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之前的帝王爲什麼不用科舉制來打擊士族門閥?

本文已影響1.58W人 

隋朝(581年~618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南北朝,下啓唐朝的大統一朝代,享國三十七年。公元589年,隋軍南下滅陳朝,統一中國,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中國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勵精圖治,開創了開皇之治繁榮局面。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隋文帝以前的帝王爲什麼無法用“科舉”來打擊士族門閥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衆所周知,隋文帝登基後創立了“科舉制”。經過隋朝和唐朝初年的不斷完善,“科舉制”成爲中國最主要的選官制度,也徹底瓦解了士族門閥對選官權的壟斷。“科舉制”完善後,士族門閥徹底退出政治舞臺

“科舉制”說起來也不是特別高明的制度,無外乎通過考試來量才選官。而在漢末三國到隋朝建立的幾百年中,涌現出了很多優秀的帝王。既然如此,隋文帝以前的帝王爲什麼不用“科舉”來打擊士族門閥呢?

隋朝之前的帝王爲什麼不用科舉制來打擊士族門閥?

士族門閥主導社會的關鍵條件有三個:政治上壟斷選官權、文化上壟斷教育輿論、經濟上控制大量人口土地。而經濟上控制人口土地的主要方式就是通過莊園將人口束縛在士族的土地上,脫離國家的控制。

正因如此,在士族門閥主導社會的時代,大量的中下層人員都處在士族的控制下,自然沒有可能獲得教育。而士族門閥在文化上又壟斷了教育輿論,那些不受士族門閥的人口依然無法得到應有的教育機會。

隋朝之前的帝王爲什麼不用科舉制來打擊士族門閥? 第2張

在士族門閥控制人口和教育的情況下,帝王就算“唯纔是舉”也很難選拔出士族門閥以外的人才。士族之外的寒門子弟無法得到應有的教育,通過考試選拔出來的人才自然基本都是士族子弟,沒有任何意義。

直到南北朝後期,士族莊園隨着生產力的發展和戰亂鬥爭逐漸解體,而士族對教育的壟斷也隨之打破,寒門子弟逐漸獲得了教育的機會。在此基礎上,隋文帝創立“科舉制”才能打擊士族門閥。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