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滅楚有亡秦必楚預言 楚國要是統一天下又會出什麼預言

本文已影響3.21K人 

還不知道:“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如果楚國統一了六國,會出現出什麼?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我們在影視劇裏、演義小說裏、歷史典故里都會聽到這麼一句話,“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聽起來朗朗上口,既押韻又美好。不過,事實上是,這僅僅是一句理想化的預言罷了。而在真正的歷史上,如果真的是楚國統一了六國,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答案是開歷史倒車,又一個小周朝。

楚雖三戶

在司馬遷所著的《史記 項羽本紀》中記載:

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往說項梁曰:陳勝敗固當。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

這裏的三戶指的是楚國的三大家族,即屈、景、昭三家,這個典故的意思是即使楚國只剩下三個氏族,也能滅掉秦國。現在用來比喻即便是弱小的一方,團結一致也能成功。事實上,秦朝最後也的確是被項羽所滅,項羽是楚國的舊貴族項氏後人。

屈氏是楚武王的後裔,楚武王次子公子瑕被分封到屈邑,又稱屈瑕,在古代,一般會以封地爲氏,所以這一脈便成了楚國的屈氏。屈氏最著名的人物就是屈原,屈原是楚國的大夫,因爲秦軍攻破了楚國都城,而屈原本人又得不到楚懷王的重用,悲痛之下投江自殺,現在端午節便是來源於此。

秦國滅楚有亡秦必楚預言 楚國要是統一天下又會出什麼預言

這纔是理想中的屈原

景氏是楚平王的後裔,楚平王死後,楚國都城被伍子胥率領的吳國攻破,楚平王的庶子子申後來被楚昭王分封出去,以景爲氏。景氏的代表人物是景缺,景缺是楚國鎮守襄城的將軍,與秦軍作戰時英勇戰死,諡號爲令武將軍。襄城縣有一山,名爲岐山,景缺死後,葬於岐山,岐山遂改名令武山。

昭氏是楚昭王的後裔,楚昭王將自己的庶子子良分封出去,以昭爲氏。昭氏最著名的人物是昭陽,昭陽是楚威王和楚懷王時期的楚國令尹和上柱國,相當於楚國的宰相,擁有行政和軍事大權,昭陽曾經率軍滅亡越國,率軍打敗魏國奪取八座城池,楚懷王專門把和氏璧賞賜給昭陽。

所以,屈、景、昭三家也是楚國王室,楚國朝廷的權臣大部分都是這三家的人,這三家也左右了楚國朝政幾百年,可以說,楚國的行政軍事大權掌握在這三大家族手中。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別是楚就好

但是,爲什麼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是一個僞命題呢?

首先,亡秦必楚之前,必然是秦國滅亡楚國。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天下成爲秦朝,從此只有秦人,怎麼能說是楚人呢?以前的戰國七雄都不存在了,韓人、趙人、魏人、楚人、燕人、齊人都成了秦朝人,怎麼能說是楚人呢?要說也只能說亡秦者秦也。

就如杜牧的《阿房宮賦》裏面所說:滅六國者, 六國也,非秦也, 族秦者, 秦也,非天下也。

秦國滅楚有亡秦必楚預言 楚國要是統一天下又會出什麼預言 第2張

秦國統一之後的版圖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之所以被喊得這麼美好,表達的意思就是楚國被秦國亡的最冤,楚國必須滅了秦國才能泄憤。

可是楚國怎麼能是最冤的呢?楚國亡的一點都不冤,合縱攻秦大軍每次都少不了楚國,楚國多次做盟主合縱攻打秦國,以多欺少,還打不過,這就不冤了。而秦國對楚國有救楚之恩,申包胥哭秦庭,秦哀公被感動,發兵復楚。秦滅六國,最不能喊冤的就是韓趙魏和楚國,這四個國家是以多欺少的典型,也就是晉國和楚國。要說冤,齊國還沒喊冤呢。

再次,如果真的在秦滅六國之前,楚國一家獨大,滅了六國,那歷史就會不進則退,楚國大封諸侯國,開歷史倒車,陷入一個周朝分封制的循環中,一個一個諸侯國不斷坐大,不斷髮生戰爭,又是一個春秋戰國。

戰國初期的楚國,版圖最大

周朝的天下體系中,各諸侯國同屬於周天子這個天下共主之中,在諸侯國內可以實行不同的政治體制,如秦國地方實行的郡縣制,中央是中央集權制,楚國的政治體制則是貴族分治。

貴族分治就是楚國的幾大貴族和楚王共同治理楚國,他們有自己的封地,有自己的軍隊,有自己的家臣卿大夫,就如同周朝的宗法制一樣,層層分封。可以說,楚國就是一個小周朝。

貴族分治的結果就是王權衰落,中央無法集權,楚王受制於各大家族。春秋時期的楚國在內鬥中,經常出現貴族聯合太子、宗室弒殺楚王的亂政現象,楚國不斷上演着“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亂象。如楚成王殺兄奪位,楚穆王聯合家臣殺父奪位,楚共王之後的楚國王權爭奪陷入了一個無比混亂的時期,楚靈王殺侄子奪位,楚初王殺侄子奪位,楚平王殺兄奪位。

楚國在春秋時期,自認蠻夷,不尊周禮不服周,沒有父父子子、君君臣臣那一套,楚國內鬥是諸侯國中最激烈的。

可進入戰國時期,楚國彷彿成了另一個東周,既尊周禮,克己復禮,又分封大家族,楚國的王位爭奪消停了下來,但是貴族和王權的鬥爭卻無比激烈了起來。

最著名的就是吳起變法時,貴族和楚王的鬥爭了。瘋狂的貴族,爲了殺吳起,甚至“羣臣亂王”,亂箭射死吳起,也射中了楚王的屍體,導致下一任楚肅王上臺之後,下令殺了所有參與射殺吳起的人,一下子涉及到了70多家貴族。吳起雖然急中生智,爲自己報了仇,但楚國的吳起變法也無疾而終,相比起秦國的商鞅變法,吳起變法對楚國的貴族統治毫無觸動。

吳起變法和商鞅變法的比較

就拿戰國時期楚國和秦國的最重要的一場變法來說,吳起變法和商鞅變法。

楚悼王命吳起在楚國變法,改地方自治爲中央集權,這樣的變革無疑是觸動了楚國的貴族利益,楚國的幾大貴族對吳起恨透了。等到楚悼王一死,他們就聯合起來要殺吳起,吳起知道自己失去了靠山,已經活不了了,只能和這些楚國貴族同歸於盡,於是就急中生智,跑到了楚悼王的屍體旁,貴族們雖然射殺了吳起,但是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屍體。楚悼王的的兒子即位,爲楚肅王,即位之後,就下令殺了所有參與射殺吳起的貴族,因爲他們傷到了楚王的屍體。

吳起變法雖然讓楚國強盛了一時,但隨着楚悼王的死和吳起被貴族們所殺,變法在楚國也隨之夭折,楚國依舊是貴族分治,吳起變法以失敗告終。

秦國滅楚有亡秦必楚預言 楚國要是統一天下又會出什麼預言 第3張

與之形成對比的就是秦國的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是廢井田、重農桑、獎勵軍功,統一度量衡,建立縣制。商鞅變法讓秦國走上了富國強兵的道路,也讓秦國成爲了一箇中央集權的國家,分封制在秦國走向滅亡,地方上則實行郡縣制。

商鞅變法同樣觸動了秦國老貴族的利益,在秦孝公死後,商鞅失去靠山,跟吳起一樣,面臨着被舊貴族殺害的局面,即位的是秦孝公的兒子嬴駟,即秦惠文王。秦惠文王殺了商鞅,平復了舊貴族的怨氣,但是商鞅雖死,商鞅變法卻沒有廢除。

這就是秦國和楚國最大的不同。

秦國的勝利不是上天註定,而是人爲。秦國有連續六代明君,商鞅可以死,但商鞅之法法不可以廢。如果像楚國那樣,殺了變法者,變法也隨之失敗,那就真沒有後來的秦國一統六國了。

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變法中的法治思想對中國幾千年的政治制度都影響深遠。

湖北雲夢出土過《秦律》,裏面有詳細的關於秦國的法律制度的記載。

商鞅變法中的“法制”和“郡縣制”不僅在秦國得到了有力推廣,秦朝統一後,在全國也得到了推廣,甚至秦朝滅亡了,也一樣漢承秦制,百代皆行秦政。中國幾千年的政治體制,一直都是中央實行中央集權制,地方實現郡縣制,到唐宋演變爲道路制,元明清爲行省制。

就像網絡上流傳的那句話,秦國可以滅亡,但華夏絕不能滅,秦制沒有滅亡。

在後世也實行過短暫的分封制

如劉邦建立漢朝初期,分封異姓王,當時的異姓王有7個,分邦建國,結果造成了異姓王叛亂,最終劉邦剪除了異姓王,只留下同姓王。但漢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也是分封制的遺留所造成的,最終景帝平定了七國之亂,終於完成了對所有諸侯王勢力的清除,加強了中央集權。

作爲楚國項氏一族的後人,推翻秦朝的大功臣項羽,則是分封制的推崇者。項羽不僅承認六國貴族自立王位的局面,還大封諸侯王,形成了十八路諸侯,如果項羽沒有失敗的話,彼時的中華大地上,一定會再次出現一百多個諸侯國,回到春秋初期。

秦國滅楚有亡秦必楚預言 楚國要是統一天下又會出什麼預言 第4張

項羽分封諸侯王

魏晉時期,司馬家奪取了曹魏江山,開歷史倒車,大封諸侯王,一口氣封了27個同姓諸侯王,司馬炎逝世的時候,晉朝共有57個同姓王,而且每個諸侯王手中都擁有自己的兵馬,少則數千,多則上萬,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內,有自治權。

這樣做的後果就爲西晉的八王之亂埋下了伏筆,果不其然,司馬炎死後,即位的是一個傻子,中央陷入了權利的爭奪之中,各諸侯王也風起雲涌,加入了爭奪權力的鬥爭中,最終釀成了史上最大的王室內亂,也因此導致了西晉的滅亡,和四百年的南北動盪局勢。

諸侯王之間,平平無奇的一次矛盾就可以引起諸侯國之間的戰爭,作爲戰爭的受害者,當然是平民百姓。

如果要在秦國和楚國之間選一個統一六國的優秀者的話,那毫無疑問是秦國,因爲,秦國的制度代表了當時的最先進的政治制度。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