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爲什麼會離開天京?原因是什麼?

本文已影響1.95W人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石達開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石達開,太平天國傳奇人物,16歲受訪出山,19歲封翼王千歲,20歲統帥千軍萬馬,24歲殺得中興名臣曾國藩投水自盡,威震天下。然而,32歲那年,翼王石達開走到了人生盡頭,孤軍瀕臨大渡河畔,自動“請降”以保全三軍,結果被凌遲處死。當然,石達開最大的看點還不是上述這些,而是他離開天京單飛之原因,他爲何不留下來力挽狂瀾呢?對此,有些說是天王洪秀全猜忌,想要謀害他性命;有些則說是石達開自身實力不足,無法挽救時局,未能改變太平天國頹敗之軍事形勢,所以一走了之,免得背黑鍋。不妨來看下,究竟是何種原因。

說起石達開外出單幹創業,大夥都怪罪於洪秀全,說他猜忌、謀害翼王,石不得不離開,從而避免“天京事變”慘劇重演。簡單說,洪秀全對此負有責任,石達開是無辜受害者。果真如此嗎?洪秀全猜忌、謀害石達開之說,主要依據是石達開外出時所頒佈之告示:

石達開爲什麼會離開天京?原因是什麼?

“爲瀝剖血誠,諄諭衆軍民;自恨無才智, 天國愧荷恩。 惟失忠貞志, 區區一片心;上可對天皇,下可質古人。去歲遭禍亂,狼狽趕回京;自謂此愚忠,定蒙聖君明。乃事有不然,詔旨降頻仍;重重生疑忌,一筆難盡陳。用是自奮勵,出師再表真;力酬上帝徒,勉報主恩仁。精忠若金石,歷久見真誠; 惟期妖滅盡,予志復歸林。爲此行諄諭,遍告衆軍民;依然守本分,照舊建功名。或隨本主將,亦足標元勳;一統太平日,各邀天恩榮。”

後李秀成在《自述書》中也持同樣觀點,應該是受石達開“告示”影響。

“後翼王回京,合朝同舉翼王提理政務,衆人歡說。主有不樂之心,專用安、福兩王。安王即是王長兄洪仁發,福王即王次兄洪仁達。主用二人,朝中之人甚不歡說。此人又無才情,又無算計,一味古執,認實天情,與我天王一樣之意見不差,押制翼王,是以翼王與安、福王三人結怨,被忌押製出京,今而遠征未肯回者,因此之由也。”

在“告示”、《自述書》兩份文件中,翼王石達開將自己描繪成一個“無辜受害”者,忠王李秀成也表示認同。“天京事變”後,首義諸王只剩下他一人,政務也只能由他來處理,“合朝同舉翼王提理政務,衆人歡說”;石達開在軍民擁戴下回京輔政,掌管行政大權。由於洪氏兄弟猜忌、掣肘,乃至謀害之,石達開爲大局着想,只好外出“避難”。就此看來,石達開果真很高尚,真男兒。然而,事實未必如此。

天王猜忌,洪氏掣肘應該確有其事,可說起謀害則談不上。爲何如此說呢?洪秀全是領袖沒錯,可並未掌握政權,是“虛位”元首,臨朝不理政;洪氏兄弟都是草包一堆,能力、威望均不足以服衆。如此,洪秀全怎麼謀害石達開,他沒這本事。要知道,“天京事變”玩得起來,主要還是楊秀清人緣關係太差,將實力派得罪一遍,以致洪、韋、石、秦、陳等聯合起來對付他,否則就憑洪秀全,他沒這膽子誅殺楊秀清。石達開不但威望高,手中兵馬強盛,人緣關係也很好,洪想要謀害他,幾乎不可能。

石達開爲什麼會離開天京?原因是什麼? 第2張

石達開離開京師後,天王洪秀全玩不轉了,立刻廢掉洪仁發、洪仁達兩位草包兄長之王爵,還派人送去“義王金牌”與天京軍民“求情表”,希望石達開能回心轉意,不要拋棄天國。從這可以看出,洪秀全是有求於石達開的。“義王”是啥意思?君臣之間講“忠”,兄弟朋友之間講“義氣”。可知,洪秀全是把石達開當成了兄弟、朋友,而不只是君臣。要知道,石達開之前是“翼王”,寓意“羽翼天朝”,也就是天國的守衛者,是打工仔。軍民送來“求情表”,證明翼王輔政深得人心,大夥很佩服他。如此,洪秀全怎能謀害得了,又怎敢謀害呢?

石達開到了無爲州,便發佈了上述“告示”,公開表示自己對天王不滿,弄得天下皆知,讓滿清看了笑話。洪秀全猜忌,說得過去,可謀害就談不上了;既然沒有謀害,且天王已經“反省”,又有軍民擁戴,石達開爲何就不能順水推舟,回到天京呢?其實,石達開很無奈,他不能挽救危局,回到天京反而讓自己陷入尷尬境地。軍民信任石達開,可石卻不能扭轉局勢,愧對大衆。

仔細觀察石達開之軍政生涯,此人前後反差很大。前期楊秀清拿大政策,石達開執行,效果很好;沒了東王坐鎮,石達開成了無頭蒼蠅,很快就玩不轉了。就看他回京輔政的這6個月,太平天國軍事局勢嚴重惡化,甚至比“天京事變”時還嚴重,而他卻未能解決,或者說緩解。

石達開爲什麼會離開天京?原因是什麼? 第3張

當時,太平天國與清軍主要在四個戰場對峙:湖北戰場、安徽戰場、江西戰場、天京戰場,雙方長期爭奪,打得不亦樂乎。湖北戰場,由於石達開帶兵回京玩“靖難”,韋俊孤立無援,放棄武昌,湖北大部淪陷。江西戰場,武昌淪陷後,胡林翼、李續賓率湘軍水陸主力包圍九江,攻打湖口,林啓榮、黃文金苦苦支撐。安徽戰場,清軍保衛桐城,準備南下安慶,李秀成憑藉7000將士死守桐城,與清軍4萬大軍對峙。天京戰場,外圍只有江浦作屏障,句容、溧水、鎮江三城則被清軍包圍,且對手是“江南大營”也是當時清軍第一名將張國樑,城池陷落乃遲早之事。

戰略局勢險惡,石達開無能爲力,壓根無法打開局面。例如,石達開離開之後一個禮拜不到,句容、溧水失守,鎮江被合圍,天京再次面臨危險。此時,若是石達開繼續輔政,這責任他必須要承擔,因爲是在他手中丟失的。石達開輔政時無法搞定局面,單飛後依然不能。那麼,是誰來挽救危局呢?答案是陳玉成、李秀成這兩位後起之秀。他倆不說扭轉全局,至少穩住陣腳,在安徽、天京兩大戰場上還有所斬獲。李秀成在《自述書》中談到“桐城大捷”時,如此說:“那時在桐城,命使持文前往寧國,求救於陳玉成,當即準請,當即未解寧國之圍,移軍來救桐邑之困。”“桐城地勢,一面高山,一面平坦,清軍糧斷,成天豫由外包來,我領軍由內攻出,兩面合攻,清軍大敗。分三路追趕,破舒城,得六安,此兩處之民,投誠者數萬之衆。當過六安,上三河尖,招引張樂行。”

陳玉成、李秀成聯合,不但取得“桐城大捷”,還將勢力拓展到皖北,與“捻軍”首領張樂行結成同盟,這對天國而言意義非同一般。

搞定了皖北,聯合了“捻軍”,李秀成則率7000兵馬來到天京外圍,準備解救鎮江城內太平軍。當然,鎮江是守不住,可李秀成卻能將軍民帶出來,只留一座空城給張國樑,這也是個奇蹟。李秀成在《自述書》中說道:

石達開爲什麼會離開天京?原因是什麼? 第4張

“那時和帥困我鎮江,內外不通音信,內又無糧,外又無救。翼王遠逃,那時朝中無人出色,獨我與陳玉成二人有兵多衆,故人而舉薦,調我下救鎮江。當時由皖省趕上六安,全軍調下,救出鎮郡之兵,失去鎮江之城矣。”

天國危機四伏,翼王石達開不能挽救局勢,陳玉成、李秀成卻嶄露頭角,這反差未免太大。正因爲如此,當石達開號召陳玉成、李秀成追隨自己單幹創業時,他倆卻勸石達開回天京,表示不會追隨翼王外出。

綜上所述,翼王石達開輔政的這6個月裏,太平天國軍事形勢非但沒好轉,反而進一步惡化,而自己又不能拿出解決問題之良策。此時,陳玉成、李秀成快速崛起,承擔起了挽救時局之重任。可以說,石達開單飛離京,天王猜忌是其一,關鍵還是自己不能挽救時局,有愧於軍民。單飛,也許能開打新局面,石達開是這麼認爲。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