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倍受寵愛到起兵造反,這位皇子到底經歷了什麼?

本文已影響2.91W人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李承乾的故事,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從八歲時起,李承乾就被放在儲君的位置上,儲君的位置,既是榮耀的中心,也是衆人針對的中心,在這裏,一點一滴的過失都會被放大,然而更重要的是皇帝的偏愛,一旦失去皇帝的寵愛,地位就岌岌可危。李承乾在這個位置上坐了十七年,到了25歲時竟然走上了謀反的道路,這其間太宗不能說是完全沒有責任的。

從倍受寵愛到起兵造反,這位皇子到底經歷了什麼?

李承乾與李泰同是長孫皇后的愛子,李承乾又是長子,深受太宗的寵愛,從他十二歲時起,太宗就開始有意鍛鍊他的理政能力,十七歲時,太宗考察他的理政能力,讓他寫下經國大略,結果寫滿了三張紙,這個時候,李承乾對太子太傅們也都十分尊敬,對於當時的太子少師李綱十分崇敬,聽聞他腿腳不便,便親自上門拜訪,問以得失。與名儒孔穎達暢談,也受益匪淺。這一時期的李承乾,身上還保留着少年的天真,喜歡玩耍,有時沒有節制,而且少年心性,不願意聽那些大道理,當面做出端肅的樣子,下了朝後就喜歡玩耍。

從倍受寵愛到起兵造反,這位皇子到底經歷了什麼? 第2張

然而,從貞觀十年開始,陰影就籠罩上了李承乾,這一年發生了兩件事,一是李泰的爭寵,皇帝獨愛幼子,這不是什麼稀罕的事,然而皇帝卻幼子的寵愛過度卻有可能導致儲君之位的動搖,二是長孫皇后的去世,長孫皇后去世,代表着護佑李承乾的又一股力量的消失。

同時,李承乾的跛足也給他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在他身邊,除了諫臣就是諫臣,而且這些諫臣進言措辭一個比一個狠,令日漸叛逆的李承乾心生反感。李承乾的叛逆,是缺少愛,貞觀十年,長孫皇后的去世,令他失去了母愛,而太宗對李承乾的寵愛逐漸轉移到李泰身上,對於李承乾更多的是一種對儲君的要求和責任意識的培養,在李承乾和諫臣發生矛盾時,太宗常常表揚諫臣而忽略李承乾。殊不知,諫臣無時無刻不諫,無事不諫,達到了另一種極端,魏徵之諫之激烈,令唐太宗有時也恨不得拿刀殺了他,何況是李承乾呢?李承乾原本就因爲跛足就有一點自卑心理,批評他只會加劇他的自卑,最終爲了維護自己的自尊再也聽不進別人的話,逐漸產生怨恨心理。

太宗對李承乾的愛,不是沒有,只是隨着李承乾的長大逐漸疏忽了他。他將衆多諫臣放在太子身邊監督他的言行,培養他身爲儲君的品性,殊不知李承乾所需要的只是父母的關愛。在無以言喻的孤獨中,李承乾將自己的情感寄託在太常樂人身上,對之大加寵幸,太宗知道以後將其殺死,這更刺激了李承乾,他將心中的怨恨加之在諫臣張玄素身上,甚至想要殺了他。

曾經,北風和太陽打了一個賭,說,誰能讓行人將身上的大衣脫下就算贏。北風吹啊吹,吹啊吹,施展了平生的力量,卻只讓行人將大衣越裹越緊,而太陽則越照越烈,行人感到越來越熱,於是自動將大衣脫下。諫臣的話、太宗的批評和忽視,都像北風一樣帶來他徹骨的寒冷,讓他將自己防衛得越來越嚴密,高壓教育下終於逼得他走投無路,也許,人們有時候並不需要大道理,只需要一句鼓勵而已。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