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明太宗朱棣,他的一生都經歷了什麼事情?

本文已影響2.56W人 

朱棣,出生於應天,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被稱爲“永樂大帝”。接下來聽聽小編講一講他的一些故事。

明太宗朱棣,到了世宗時改成祖皇帝,這個本不該繼承大統的人卻搶了侄子的皇位,在講究法統和道統的年代必定爭議頗多。想了解朱棣是個怎樣的人,就必須知道他做過哪些事,以求管中窺豹,洞察陛下非人的內心世界。

歷史上真實的明太宗朱棣,他的一生都經歷了什麼事情?

一,四皇子燕王朱棣

朱元璋不缺兒子,朱棣既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如果硬要挑一件事兒讓太祖記得明白,應該是陳友諒大舉進犯之時。那年太平縣告急,讓正在搶地盤的朱元璋火速救援,而就在這時朱棣出生了。關於他的母親,坊間有許多傳聞,有人說是馬皇后所生,有人則說是庶出的。在靖難之役後,所有皇家紀錄均被篡改和銷燬,已經無從查證。

成長期的朱棣和其他皇子並無不同,到記事時,大明的基業已經奠定,他的童年是在儒家教育中長大的,有所不同的是,明初的皇子除了讀書寫字外,還要進行軍事訓練。那時朱元璋剩下的兒子都沒出生,兄弟七個經常需要徒步到郊外急行軍,根據宋濂後來回憶,這位四皇子對讀書沒什麼興趣,對騎馬射箭則興趣盎然。

真正的磨練並非在南京,而是長到二十歲時到了自己的就藩地北平。明初,朱元璋出於朱家統治的考慮,信不過百官,希望每個兒子都能爲鎮守天下出份力,哪個親兒子有什麼能力,看看藩地就能明白。北平就是從前的元大都,這裏是抗元前線,能在此就藩說明朱元璋對朱棣的勇敢韜略是欣賞有加的。

洪武二十三年,朝廷大軍雲集北平,經過操練之後全歸燕王統轄。這一次誓要掃平漠北的殘元勢力,朱棣爲了打場漂亮仗給父皇看。他星月行軍,此時草原突降大雪,冒雪行軍是兵家大忌,可朱棣不以爲然,他認爲論機動能力明軍不如元軍,如果不能趁夜突襲,敵兵又會遁走。結果在大兵壓境之下,朱棣恩威並施,硬是招降了殘元大將,兵不血刃完成任務,到此時,朱棣的智勇雙全顯露無疑。

二,逆天奪位的梟雄

歷史上真實的明太宗朱棣,他的一生都經歷了什麼事情? 第2張

在所有傭兵自重的皇子中,朱棣不是大腿最粗的,除了大哥朱標,還有秦王和晉王,不論輩分和實力都不在朱棣之下。而且兄弟幾人早就禍起蕭牆,太祖沒死時幾方就互相揭發,明爭暗鬥,只可惜他們挨不過天命。先是太子病死,後來秦王和晉王相隔了三年去世,排行老四的朱棣終於在第一代皇子中成了扛把子。

很多史書認爲是建文帝的削藩政策逼反了朱棣,這是有失公允的,至少過度渲染了燕王造反的悲情。早在靖難之役前,幾位藩王就開始祕密擴充實力,手下護衛人數也早已經超過朝廷定製。他們都在等一個機會,那就是老爹什麼時候歸天,就什麼時候聞風而動,只不過朱棣的運氣太好,當朱允文想重新中央集權時,朱棣也已經做好了準備。

靖難之役打了四年,過程史書不絕,無非是燕王砍瓜切菜般消滅和收編了幾十萬中央軍,到建文四年六月,大軍已經攻克南京。接下來的事兒才彰顯這位新皇帝的人品,他一上臺尚未正式登基,就羅織了一份奸黨名單,建文帝的舊臣大多被殺戮殆盡,甚至出現了方孝孺被誅十族的慘案,曠古未有。

那些參與反對自己的官員家屬,數萬人被流放到位於遼東的努爾幹都司,那段時間,南京天天在流血。在這些事情彰顯了朱棣的雙重性格,他勇武過人,能力超羣,卻極度缺乏安全感。這很可能和幼年時的壓抑環境有關,朱元璋對皇子異常嚴厲,對大臣大肆殺伐,一切都讓朱棣在幼小的心靈中培植了不安的分子。如今終於繼承大統,他要殺光一切反對自己的人。上臺後的朱棣雖然屬於藩王造反,不過他更怕其他藩王造自己的反,所以又逐步收回藩王的權力。

三,父親的基因

朱元璋生性多疑,誰也信不過,爲了查探百官的動向並保衛自己,他成立了錦衣衛,這個特務機關可以繞過大明律行使皇家特權。可自從朱棣登基後,就覺得錦衣衛不夠看了,爲了擴張特務機關,永樂十八年他又設立了東緝事廠,這個機構更是無法無天,以至於後期人們把明朝的政治稱爲廠衛政治。

東廠最囂張的時候可以明火執仗,跑到官員家裏不問事由拖回去拷問,並不負任何法律責任。即便過去多年後,朱棣的猜忌心依舊很重,他從沒有忘記尋找建文帝的下落,甚至鄭和七次下西洋也只是因爲錦衣衛得到密報,說建文帝和舊部已經逃至海外。

四,企圖超過父親的工作狂

歷史上真實的明太宗朱棣,他的一生都經歷了什麼事情? 第3張

朱元璋開創了大明,趕走了蒙古人,兒子朱棣卻得位不正,在他的心裏一直有深深的自卑感,怕進不了宗廟,怕到九泉下無顏面對太祖皇帝,更害怕史官筆下那個真正的自己。爲了讓一切順理成章,他把自己逼成了工作狂。

要論治理天下,朱棣要比朱元璋有更多資源和條件。朱元璋草根出身,建國後纔開始學習讀書寫字,而朱棣從小便受到當時大儒的教導,可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逆天登位後不僅要堵天下悠悠衆口,他更要擺脫父親的陰影,並且超過父親,於是便有了後來的永樂盛世。

他命人編纂的永樂大典,修書容易出成績,可以給永樂朝貼上文治的標籤。當時朝廷大儒解縉作爲主編採集了普天之下所有的書籍編輯成冊,經史子集無所不包,動用讀書人無數,四年而書成,由朱棣親自賜名,字數達到了3億7000萬,收錄的書目有8000多種。

二十二年間,派太監7次下西洋宣揚國威,並且五伐蒙古,總之什麼事情能青史留名,朱棣絕不放過。可因爲連年用兵,導致軍費開支浩繁,太祖時期輕徭薄賦的政策漸漸被廢除,有部分和蒙古接壤地區陷入戰亂,可百姓的稅負卻越發的繁重。不過這打不倒堅韌的永樂大帝,太祖皇帝靠驅除韃虜,恢復漢人河山坐上皇位。自己只有繼承衣鉢,徹底消滅蒙古,今後去九泉下才能功過相抵。到64歲時,第五次征伐蒙古朱棣,終於死在了班師回朝的路上。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