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身爲草根出身的皇帝 朱元璋爲什麼要大肆屠殺昔日的兄弟

本文已影響1.93W人 

很多人都不瞭解朱元璋殺功臣,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都知道朱元璋是地道的“草根”出身,朱元璋能夠統一天下,和當初的那些兄弟攜手有關,大明初期,朱元璋也對那些曾弟兄,論功行賞的,然而遺憾的是,當大明基業穩固之後,朱元璋便開始卸磨殺驢了

除了極少部分在加入朱元璋前已經是元末社會“有頭有臉”的人物外,朱元璋的團隊中,大部分人都是他的同鄉親信,或是與他一般的平民百姓。

這樣的團隊,有着很大的優勢,那便是“百無禁忌”。

所以朱元璋能夠在元末的羣雄中脫穎而出,和這個團隊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在草創時期,這些人都是可以同甘共苦的好夥伴,但隨着天下的平定,大明的建立,有一些弊端也就隨之暴露出來。

那便是這個“團隊”中的人,一部分因爲和朱元璋親近,因此爲所欲爲,另一部分則是在“骨子”裏還帶有落後的觀念,和貴族所需要的狀態還相差甚遠。

後世有李自成打入北京,因爲和兄弟劉宗敏太要好,劉宗敏強佔陳圓圓導致本來要歸降的吳三桂憤怒轉頭回山海關,而李自成也沒有因爲此事“處罰”劉宗敏,最終一步步地錯了下去。

李自成想不明白這個道理,但朱元璋卻是早想明白了。

首先大明的江山是“朱家人”的,而不是功臣們都人人有份的。

朱元璋是一個權力慾望極強的人,他要求事事都要自己“經手”,因此他不信任這些曾經的好夥伴們了,隨着朱元璋廢除丞相開始,過往的一切“和諧”都即將不復存在。

朱元璋身爲草根出身的皇帝 朱元璋爲什麼要大肆屠殺昔日的兄弟

其次,這些功臣們大多數都是可以“共苦”,卻不是可以“同甘”的人,這既是他們的背景決定的,也是朱元璋的爲人決定的,但更多還是基於他們行事方式和大明的發展有着衝突,因此除掉他們就成爲朱元璋一定要去做的一件事情。

朱元璋的“改變”是從廢除丞相開始的。

廢丞相,這是一個極度敏感的命題,自古以來,丞相便是“第二君王”,有更甚者把控朝政,所以相權和皇權相輔相成,但也是一對“矛盾”。

在洪武朝初,大明是有丞相的,胡惟庸、楊憲汪廣洋、李善長都先後在這個位置上坐過。

本來還看不出來朱元璋對丞相“有意見”,但隨着楊憲越來越“作死”,暴露出了丞相專政的弊端,其實丞相專政,放在很多皇帝身上都管用,奈何皇帝乃是朱元璋,於是朱元璋在一系列的觀察後,處死楊憲。

楊憲之死,代表着朱元璋對丞相之位的審視,此後的汪廣洋、胡惟庸、李善長,沒有一個人是好下場的,這或許是巧合,但也可能是朱元璋的“意圖”,丞相一脈全部被處死,朱元璋最終在胡惟庸案後徹底廢除相權。

在對相權不滿的時候,朱元璋也還在觀察他的天下,那些和他打天下的親信們的改變,朱元璋,時刻在收着一張“大網”。

洪武三年,朱元璋對一衆功臣“封官進爵”,主要還是“加爵”。

朱元璋身爲草根出身的皇帝 朱元璋爲什麼要大肆屠殺昔日的兄弟 第2張

對於還在世的功臣,從國公到侯伯不等,對於已經離世的人,從異姓王到國公不等,與此同時,朱元璋也開始了他的“家天下”計劃,那便是讓他的兒子們陸續拱衛南京,分封天下,一到了年紀,馬上就藩爲王。

在封爵的時候,朱元璋拿出了讓他後世頗受爭議的一樣東西,那便是號稱可以免死的:丹書鐵券。

朱元璋的丹書鐵券,也叫“金書鐵券”,但這個東西卻成爲了笑話,因爲擁有了金書鐵券的人,反而被朱元璋一個一個近乎全部清除掉了。

丹書鐵券,最早出自於劉邦之手,設置這種“免死金牌”,就有着很典型的“草根皇帝”的風格,因爲他們起於微末凡塵,對於功臣的“感激”,只能用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

在歷史上,獲得劉邦丹書鐵券的人大多數都有好下場,而朱元璋卻玩出了新的玩法,這丹書鐵券不是“免死金牌”,是朱元璋的“釣魚牌”,他要看的,是誰在獲得“免死”的保證後爲所欲爲,那麼他就要清除這些人。

獲得丹書鐵券的一共有三十四人,其中便是六位“公爵”,二十八位“侯爵”,而這些人裏,大多數後來都被朱元璋以各種“理由”處死或者架空了。

當時間來到洪武十三年,大明第一次“政治地震”爆發了,因爲涉及到了胡惟庸“造反”之事,朱元璋發動“屠殺”程序,對一系列有所參與的人全部追責,幾乎沒有人逃掉殺劫。

朱元璋身爲草根出身的皇帝 朱元璋爲什麼要大肆屠殺昔日的兄弟 第3張

胡惟庸案,是洪武四大案中,對功臣牽連最深的案件,在洪武八年時,廖永忠被處死的時候,就已經有人嗅到了異樣的變化,誰知道朱元璋果真沒有放棄“注視”功臣們,而在胡惟庸死後,他的“案子”還沒結束。

在洪武二十三年,吉安侯陸仲亨、延安侯唐勝宗、平涼侯費聚,都因爲十年前的胡惟庸造反案被牽連,十年之久,被指出當年和胡惟庸有所勾結,最後一一處死,他們的爵位被廢除,榮華富貴化爲泡影。

在這些人裏面,比如陸仲亨就曾經因爲“作風奢靡”被朱元璋訓斥。

他們或許不是真的參與了胡惟庸造反案才被殺的,本身也許就真的存在一些問題和瑕疵,但朱元璋“處死”的方式卻是太過了些,而他們的死亡,也導致了建文帝時期的文臣武將的凋零。

隨着時間推移,朱元璋“處理”的人越來越多,本來他是秉着正義之心來對待功臣們的,但是越到他年老,朝廷的人都已經不相信朱元璋是爲了正義,更多的,他是爲了自己的江山,爲了填補自己內心裏的“不安感受”。

洪武二十五年,被朱元璋寄予厚望的太子朱標去世,朱元璋心痛不已,同時他也害怕了,他害怕朱標死後,自己的後代無法駕馭王朝。

他自己就是一個平民百姓,知道終究會有人對他的出身毫無敬畏,於是他便發動“藍玉案”。

朱元璋身爲草根出身的皇帝 朱元璋爲什麼要大肆屠殺昔日的兄弟 第4張

藍玉案,其實就是胡惟庸案在某一種意義上的“延續”,這個案子裏面,藍玉是否有霸佔元朝後宮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裏面涉及的人,乃是功臣以及功臣之後。

太子朱標死後,朱元璋還是決定把皇位傳給嫡長子一脈,也就是讓朱允炆成爲“太孫”。

但在朱元璋心中,他的兒子們是非常可信的,反而是這些個外人、貪婪的功臣們是不可信的。

剛好他的想法和朱允炆就是一對“矛盾”,朱允炆天天想着“削藩”,身邊卻無能人可用,而能人,早就一大批一大批地倒在了朱元璋的手段下。

在漫長的洪武三十一年的時光裏,唯有湯和、徐達等極少數人得以“善終”,其中徐達還被後人一度傳爲朱元璋以“蒸鵝”逼殺正在患有“背疽”的他而死,這事並沒有確切的歷史記載,但想必也是基於朱元璋的歷史形象從而派生出來的野史。

大明開國六國公,也只有徐達之後人得以一直傳承,其他的功臣們都凋零了,朱元璋所開創的大明,可以說是“過河拆橋”最明顯的一個時代。

從最初的淨化朝堂和家國環境,再到朱元璋爲了保護江山和皇權所實行的一系列“政策”,這所有的改變,都是跟着朱元璋的人生軌跡來走的。

朱元璋身爲草根出身的皇帝 朱元璋爲什麼要大肆屠殺昔日的兄弟 第5張

在歷史上,跟着君王開江山的功臣們的缺點從來都不少,但反應最大的,的確也只有朱元璋一人。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