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爲何能寫出灑脫豪放的秋辭?因爲他始終笑看人生

本文已影響5.51K人 

劉禹錫,字夢得,號廬山人,唐朝文學家,被譽爲“詩豪”,他的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十分廣泛,與柳宗元並稱“劉柳”,與韋應物、白居易合稱“三傑”。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描寫秋天的詩詞中,有一首詩特別與衆不同,一改蕭瑟悽清、寂寥 孤獨之“悲秋“基調,這首詩就是唐代傑出詩人劉禹錫的《秋辭》: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劉禹錫寫出如此灑脫豪放、樂觀向上的秋辭並非偶然,因爲他一輩子 都在笑看人生。

公元805年之前.劉禹錫的人生道路可以說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 日觀盡長安花”。他出生在山明水秀、物華天寶的江南,在書香門第的溫厚儒風中長大成人,年紀輕輕就高中進士,登博學鴻詞科,任監察御史。 唐順宗即位後,他與柳宗元一起參加了 “二王”(王叔文和王侄)爲首的

“永貞革新”集團,打算爲民請命,爲國紓難,罷黜專權宦官,消除藩鎮割據,好好幹一番革命事業。

劉禹錫爲何能寫出灑脫豪放的秋辭?因爲他始終笑看人生

不幸的是,由於以太子(就是後來即位的唐憲宗)爲首的保守派堅決 反對變法革新,“二王劉柳”的改革大業很快以失敗告終,唐順宗也被逼 退位當起了無奈的太上皇,革新集團的主要成員都被貶到邊遠州郡去當有職無權的司馬(相當於掛職副市長)。

劉禹錫被貶爲朗州司馬,但他沒有自甘沉淪,而是以積極樂觀的精神 進行創作,積極向民歌學習,創作了《楊柳枝》等仿民歌體詩歌。十年之 後,劉禹錫回到長安,等待朝廷新的任命。在此期間,他同友人去遊玄都觀,寫下了《戲贈看花諸君子》一詩:

紫陌紅塵撲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裏桃千樹,都是劉郎去後栽。

此詩一出,觸怒了當朝權貴,結果劉禹錫被貶得更遠,去了當時屬於瘴疔之地的嶺南連州當刺史(相當於市長)。

後來,劉禹錫離開嶺南西上,先後擔任夔州刺史、和州刺史。在夔州,他雖然身處“巴山蜀水淒涼地”,卻絲毫不爲之所動,繼續充滿激情地推進他的詩歌創新事業,寫出了一首首樸實無華優美動聽的《竹枝詞》。我們熟知的“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就誕生在這一時 期。

劉禹錫爲何能寫出灑脫豪放的秋辭?因爲他始終笑看人生 第2張

公元838年,在大唐的西南邊陲工作了三十餘年的劉禹錫終於回到了 都城長安,他懷着一種特別的心情又去了玄都觀,看一看當年爲自己惹禍的千樹桃花是否還依舊灼灼夭天。於是,一首更爲酣暢淋漓的《再遊玄都觀》在唐詩的森林中響起: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依然自稱“劉郎”,劉禹錫的心態有多麼年輕於此可見一斑。

晚年的劉禹錫總算苦盡甘來了,先是被皇帝拜爲太子賓客(就是太子的老師),後來又擔任了禮部尚書(相當於文化部長)。這時,好友柳宗元已經憂鬱而逝,他與另一位大詩人白居易(與劉禹錫同庚)成了互相唱和的詩友。

白居易非常欣賞劉禹錫不服老的精氣神,尊稱他爲“詩豪”。 在二人的詩文往來中,劉禹錫唱出了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莫道桑榆晚,爲霞尚滿天”的千古絕調,爲老年人,特別是現在的老年人,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劉禹錫爲何能寫出灑脫豪放的秋辭?因爲他始終笑看人生 第3張
 [動畫表情]

劉禹錫在他的傳世經典散文《陋室銘》中曾經這樣寫道: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水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個無憂隱者的形象躍然紙上,令人無限羨慕,心生嚮往。 快樂地生活在如此陋室之中的人想不笑看人生都難,您說呢?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