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關羽兵敗被斬,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樣的真相?

本文已影響2.45W人 

在三國演義中,一提到關羽就讓人想到了“忠、義、智、勇”。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大意失荊州”成了後世加在關羽身上一個不太光彩的符號,但是我們細看三國史料就會發現,即使關羽比諸葛亮還謹慎,也不可能在曹操孫權兩面夾攻下保全荊州——就是劉備諸葛亮張飛趙雲都在也不行:曹操勉強可與孫劉聯盟抗衡,劉備孫權都打不過另外兩家聯手。

關羽以一己之力對抗曹操孫權兩方主力,失敗是必然的,他最好的結果,就是固守待援,但是劉備的舅子糜芳已經把荊州最重要的南郡送給了孫權,關羽就是想固守待援也沒了根據地。

無城可守的關羽只能往西川撤退,但是關羽在撤軍途中,並沒有得到任何接應,於是和兒子關平一起被擒斬於臨沮,爲劉備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歷史上關羽兵敗被斬,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樣的真相?

關羽父子爲劉備的事業付出了生命,卻有人說關羽敗亡是咎由自取:兩年間的兩次傲慢衝動,讓他失去了獲救的機會!

事情果真如此嗎?要討論名將、武聖關羽的結局,當然不能僅看《三國演義》,如果我們細看三國史料,就會發現關羽之所以失去獲救的機會,或許跟他的兩次“傲慢衝動”有關,但主要責任絕對不在關羽,而且真正的“傲慢”,似乎也只有一次而已。所以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失荊州的主要責任不能都推給關羽,關羽之敗,讓我們想起了楚霸王項羽自刎烏江前說的那句話:“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也,非戰之罪。”

關羽之敗,非戰之罪,失荊州的責任應該由誰來負,我們看看戰前戰中戰後劉備、諸葛亮、糜芳、劉封、費詩、馬超的言行,或許會發現一些我們不願意承認的真相。

關羽發動襄樊戰役,一開始打得有聲有色: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嚇得曹操要遷都避其鋒芒——當時的大漢天子劉協正在許昌,如果這塊金字招牌被關羽搶走,曹操那些“丞相、魏王、加九錫”的榮耀,就會在一天之內被剝奪。

襄樊之戰的戰果,並不僅僅是抓了于禁殺了龐德,連曹操任命的“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也投降了關羽,許昌附近的樑縣、郟縣、陸渾縣地方武裝也表示服從關羽調遣。

就在形勢一片大好之際,關羽孤軍奮戰的弱點也暴露了出來:上庸三郡的劉封孟達不肯出兵支援(戰役之初關羽就向他們發佈徵召令,而不是戰敗之後求救),鎮守南郡的糜芳接濟糧草又很不及時,負責看守烽火臺防範東吳的潘濬也掉了鏈子,最後關羽在樊城之下成了強弩之末——如果再給關羽幾天時間或再下一場中雨,樊城的城牆就泡塌了,那時候曹仁就是有三頭六臂,也逃不出關羽的手掌心。

時間不等人,老天也不肯再出力,關羽的部隊很快就開始餓飯了。爲了餵飽手下將士和于禁帶來的三萬俘虜,關羽只好不告而取了孫權在湘關存放的糧食。

關羽拿下樊城,就可以撤回大本營休整,但是孫權和曹操都不願意關羽獲得最後的成功,孫權派出呂蒙、陸遜白衣渡江偷襲南郡,曹操派張遼徐晃分進合擊馳援樊城,曹操也親帥大軍開赴前線。

曹魏孫吳兩家或公開或祕密地大規模調動軍隊,連關羽都受到了曹操指使徐晃送來的情報,只有成都方面毫無反應,這就十分令人困惑了:荊襄之戰轟動天下,曹孫劉三家本應偵騎四出,隨時關注戰役進展,怎麼劉備和諸葛亮卻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時至今日,襄樊戰役是關羽擅自行動,還是受劉備諸葛亮之命行事,史料一直沒給出明確答案,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關羽拿下許都救出大漢天子劉協,那麼局勢將會對曹操和劉備都十分不利,對東吳倒是沒啥影響——孫權集團早就不把天子放在眼裏了。

曹操失去劉協會怎樣,劉備得到劉協會怎樣,或者說關羽得到劉協會怎樣,讀者諸君當然想象得到:萬一關羽得到劉協而不交給劉備,那事情就麻煩了——萬一劉協“任命”關羽爲丞相、荊王、大司馬、大將軍,三國鼎立豈不就變成了四方爭霸?

歷史上關羽兵敗被斬,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樣的真相? 第2張

關羽或許沒有拿到劉協之後另起爐竈的心思,但是劉備和曹操這兩位當世梟雄,卻不能不把事情往最壞處想,更何況關羽和劉備之間的關係,已經不像從前那麼融洽了,關羽拒接劉備印信事件,使他們不再“義雖君臣,恩若父子(兄弟)”。

關羽拒接劉備印信,不肯與黃忠同列只是藉口,他真正生氣的,是自己當了二十年漢壽亭侯(建安五年到二十四年)而沒有晉升,在漢朝爵位就代表軍功,爵位二十年不動,別人會以爲關羽寸功未立呢。

黃忠斬了夏侯淵,馬上就從白丁賜爵關內侯,從“老卒”變成了“貴族”,關羽在受封前將軍之後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憑此大功,就是封個縣侯都不過分,但是劉備連個鄉侯都不給。劉備之所以如此“吝嗇”,主要是因爲關羽在受封“前將軍、假節鉞”時表現得很傲慢、很衝動。

關羽“傲慢衝動”地發怒,被益州前部司馬費詩全都看在眼裏,於是費詩對關羽發出了威脅:“僕一介之使,銜命之人(我就是個送信的),君侯不受拜,如是便還(印信你愛要不要,不要我就走了),但相爲惜此舉動,恐有後悔耳(你這樣做會有啥嚴重後果,自己掂量去吧)!”

費詩來荊州賜官,不但帶着前將軍印信,還帶着耳朵和嘴巴,關羽的“傲慢衝動”,他必然一五一十甚至添油加醋地彙報給劉備。讀者諸君試想一下:如果您是劉備,得知關羽拒絕自己的任命,會有怎樣的不快和焦慮?

關羽被費詩一句話點醒,趕緊放低身段接受了任命,其實他在接受印信的時候,已經知道劉備早已對自己不滿了:原先關羽是劉備之下的二號人物,現在卻跟張飛、馬超、黃忠軍銜相等了,至於可以代表劉備的“節鉞”,說它好使就好使,說它不好使就不好使,起碼在“國舅”糜芳和“王子”劉封面前就不好使。

劉封不派兵,糜芳不給糧,關羽在樊城前線既無糧草也無救兵,最後連大本營也被糜芳送給了呂蒙——這時候即使孫武吳起復生,姜尚韓信再世,也已無力迴天。

關羽在荊襄之戰中一敗塗地,只能往成都撤退,然後就在馬超的防區臨沮中了東吳的埋伏:“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衆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

臨沮是馬超的防區,當時還是劉備集團的勢力範圍,孫權的兵將深入設伏,馬超居然毫無察覺,劉備也沒有讓他出兵接應,這就令人十分費解了:如果劉備和馬超如此閉目塞聽,對荊襄之戰毫不知情,又怎麼能成爲三國梟雄名將?

於是有人說,關羽失去獲救機會,主要是源於關羽的另一次“傲慢衝動”,也就是要入川修理馬超。

歷史上關羽兵敗被斬,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樣的真相? 第3張

我們細看三國史料,卻發現其中並無關羽要跟馬超打架的記載,而且在真正的古代戰爭中,也極少有大將單挑,關羽當時已經年近六旬,更不會衝動到和馬超像小卒子一樣廝打,他只不過是給諸葛亮寫信問馬超情況而已,結果是諸葛亮將事情公開並擴大了:“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羣也。’羽美鬚髯,故亮謂之髯。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

關羽不認識馬超,問問情況屬於尋常之事,對馬超也算不上冒犯,而馬超屬於主動投降之人(葭萌關大戰純屬虛構),絕不會爲此懷恨在心,或者說根本就不敢懷恨在心。

如果劉備一聲令下,馬超就是跑斷尾巴,也得衝過去救關羽——他作爲不太受信任的降將,寄人籬下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有表現忠誠的機會,是絕不會放過的,至於他跟關羽那小小的“過節”,根本就不值一提。

馬超沒有營救關羽,卻沒有受到任何處罰,而且在劉備稱帝后還高升了:張羅着替關羽報仇的張飛受封西鄉侯、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而馬超則被封爲斄鄉侯、驃騎將軍領涼州牧,熟悉漢朝官制的讀者諸君,自然知道張飛和馬超誰的官職更高。

分析完關羽、劉備、諸葛亮、馬超、費詩等人在荊襄之戰前後的表現,讀者諸君還會認爲關羽是死於自己的兩次傲慢衝動嗎?

其實要探尋關羽荊州之敗的深層次原因,我們只要想清楚幾個問題就可以了:劉備爲何讓養子劉封掌兵、讓舅子糜芳管糧?荊襄之戰曠日持久,曹孫兩家大病調動,劉備和諸葛亮爲何置若罔聞?如果關羽拿下許都救出劉協,諸葛亮可能會很高興,從小就立志要坐“羽葆蓋車”的劉備,又會作何感想?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