵,造反不就是找死啊,說他造反就是爲了清洗他,如果真的給他當面申訴的機會,李治、許敬宗一派編織的謊言很有可能被說破,多尷尬,介時還怎麼給他定罪?所以沒有了後顧之憂,直接就處理了。

長孫無忌這個究極大BOSS終於落馬,李治給這個集團的末日審判也同時來臨。處理結果如下:

長孫無忌:先送往黔州安置,後派袁公瑜逼迫其自盡。常州刺史長孫祥與長孫無忌有書信往來,處絞刑;長孫恩流放檀州;長孫銓流放巂州,到目的地後由縣令奉旨杖斃。近親流放嶺南爲奴,並籍沒全家。

褚遂良:雖已病故,尤不能寬宥,削奪生前官爵。兒子禇彥甫、禇彥沖流放愛州,於半道被殺。

韓瑗、柳奭:已經被貶多時,現在除名。七月,命御史到振州、象州抓捕他們,戴枷鎖押送回京,後又改爲就地處決。等辦案人員到達時,韓瑗已死,爲了驗明正身,辦案人員發掘墳墓,開館驗屍方纔罷休。柳奭直接被殺。近親發配嶺南爲奴婢。

來濟:先貶台州刺史,後貶庭州刺史。龍朔二年,突厥入侵,戰死沙場。

于志寧:整個過程保持中立,沒有支持哪一方。但在李治眼裏,只有兩類大臣,一類是明確支持我跟武皇后的,另一類是沒有說支持的。中立和反對都屬於後者,所以免除于志寧宰相職務,貶爲榮州刺史。麟德元年,轉華州刺史,退休,七十八歲壽終正寢,結局還好。

高履行:其父高士廉,是長孫無忌的舅舅。高履行當時擔任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因爲和長孫無忌關係過密,貶爲洪州都督,後又轉永州刺史。

趙持滿:涼州刺史,史書記載他“多力善射”,是個當將軍的好料,可是在官場上能力有時會成爲一種負擔,特別是站錯隊的時候,能力越大,威脅越強,死的越快。趙持滿的從母是韓瑗妻,舅舅是駙馬都尉長孫銓,儘管他在外地,可能沒有參與長安城裏的政治鬥爭,可因爲這層關係,宣判了他的死刑。趙持滿被詔進京,下獄,嚴刑拷打,寧死不屈。處死,暴屍於城西,迫於政治形勢,親戚都不敢去看,還是個叫王方翼的朋友冒着生命危險給他收了屍。

從這份清單看,李治對長孫無忌、褚遂良、韓瑗、柳奭處罰最重,對來濟、于志寧力度較輕。清洗前面四個人,不光把他們本人“殺絕”,還將家屬也“趕盡”,發往嶺南爲奴;對後面兩人只是貶謫,官還是有的當。其中的道理也不難理解,長孫無忌是敵對派的領袖,褚遂良反抗最激烈,柳奭背叛李治,反覆無常,韓瑗跟長孫無忌有親戚關係。來濟只是個從犯,跟舅舅沒什麼特殊關係,李治還是太子時,他當過太子司議郎,多年來提出過一些好意見,所以不是很恨他,貶謫即可,更值得注意的是,與來濟其名的兄弟來亙,非但沒別牽連,後來還當上了黃門侍郎、同中書名下三品。于志寧一言不發,也沒有太折騰人家。

李治是怎麼將長孫無忌一夥人趕盡殺絕的? 第5張

唐高宗四十七歲,久病不愈,逐漸步入晚年。上元元年九月,詔追復長孫晟、長孫無忌官爵,由長孫無忌曾孫長孫冀襲爵趙國公,準其曾祖父歸葬昭陵。經過了這麼多年,李治總算願意寬恕舅舅了。至於褚遂良、韓瑗的子孫,都是在李治的遺詔中允許放還本郡,換言之,只要李治還活着一天,他們的子孫就休想翻身。

神龍初年,武則天遺令,追復韓瑗、褚遂良、柳奭等人官職。唐玄宗開元初年,柳家後人柳渙擔任中書舍人,他向李隆基上奏說:我的堂伯柳奭,在顯慶三年,跟褚遂良等五家一起蒙難,後“雖蒙遺制蕩雪,而子孫亡沒並進。”家裏人都死光了,只剩下可憐的曾孫柳無忝,依然流落在嶺南龔州,希望陛下能派人將其放回原籍。玄宗准奏,敕令柳奭歸葬,柳無忝得以有進入仕途的可能,後官至潭州都督。

半個多世紀後,柳奭總算能魂歸故里,那時墳頭草想必也應該長得很高了。其實這場權力鬥爭還牽連了一個你意想不到的人物,那就是玄奘法師,因爲此事,他的最後十年異常坎坷,形同發配,這是怎麼回事?後來發生的上官儀參與廢后事件中,上官儀真的只是個背鍋的小白鼠嗎?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