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在每個朝代都有,唐朝如何創立了科舉的童子科?

本文已影響1.04W人 

神童在每個朝代都有,唐朝爲了最大限度將這些早慧兒童培養起來,創立了科舉的童子科,但是這其中又誕生了許多波折,導致最後沒有發展起來。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神童在每個朝代都有,唐朝如何創立了科舉的童子科?

唐代科舉中,尚有專爲早期教育成功者設置的童子科。這是漢魏時期就有的傳統,就是12歲以下、至少能背誦一部儒家經典的早慧兒童,可由郡國向中央薦舉,經面試合格,授童子郎,就是“少兒後備幹部”。

漢順帝時尚書令左雄倡議將察舉孝廉的年齡限制確定爲40以上,其實左雄也贊成梯隊式的幹部培養辦法,當時有“汝南謝康、河南趙建,年始十二,各能通經”,就是經他本人奏拜爲童子郎的。還有,《三國志》卷十五記:司馬朗12歲試童子郎,監試官見他“身體壯大”,懷疑他實際年齡早已超標,於是嚴加盤問。司馬朗氣憤地說:“我這麼大塊頭是天生的,我雖然稚弱,卻沒有羨慕高官的風氣,折損自己的年齡以求早成,這不是我的志向!”兒童背誦一部儒家經典,並非特別難的事,可是因爲一旦通過,就是入仕捷徑,因此考場上以大小夥子冒充童子軍的,大有人在,即司馬朗所講的“損年以求早成”。何況那時還沒有骨齡檢測這種技術手段,監試官什麼的則完全可以收買。

神童在每個朝代都有,唐朝如何創立了科舉的童子科? 第2張

唐朝舉童子的條件比前代更嚴,年齡多限制在10歲以下,而且必須由最高一級地方行政長官推薦。武則天時,裴耀卿8歲,試《毛詩》、《尚書》、《論語》及第。還有一個王丘,11歲通過童子舉及第,別人誦經,惟獨他自己要求作文,於是聲名大揚。

神童在每個朝代都有,唐朝如何創立了科舉的童子科? 第3張

童子獲得做官資格後要等多長時間才能授官呢,我們仍以裴耀卿、王丘爲例:裴耀卿8歲及第,“弱冠拜祕書正字”,就是20多歲才授職。王丘則是“弱冠,又應制舉”後,才授職奉禮郎的。但相比30歲獲得做官資格的人,到40歲才能登堂上任的平均水平,舉童子的上崗時間應該說大爲提前了,於是“望子成官”的家長都想鑽營這條捷徑,貓膩在所難免。

所以到唐德宗時,禮部侍郎楊綰上奏請求廢除這一“僥倖之路”。往後停復無定,可見其爭議之多,大概和今天的“奧數”是否應該舉辦不相上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