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孔文舉的一生是什麼樣的?經歷了哪些事情

本文已影響2.45W人 

孔融讓梨的故事,想必大家也都聽過。接下來小編給大家帶來相關的文章

奇人奇事在悠悠華夏史河之中,本當浩若恆河沙數,司空見慣,見奇不奇,見怪不怪,然而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奇人,堪稱是大多數歷史愛好者心中“最熟悉的陌生人”。

他一生遭遇過兩位極爲“優秀”的開國帝王,一個是千年勵志王,一個是曠世大文豪,且兩位大咖生前都把他當作了“知己者也”。另外,他一生還邂逅了兩位絕世大梟雄,這兩位都想篡國奪位,自立爲天子,可恨蒼天無心亦無眼,其中一人被兒子所殺,另一人頭痛欲裂而死,然則兩位大佬生前大部分與他相處的時光,都將其視爲坐上貴客,堂前嘉賓,謙卑至極,禮遇有加。

而其人卻將這一切視若糞土,認爲一錢不值,並處處與之悖逆相對,使兩位殘君暴主“抓狂不已”。後世之人在評價他時,有人說他是狂徒,有人說他是義士,但卻沒有一人敢說他不是一個好人,而且最值得敬重的,不是他祖上名流千載的榮光,而是他有一顆正直無畏且“勇敢的心”。

接下來就由小編讓看官們重新認識一下這位曾經“熟悉”的,或許和你印象之中不一樣的一世奇才。他就是東漢末年的孔子第二十世孫,世傳“孔融讓梨”的孔文舉。

孔融,字文舉,出生於東漢魯王治下的曲阜,他的七世祖孔霸曾是西漢孝元皇帝的老師,位列侍中(皇帝祕書長),而孔融的老爸孔宙則是東漢末年的泰山都尉。

孔融小時候就非常與衆不同,頗具奇才。他十歲的時候,跟着父親來到京師洛陽,當時的河南尹(相當於宋朝的開封府包大人)李膺以清流名士自居,非常藐視天下士子,一般的小人物他從來不與之交往和接待。除了當世一等一的英雄豪傑和自己家的世交親友之外,任何人連使其門吏向李膺通報的資格都沒有。

歷史上孔文舉的一生是什麼樣的?經歷了哪些事情

孔融聞其如此狂傲,便想一觀其人,於是特地上門拜訪,對門吏說道:“我是李府君的世交子侄!”門吏立馬入內通報,沒過一會兒,李膺就請他進府,見面問過姓名之後,李膺當着衆多賓客面,表示完全對孔融沒有絲毫印象,並生氣地問道:“你家中哪位德高望重的先祖曾與我有舊交啊?”

孔融立馬冷笑着回答道:“的確是有的!只是李府君太過健忘了!我的先祖孔丘孔聖人與府君老祖李聃(老子)並肩齊名,又曾爲師友,這不能說明我與府君是千年世交麼?”李膺與在場賓客無不震驚讚嘆,立馬就將少年孔融奉爲了上賓。

而當時在座的太中大夫陳煒,卻看不上孔融,當即放言道:“小時候聰明過人,長大未必有大出息!”孔融卻迴應道:“以陳大夫所言,小時候必定早慧過人咯!”滿座聞言大笑,陳煒被一孩童懟得啞口無言,尷尬得直接鑽到了桌案底下,李膺也大笑着對孔融說:“賢侄今後必成大器啊!”

孔融十三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他哀傷過度,州府遠播其名。孔融又非常好學,對諸子百家經典無一不讀,無一不精。後來得罪宮中宦官的名士張儉逃到孔家,他是孔融兄長孔褒的好友,當時孔褒不在家,孔融就收留了他。

張儉也認爲孔融尚未成年,就算官府追來,按照大漢律例,也不會牽連到一個未成年人,然則由於孔褒不在家,他還是忐忑不安起來,孔融見狀就對他說:“我哥不在,難道我還不能爲你做主嗎?”便堅決把他留了下來。

後來官兵還是發現了張儉在孔家的蹤跡,於是大隊人馬前來捉人,可張儉也受到了包括孔家在內的當地官紳士子們的掩護,最終還是脫身逃了出去。宮中太監則命官府將孔氏兄弟二人送到牢獄之中。

經過審訊,官府一直也搞不明白到底誰纔是“包庇和窩藏”朝廷欽犯之人,因爲孔融說自己是收留和藏匿張儉之人。而孔褒則說張儉到他家是爲了找他,罪魁禍首應該是他孔褒,而不應該是他未成年的弟弟孔融。

官府又問他二人的母親,孔母則說:“一家之事應該由家長來承擔,他們幼年喪父,既然有罪,罪在妾身一人!”不想這一家上上下下人人爭着領罪求死,郡縣官府都無法給他們定罪,只好將案子推到了朝廷。

當時朝廷正由太監十常侍們把持着,於是就替皇帝下詔把死罪定給了孔融兄長孔褒,孔褒被斬首,而孔融兄弟的賢明也更加名揚四海。就連天下名士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都對孔融讚不絕口,以至於州郡的高官對他以禮徵召,他都能傲視不就。

後來位列三公的大司徒楊賜禮聘他到府上做僚屬,他才勉強肯前往屈就。當時,在司徒府上他專門負責糾察百官們的貪濁不法之行,孔融於是對宮中太監們的爲官親族毫不留情,許多人都被他舉報並貶黜。

可尚書大人卻害怕宦官,爲此派專員前去斥責孔融,要他有所收斂,不要得罪閹宦,而孔融毫不退讓,直接把那些閹宦子弟的罪狀翻出來對質,沒有絲毫妥協,尚書專員大爲震駭,還沒等孔融把話說完就灰溜溜回去覆命了。

後來漢靈帝何皇后的哥哥屠夫何進從河南尹晉升爲大將軍,司徒楊賜立馬派孔融前去送賀卡道賀,結果到了大將軍府,卻久久沒有得到召見,孔融大怒將賀卡追奪了回來,走出將軍府直接就往御史臺彈劾大將軍跋扈之狀。

消息傳出之後,河南府依附大將軍何進的官員們都非常憎恨孔融,甚至有人爲了在何進面前邀功,居然建議何進派出刺客前去刺殺孔融。何進便找來了府上一位劍術極高的門客,要他前去動手。

歷史上孔文舉的一生是什麼樣的?經歷了哪些事情 第2張

不想這個江湖聞名的劍客卻對何進說道:“孔文舉在天下有極崇高的名望,大將軍如果殺死了他,傳出去是造怨於全天下讀書人的,恐怕今日孔文舉一死,明天大將軍府上的名士就要走掉一大半了,這不是將四方之士拒之門外麼?還不如趕緊對孔某屈身行禮,以示大將軍求賢若渴之心!”何進一聽,覺得非常有道理,立馬派人將孔融擡進府來,當衆厚禮相加,謙恭到了極致,並舉薦他做了讓朝中官員聞風喪膽的鐵面侍御史。

可孔融到任沒幾天,又和上司御史中丞趙舍合不來,因此託病辭職回了家。沒多久,大司空又徵召他做祕書,不久又官拜中軍候旨,不料上任三天,又晉升爲御林軍虎賁中郎將,這是當年漢章帝著名大舅子竇憲大將軍充任過的職務。

後來,殘暴無比的西涼董卓進京把持朝政,立馬就將漢靈帝之子漢少帝劉辯廢爲了弘農王,而將年幼的陳留王劉協扶上了皇位,也就是後來著名的漢獻帝(蜀漢稱之爲漢愍帝)。

朝中百官無不畏懼董太師,而董卓卻對孔融禮敬有加,哪怕孔融當庭指出他的過失,毫不給他面子,甚至嚴重忤逆他的意志,董卓也是笑臉相對,絲毫沒有加害之意,還再三奏請皇帝加賞。不過後來,董卓實在忌憚孔融的批評,又沒法殺死他,就將他調任去做了議郎,不用整日裏見到此人了。

當時五斗米道黃巾軍到處攻州掠縣,董卓又立馬指使三位朝臣舉薦孔融到山東北海郡去做北海王的國相。孔融到任之後,安民扶困,深得人心,又聚集壯丁爲兵,經常列陣講武,後來朝廷傳來討賊檄文,孔融立馬就能帶出一支能打仗的隊伍,不僅能保證北海一郡之平安,甚至還能引兵馳援周邊州郡。

不久黃巾軍首領張饒率衆二十萬從冀州南下山東,孔融爲了不使其肆虐鄉里,帶兵阻擊,不想卻因黃巾軍勢大,抵擋不住,結果大敗,孔融只好集結殘兵退守到了朱虛縣。接着他一面加強城防,一面興建學校,大講忠孝儒學,舉薦地方賢良入仕爲官,甚至將受五斗米道蠱惑加入黃巾軍的四萬百姓都感化成了良民。

後來黃巾軍又來攻打北海,孔融沒有堅守孤城,而是轉移到了都昌縣,不想還是被黃巾軍首領管亥大軍所圍困。當時情形十分危急,孔融竟找來了東萊豪俠太史慈,叫他衝出重圍前往平原郡,請求平原相劉備馳援。

這位劉備就是後來做了蜀漢開國昭烈先主皇帝的劉玄德,當劉備收到孔融的求救信時,受寵若驚道:“聞名天下的孔北海還能知曉平原這犄角旮旯裏有一個劉玄德?”話一說完,他就立馬帶着大刀關羽、長矛張飛、鐵槍趙雲三員猛將,並點齊兵丁三千人,沒日沒夜趕往都昌救援,結果黃巾軍被劉、關、張、趙四員虎將一陣衝殺,立馬波開浪裂,抱頭鼠竄,都昌之圍瞬間瓦解。

再到後來大將軍、冀州牧袁紹坐擁七十萬大軍,而司空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雙方對峙已久,孔融一來沒有辦法勸和雙方,二來也不想依附任何一方。而孔融的幕僚左丞祖卻勸他趕緊站隊,不要錯過大好良機。

孔融深知袁紹、曹操都是奸臣逆賊,沒有一人是真心想要匡扶漢室,於是立馬將教唆他的左丞祖一怒而殺之,並自鳴得意道:“我祖孔丘誅少正卯以正魯邦,今融斬左丞祖以明漢心也!”

孔融內心非常清高自負,志在爲漢室平定內亂,然而卻因爲志大才疏,徒有威名,以至於功績甚微。他在北海郡做了六年國相,只有與他投緣的劉備一人向朝廷舉薦他做青州刺史,來統領整個山東。

到了建安元年,袁紹的兒子袁譚發兵來攻打北海,戰爭十分激烈,而孔融居然還能坐在茶几邊一面讀書,一面與賓客們談笑自若。後來城池被攻陷,孔融隻身逃往了東山,妻子兒女們全都被袁譚所捉獲。

等到曹操把漢獻帝從破敗不堪的東都洛陽遷到了自己的大本營許昌,並更名爲許都,便徵召孔融做了將作大匠,後來又晉升爲少府卿。每次朝會,孔融都會當衆高談闊論,滿朝公卿大夫就像他的聽衆一樣,沒有一人能蓋過他的風頭。

後來太傅馬日磾奉詔前往山東淮南一帶宣撫地方諸侯。等到了淮南袁術的地界,他居然想拉攏袁術作爲自己的外援,可“四世三公”的袁術對他十分輕蔑,還將他手中拿的天子符節給奪了去,並不放他回京,還想留他在軍中做幕僚。馬日磾受到這樣的侮辱和虐待,非常後恨自己輕浮的行爲,沒多久竟嘔血而死。

不久之後,袁術就把他的遺骸闔棺送還京城安葬,朝廷百官都想爲馬日磾申請高規格的葬禮,因爲畢竟他是三公之列的太傅。

唯獨孔融說道:“馬太傅位列天子三公之尊,手持御命符節,宣撫地方,居然做出向奸臣曲意諂媚之事,這是王公大臣之所爲嗎?且袁術僭逆,已非一朝一夕,天下皆知其情,馬太傅不聾不瞎,爲了討好袁術,最終竟自取其辱,身死異鄉,實在太過可悲,也實在可笑!皇上聖明哀憐舊臣,不忍追究他的罪責罷了,至於喪儀,不宜加禮!”漢獻帝、曹操聽了這話,認爲非常有道理,就按他的意思辦。

本來在漢文帝時廢除了許多肉刑,如今亂世之中,盜寇橫行,許多大臣又提議要恢復那些殘酷的刑罰,孔融立馬上書道:“昔日商紂王動不動就砍人膝蓋,天下謂之無道!找出和氏璧的卞和,爲齊國強軍的孫臏,書寫史記的司馬遷,哪個不是蒙冤而受到斷裂肢體、殘害肉身的酷刑的?往往這一刀下去,讓人終身爲恥,哪裏還能彰顯聖朝的仁恕之德?”朝廷聽取了他的建議,認爲非常正確,最終也沒有恢復那些肉刑。

後來,荊州牧劉表不向朝廷進貢,還在荊襄一帶到處標榜自己是宗親貴戚,不但行爲僭越,而且做人十分虛僞,甚至出入乘坐類似天子的鑾輿,還學着皇帝四時郊祀天地。

當時很多大臣請求出兵征討,孔融得知之後,又上書朝廷說:“劉表雖然罪不容誅,然而他的情況和袁術還是有極大區別的,如果現在皇帝像當年漢景帝那樣,一不小心激怒天下諸侯造反,本來就已經羣雄並起的亂世,形勢會變得更加糟糕和複雜,所以還是將劉表的不法行爲暫時隱忍,對外加倍表彰他作爲天子宗親所起到的屏藩之效,這樣或許還能感化他一心拱衛漢室宗廟和社稷呢!”

歷史上孔文舉的一生是什麼樣的?經歷了哪些事情 第3張

漢獻帝讀此奏本,還是相當滿意的,可曹操看了之後,直翻白眼,敢怒而不敢言。到建安五年的時候,南陽王劉馮、東海王劉祗相繼離世,漢獻帝見宗親凋零,十分哀傷,也是孔融當面安慰獻帝節哀,並勸他不要過分提高這些過世親王的葬禮規格,而使亂臣賊子借題發揮。漢獻帝一一採納,而曹操又很不高興。

後來,曹操在官渡擊敗袁紹及其子侄,並攻入袁紹大本營鄴城,立馬就將袁氏年輕女眷全部納爲己用,發狂一般施虐享樂,以報復這麼多年受袁紹的威逼和壓抑。而曹操的世子曹丕也佔有了袁紹次子袁熙的妻子甄氏。

孔融得聞此事,寫信給曹操說自己看到了“武王伐紂,滅殷商之後,以紂王寵妃蘇妲己賜予周公”,曹操大爲不解,就把他召來詢問,孔融冷笑着回答說:“聖明曹公滅袁而奪人妻妾,世子丕亦得所賜,以今思古,想必也是如此吧!”曹操聽了之後,大爲惱怒,卻也不好發作。

後來曹操爲了掃清塞外,消除邊患,決定北伐烏桓部族,孔融則認爲中原都還沒有平定,曹操就想學衛青、霍去病到長城外去彰顯武力,爲自己在朝廷的威望鍍金加分,便又當面嘲諷道:“當年竇固大將軍遠征早已殘破的匈奴,獲得掃空北庭的赫赫戰功,昔日還有北方肅慎國不向天子進貢楛木箭桿,丁零部族偷盜了蘇武的牛羊,這次曹公可以一舉討回來了!”曹操聽後默然不語。

又後來,由於連年戰禍,糧食欠收,時有饑荒,曹操自己本來也很愛喝酒,但爲了節省糧食,他又下令天下禁止釀酒,可一向豪飲成性,好待賓客的孔融居然多次上書力爭,並頗多侮慢之辭。

而曹操已晉升爲漢丞相,成爲漢百官之首,權威越來越大,卻經常受到孔融的侮辱,心中對其非常厭惡和忌恨。不久羣臣又向漢獻帝奏請,給曹操加封爲魏公,並在許都附近授予封地。孔融又上書道:“自古有制,京師王畿千里寰內,不宜封建諸侯!”這使曹操非常忌憚他在朝中的言論和影響。

只是因爲孔融名重天下,不好下手,所以表面一味容忍,內心卻害怕他妨礙自己的大業,因此怨恨極深。後來御史大夫山陽人郗慮爲了巴結曹操,竟因爲一點小小的過失就奏請免去孔融的官職。

曹操也藉機寫信挑釁孔融道:“我一向一餐之惠必報,睚眥之怨也必仇。先生飽讀詩書,必定知道晁錯之死,禍起自得罪了袁盎。屈原沉江,也由於結怨於公子蘭。漢光武帝不問朱鮪殺兄之罪,齊桓公不念管仲射鉤之仇,是因爲他們釋怨和解,同心同德,共圖大業,而不是相害相傷,相互拆臺!

我與先生並非舊友故交,之前也沒有什麼恩義可講,然而我還是希望人與人之間相美相助,而不是相傷相殺,相互思協歡好,使海內風化和睦,而後報效國家,豈不美哉!”

孔融卻回書道:“我一向愚鈍,恐怕難以做到明公所告誡之言。我自認自己智謀不及晁錯,不然焉能讓爾等諸侯亂國!我忠誠也比不過三閭大夫屈原,不然也不會屈身於曹公幕下。至於漢光武帝,曹公身爲人臣,也不當有這個資格自喻吧!齊桓公一心尊王攘夷,也從來沒有對周天子懷有貳心,希望曹公明白我的苦心深意,並終身誦之,勿忘!勿忘!”

曹操看過此信之後,勃然大怒,頓生殺心。到了年底的時候,孔融居然被晉升爲了太中大夫,而他卻還像往常一樣,對人沒有任何心機,好與士子們往來,並注重栽培後起之秀。平時不在朝堂,則是賓客盈門,又常嘆息道:“只要每天能高朋滿座,使酒樽不空,我就沒有什麼好憂慮的了!”

他又與大文豪蔡邕(蔡文姬的爸爸,董卓和曹操都是他的忠粉)是好朋友,後來蔡邕被王允所殺,孔融非常懷念這位摯友,他見到宮中御林軍中有一個虎賁軍侍衛長得很像蔡邕,就經常叫到家中來,坐一起喝酒,並笑着說道:“雖然再也不能和蔡邕老兄你一起談天論地了,但卻還能見到你傻乎乎的樣子!”

孔融非常樂於助人,也非常喜歡成人之美,如果別人有過錯,他一定會當面提出來,他在背後也從不說人壞話,而是爲人揚長避短,對朝廷他也舉薦過許多賢士,因此天下四方很多英才俊傑都對他極爲崇敬。

可自從他得罪曹操之後,曹操對他積怨頗深,必除之而後快,於是就讓郗慮謀劃此事,不久之後祭酒路粹上奏朝廷,說少府卿北海孔融曾招集黨徒,欲圖不軌,並說過“我大聖之後,漢必見滅於宋,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意思就是說我是孔聖人之後,有預言說漢朝必定會滅亡在宋國手中,而孔子的祖上就是殷商之後春秋宋國人,且擁有天下的帝王,也不一定非要是“卯金刀”的劉氏子孫吧!

歷史上孔文舉的一生是什麼樣的?經歷了哪些事情 第4張

他又告發孔融和東吳孫權使臣密語,多次誹謗朝廷,說孔融又和白衣狂士禰衡到處敗壞風化,說什麼男女之間就像“譬如寄物缶中,出則離矣”(就像往器皿中寄存物件,拿走之後就沒什麼關係了),不必遵守什麼父母子女綱常禮法,後來禰衡又誇孔融是“仲尼不死”(孔子),孔融則稱禰衡爲“顏回復生!”(也就是孔子最中意的弟子)二人猖狂至極,大逆不道,必須要誅殺以謝天下。

後來曹操迫令漢獻帝下旨,將孔融下獄判罪,不久之後,就被斬首棄市了,時年五十六歲,他的妻子和成年的兒子也被牽連誅殺。而他還有一個九歲的幼子和七歲的幼女,寄養在他人家中,有一天兩個小孩在下棋,孔融被捉走的消息傳了過來,而小孩卻不爲之動,旁人問道:“你們的父親被抓,爲何你們卻無動於衷?”孩子卻答道:“樹上的鳥巢被搗毀了,巢中的幼鳥和鳥蛋還能保全嗎?”這就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由來。

收養他們的主人給他們喂肉汁,孔家男孩正要去喝,女孩卻說道:“我們今日有滅門之禍,豈能久活,你還貪戀肉汁之味做什麼?”男孩大哭不再喝湯。曹操聽說孔融還有這樣兩個孩子時,臉色大變,立馬派人前去誅殺。

兩個小孩被殺時,妹妹對哥哥說道:“如果死後真有地府黃泉,能見到父母,也是一件幸事啊!”於是引頸就戮,面不改色,劊子手連連手抖,不敢下刀,周圍觀看的人沒有一個不感到悲傷的。

當時有一個京兆人名叫脂習,字元升,他是孔融的好朋友,經常勸誡孔融做人不要太剛直,等到孔融死後,許都沒有一個人敢爲其收屍,只有脂習跑來撫着他的屍體,嘆息道:“文舉棄我而去,我獨活於世有何益哉!”曹操得知之後,一怒之下,竟派人將脂習關入了死牢,準備斬殺,後來冷靜下來,認爲不能再刺激天下士子,就把他給放了。

後來魏文帝曹丕舉行禪讓,正式篡漢登基爲帝后,纔敢公允地評價孔融道:“文舉文辭絕妙,與揚雄、班固不相上下!”他總是讓人們去搜羅孔融遺失的文章,一旦有人上報一篇,他就以金帛相賜,讀到孔融的佳作,他也總之讚歎有加,後來將孔融的文章彙集成冊,共計二十五篇。曹丕又授予爲孔融收屍的脂習中散大夫的官位,並下詔表彰他就像在漢高祖面前義哭彭越的欒布一樣有忠義氣節。

後世史家評價孔融則說他“懍懍焉!皜皜焉!其與琨玉秋霜比質可也!”也就是說他的潔身自好,就像琨山美玉一樣,讓人高山仰止!他的剛直正氣就像肅殺的秋霜一樣,讓人心生敬畏!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