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禮儀是怎樣的?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本文已影響1.43W人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飲食的座位禮儀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我們國家自古就是一個禮儀之邦,無論做什麼事情都非常講究禮儀。飲食文化又是我們國家悠久歷史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項。

《周禮》、《儀禮》和《禮記》這“三禮”中,記載了很多關於飲食的禮儀,其中有不少一直沿用至今。良好的飲食禮儀,不僅體現一個人的修養,還可以營造一個良好的飲食氛圍。

飲食的座位禮儀

《禮記》中有記載:

“席,小卿次上卿,大夫次小卿,士、庶子以次就位於下……”

雖然我們現代社會非常講究平等,不再用長幼尊卑的概念,但是在飯桌上,還是會非常重視座位。尤其是在多人一起用餐,或者是家庭聚餐、宴請賓客時,座位就非常有講究。

提到飲食座次,就不得不提到“鴻門宴”,在《史記·項羽本紀》中記錄了鴻門宴的座次,“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亞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

飲食禮儀是怎樣的?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這樣的座位安排也是非常有講究的。在古代,東邊是長者的座位,是身份最爲尊貴的人坐的,然後依次是南、北、西,所以坐在西向的是地位最低的。

座位的禮儀到現在都非常重要。比如以日常宴請時的圓桌爲例,一般面向們的中間位置是主位,是主人的座位,主人兩側左、右位置依次爲客人,其中右側的更爲尊貴一些,因此會以主左賓右分分坐。

飲食禮儀是怎樣的?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第2張

進食的禮儀

在古代,人們在進食之前,都要有祭祀的過程。人們要把一些食物,特別是肉類食物,放在器皿中,進行祭祀,以表示對祖先、神靈的敬意。

這個習慣隨着時代的發展,在很多地方已經沒有了,不過在一些少數民族地方還有類似的儀式。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更爲熟悉的還是飲食過程中的禮儀。《禮記》中曾對進食的禮儀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共食不飽,共飯不澤手,毋摶飯,毋放飯,毋流歠,毋吒食,毋齧骨……

也就是說,人們在吃飯之前要洗手,吃飯的時候,不能流露出過分貪婪的樣子,不要狼吞虎嚥,吃飽了就要停止。而且在進食的過程中,不能把自己碗裏的食物再盛回到容器中。

飲食禮儀是怎樣的?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第3張

在現代,很多父母都會要求孩子,保持餐桌禮儀,其中最重要的不外乎吃飯時候的舉止。

飲食中的主客禮儀

如果是有主人和客人蔘與的宴席,那麼在飯桌上需要注意的就更多了。

在古代人們都非常的含蓄,也很懂禮貌。在宴席上,主人和客人之間也是要說客套話的。 比如,先前提到的開飯前的祭祀環節,通常主人會說上一句“這等飯食實在不值得行祭”。如果客人對食物進行讚美,主人一般還會客氣地說上一句,“還是過於粗糙了”。

放在現在的一些宴請上,主客雙方也會有一定的客套。比如,主人說的“略備粗茶淡飯”等。有人覺得這種客套很無用,但這恰恰是禮儀的一種體現。

另外,通常來說,在宴席上,客人要體現出主人身份的尊貴,因此要對主人表現更多的敬意。

在古代時,客人會執食向主人表示敬意,然後主人再回敬。現在很多正規的宴席上,都有“主陪”和“副陪”的劃分。在古代,如果有尊貴的客人,那麼會由主陪來將食物送到長者碗中,陪侍者則不能“執食興辭”。

飲食禮儀是怎樣的?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第4張

在主人還沒有結束進食時,客人是不能放下碗筷的。這一點,在現在也是很重視的,因爲如果客人不吃了,會不太禮貌,讓主人覺得是自己準備的飯菜不夠好。

總而言之,飯桌上是一個非常講究禮儀的地方,一個人在飯桌上的表現,也可以體現出他的道德素養。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