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出身的朱元璋爲何要搞藩王制度?

本文已影響2.73W人 

草根出身的朱元璋爲何要搞藩王制度?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草根出身的朱元璋,一手創建了大明王朝。面對偌大的江山,朱元璋犯難了:這錦繡山河,我們朱家又該怎麼守下去呢?

草根出身的朱元璋爲何要搞藩王制度?

翻來覆去,朱重八想到了一個好方法:分封諸王,利用宗室力量,鞏固大明的統治根基。

朱元璋能想到這個點子,無外乎三點原因:

第一,父親、兒子、侄兒、孫子們一家親,肥水不流外人田。這事,大家也好理解,哪個當父親的都有私心,啥好東西都想留給後輩兒。

如今得了天下,這皇室貴胄們,當然要好好享福一下,老子朱元璋苦了一輩子,讓我兒子、孫子、侄子們享享福,有何不可。

於是,朱元璋大手一揮,不顧衆人反對,直接將自己的二十四個兒子分封到了全國各地。

第二,宗室擔任藩王,可以有效掌握地方權力,加強中央統治。

明朝初年,天下剛剛平定,許多地方都還面臨元朝殘餘勢力的威脅,此時朱家王朝的統治根基還不穩定。

這時,如果皇室宗親到全國要塞、邊疆位置擔任藩王,執掌實際權力,那麼這些宗室力量將會成爲拱衛中央王朝的堅強支柱。

一旦有人叛亂造反,駐紮在全國要塞的藩王,就能很快控制局勢。如此一來,大明王朝的統治根基將會異常穩固。

第三,以藩王力量,對付北方遊牧民族,同時也可以開疆拓土。

朱元璋雖然將蒙古騎兵趕到了北方,但並沒辦法真正地去消滅他們。於是,明朝初年就有北疆邊患的憂慮,遊牧民族時來侵擾。

如果在邊疆要塞屯集重兵,時時對抗這些遊牧民族,那麼中央王朝的軍事壓力就會小很多了。於是乎,以朱棣爲代表的藩王,手握重兵,駐紮在北京,成爲抵禦遊牧民族的強大力量。

而且,這些藩王,一旦打了勝仗,獲得了領土,就可以將其當做自己的封地。如此一來,大明王朝就可以繼續開疆拓土!

這一點,也確實增強了大明王朝的統治力量。對此,朱元璋也是頗爲自得,感慨道,【自從有了這些藩王,朕再無北憂了!】

這是明朝藩王制度有利的一面,不利的一面,也是非常明顯的。

對此,朱元璋也覺察到了端倪。

回望中國歷史上的藩王諸侯制度,各個都沒有好下場:

周王朝分封諸侯,最終諸侯勢力做大,引發春秋、戰國大亂;

西晉司馬炎分封宗室,引發八王之亂、五胡亂華之舉;

唐玄宗設置藩鎮,節度使集軍事、政治、經濟大權於一身,以此對抗外族,不想引來安史之亂、藩政割據、五代十國的大亂……

到了朱元璋這裏,面對手握一方大權的藩王,他也有些不太放心了:

這些藩王,畢竟都是自己的親兒子,對我這個老父親還可以畢恭畢敬,俯首稱臣。但是,一旦我百年之後,或者心力絞竭、無法掌控朝局之時,這些藩王是不是就會像歷史上的那些藩王、節度使一樣,爭權奪利、叛亂造反呢?

想到這裏,朱元璋開始有意限制藩王的軍事大權,規定“分封而不錫土,列爵而不臨民,食祿而不治事”。但實際上,這些規定效用不大,藩王的勢力還是在急劇膨脹,與中央王朝的對抗是遲早的事情。

也許是心疼兒子們的未來生活,遲遲不想下決定,朱元璋執政晚年一直沒有解決“藩王勢大”的心腹大患。

尤其是被朱元璋視爲“統帥諸王,武功卓越”的朱棣,更是讓他擔心:到了朱元璋晚年,朱標太子逝去,馬伕人所生的另兩位兒子也相繼去世,剩餘諸子中,朱棣排行最大,而且威望深遠。如此一來,新皇繼位,朱棣必然會成爲最大的阻礙。

在彌留之際,朱元璋還是擔憂朱棣,便留下一道旨意:諸王臨國,毋得至京。王國所在文武吏士,聽朝廷節制。

然而,他擔心的事情,終究還是發生了。建文元年六月,朱元璋死後近一年,朱棣在北平拉開了“靖難之役”的叛亂序幕!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