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唐高宗之孫李守禮?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本文已影響9.61K人 

唐邠王李守禮(672年-741年),本名李光仁,唐高宗李治之孫,章懷太子李賢次子,唐朝宗室、親王。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咸亨三年(672年)出生於王府。調露二年(680年)李賢犯下謀逆罪,李光仁與父母同被廢爲平民,流放到偏僻的巴州。文明元年(684年),李賢在流放地被迫自盡。垂拱元年(685年),武則天詔令恢復李賢雍王爵位,家人得以返還長安。李光仁更名李守禮,封爲嗣雍王,授太子冼馬官職,但仍與皇嗣李旦家人幽禁宮中。

聖曆元年(698年),李旦降封相王,家人得以外出居住。李守禮也重獲自由,改授司議郎中。神龍元年(705年)唐中宗復辟,授予李守禮光祿卿。唐隆元年(710年),唐殤帝遵照中宗遺囑,視李守禮如同皇子,進封邠王。不久唐睿宗復辟,改授李守禮爲左金吾衛大將軍、幽州刺史、單于大都護。開元二十九年(741年),李守禮薨逝,終年七十歲。唐玄宗恩制加贈太尉,以親王身份陪葬乾陵。

如何評價唐高宗之孫李守禮?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人物評價

李守禮幼時遭遇父難,常年生活於動盪不安的環境,戰戰兢兢求得生存。直至唐中宗復辟,作爲皇室旁系的李守禮才得以承恩進封親王。李守禮幼年喪父、四處貶謫,沒有得到王子應有的教育,長大後才識低劣,生活渾渾噩噩。《舊唐書》評價李守禮的個人素養還不及不學無術的岐王李範和薛王李業。平日裏寵妾很多,對兒女也不重視家教、不規範禮儀,致使兒子大多不成材,女兒也有負貞潔名聲。面對這樣的家境,李守禮卻處之泰然,自認爲是皇帝的兄長而不以爲意。

現代也有研究認爲李守禮並不是史書記載那樣無德無行。其父章懷太子身後平反、兩次追封以及能夠高規格陪葬乾陵,與李守禮的積極奔走分不開。而他爲細人渤海高氏所做墓誌銘也可見其用情真摯,並不似一般德行低劣的紈絝子弟。李守禮前半生在不斷的政治鬥爭中求得生存,很可能在深刻反省父親的遭遇後,選擇以另類的生活方式躲避政治災難,最終遠離皇權鬥爭而明哲保身。

如何評價唐高宗之孫李守禮?有哪些與他相關的軼事典故? 第2張

軼事典故

《舊唐書》載有一段李守禮“預知晴雨”的故事:平日裏,有時天氣陰沉許久,李守禮卻告訴大家:“快要放晴了。”不久果然天空放晴。有時一連十天豔陽高照,李守禮卻對大家說:“快要下雨了。”果然很快連綿大雨。岐王李範等人將這件事稟報玄宗說:“邠王哥哥有觀天之術。”玄宗問起原因,李守禮答道:“臣沒有什麼觀天術。當年武后(武則天)執掌政權,臣因父親章懷太子有罪,被幽禁宮中十幾年,每年都被杖責幾回,傷痕累累。現在只要快下雨時,背脊就會感到沉悶。快放晴時,則感到輕健。臣是因爲這樣才能預知晴雨,並不是因爲有觀天術。”說完痛哭流涕,玄宗也爲此傷感。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