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李因是個什麼樣的人?她的一生都經歷了什麼

本文已影響1.15W人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李因的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李因(1610-1685),字是庵,號龕山逸史,晚號今生。明末清初女詩人、畫家。她自小愛上讀書習畫,這是天賦使然,又因爲家中十分貧困,“積苔爲紙,掃杮爲書,惟螢爲燈”,在這樣艱難困苦的家境中,詩畫“便臻其妙,年及笄(十三四呀),已知名於時(聲名遠播江浙一帶)”,然而,剛剛及笄之年,家庭所迫,墜入風塵,成了妓女。但李因其才色與她們比毫不遜色,且更有風骨。

在當時,那些官宦士子,不思拯救將傾的大明王朝,整日花天燈地,進出燈紅酒綠,握綠摧紅揉蕊,留戀聲色,也讓明末娼妓業達到鼎盛。

李因由於才華出衆,又風采非凡,得到江南名士葛徵奇的垂青,納爲小妾。

歷史上真實的李因是個什麼樣的人?她的一生都經歷了什麼

葛徵奇,字無奇,號介龕,浙江海寧人,明末進士,官至光祿寺少卿,擅長作詩,精於繪畫。二人情同趣合,相互欣賞,伉儷情深,很幸福,遇見葛徵奇是多麼的幸運。

據說葛徵奇納她爲妾,是看到她寫的《吟梅詩》中有“一枝留待晚春開”之句,對其才華大加讚賞,想不到風塵之中,會有如此女子,頓生傾慕與憐惜之心,納爲侍妾。

從此李因隨着葛徵奇的工作調動,“溯太湖,渡金焦,涉黃河,泛濟水,達幽燕”,十五年間幾乎跑遍半個中國(正應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到處奔波對於李因是無價的財富呀),依舊孜孜不倦,嗜書成癖,即使在旅途,無論舟船上還是驢背上,均不忘讀書吟詩。

時值明末,天下大亂,起義軍烽起,到處強盜流匪,一次乘舟過宿州,突發兵變,她顧不上行李首飾貴重之物,獨抱着詩稿而逃(一個癡女呀)。

二、女中丈夫,曠世詩才

歷史上真實的李因是個什麼樣的人?她的一生都經歷了什麼 第2張

明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李因集多年所寫之詩,出版了詩集《竹笑軒吟草》和《續竹笑軒吟草》各一卷,共二百六十餘首詩,幾乎都是旅途所作,其詩風清奇,有中唐遺韻,葛徵奇爲她的詩集作序中稱其詩“清揚婉嫵,如晨露初桐,又如微雲疏雨,自成逸品,即老宿臣公不能相下”(看來這文學藝術,天賦十分重要呀,時下以詩人自居的人很多,那文字朽木枯藤,沒有一點生機,無病亂呻吟,有辱斯文)。

欣賞一下李因的《郊居用鬆陵集韻》:

避世牆東住,牽船岸上居。

兩分三徑竹,晴曝一牀書。

上阪驅黃犢,臨淵網白魚。

衡門榛草遍,長者莫停車。

看似信手拈來,是那麼清新又有生活,沒有斧痕。這其中提到的《鬆陵集》是指晚唐詩人皮日休和陸龜蒙互相唱和的詩集。集中有陸龜蒙詩《襲美見題郊居十首,因次韻酬之以伸榮謝》,是說陸龜蒙郊居避世,皮日休(字襲美)題詩數首,陸龜蒙就寫了這十首酬和答謝,其中一首雲:“近來唯樂靜,移傍故城居。閒打修琴料,時封謝藥書。夜停江上鳥,晴曬篋中魚。出亦圖何事,無勞置棧車。”

李因就是用的這首原韻,很有生活情趣,表現了自己的精神面貌。

李因的《鷲嶺山莊尋秋》:

十丈懸崖掛薜蘿,參雲峯頂見嵯峨。

閒搜怪石秋林晚,獨聽殘鍾曉月過。

黃葉山前人跡少,白雲天際鳥聲多。

冷泉亭下潺潺水,不許漁舟唱棹歌。

歷史上真實的李因是個什麼樣的人?她的一生都經歷了什麼 第3張

這詩大氣磅礴,沒有一點小女人氣,笑傲多少男詩人不丈夫,這超出一般的大境界,羞殺“放歌體”,面對動盪戰亂,李因慷慨激昂地寫下“徒懷報國慚彤管,灑血徵袍羨木蘭”的詩句

秋天將過半,詩人到處吟秋,留下一行行文字,真的該從古詩詞中學習精髓,不僅僅是畫葫蘆,來讀讀李因的一首《長安秋日》,高下自悟:

高樹秋聲入夢遲,夜來風雨簟涼時。

季鷹自解歸來好,縱乏蓴鱸也動思。

李因與丈夫葛徵奇有着共同的文化情趣與藝術素養,也常常以詩歌的形式交流。李因有《舟發郭縣同家祿勳賦》:

拂衣去去急,白髮半愁中。

過客天涯少,行櫥榾柮空。

禪關山月黑,魚柵夜燈紅。

鬆菊聞無恙,鋤書可耐窮。

表達了他們的生活志趣。

葛徵奇去世,她悲痛地寫下《哭介龕祿勳公》:

秋聲風急閉重關,淚寄瀟湘疏竹斑。

莫問蒼梧多少怨,至今石化望夫山。

詩中用娥皇、女英淚溼斑竹的典故和望夫山的意象,深切地表達出自己的悼亡之痛心。

歷史上真實的李因是個什麼樣的人?她的一生都經歷了什麼 第4張

三、師法造化、花鳥妙手

李因不僅詩寫的好,繪畫也十分了得,擅長山水寫生,經名家葉大年指點,在花竹、禽鳥方面尤佳,自信自負的她,自比唐代王維。書法與山水畫以宋代大家米芾父子爲宗,多用水點墨“以煙雲掩映樹石”,蒼勁無閨閣氣。

花鳥畫以陳淳爲師,不僅得陳淳之真髓,還注重師法造化,追求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大境界,拋開了女性習畫慣有的構圖小氣,筆致纖弱等弊病,以瀟灑隨意、疏爽雋逸的藝術風貌備受時人讚許。

清竇鎮《國朝書畫家筆錄》中對李因的花鳥畫評介頗高:“水墨花鳥蒼古靜逸,頗得青藤(徐渭)、白陽(陳淳)遺意,所畫極有筆力,無輕弱態,當時名譽甚隆,真閨閣翹楚也。”

自負的葛徵奇感嘆地說:“花鳥我不如姬,山水姬不如我”。

葛徵奇去世時,李因剛剛三十五歲,此後她沒有改嫁,又自己生活了四十年,窮困淒涼,四壁蕭然,幾近家中除了書畫無餘物,有時連燒火做飯的柴火都沒有。

李因以紡織爲生,兼作畫自給爲生,雖然經清順治、康熙兩朝,卻始終以明人自居,在畫中從不署清朝的年號,體現了傲骨,令人肅然起敬,晚年仍發奮學習,寫作習畫,在詩中寫到“白髮蓬鬆強自支,挑燈獨坐苦吟詩”,後人評曰:“沈鬱抗壯,一往情深,有烈丈夫所難爲者”。

歷史上真實的李因是個什麼樣的人?她的一生都經歷了什麼 第5張

停下筆,從室內踱出來,秋高氣爽,我彷彿看到每一朵雲都流動着歷史的記憶,靈魂原本是寂寞的,而寂寞的歲月並沒有掩去明末女子李因那顆高貴的心靈

風搖動着故事,那天空劃過的痕跡,留下美麗的永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