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越王勾踐劍爲何千年不會生鏽?

本文已影響2.5W人 

導讀:越王勾踐因“臥薪嚐膽”名垂千古,成爲激勵無數人奮進的楷模,關於越王勾踐的一些野史趣聞也常被人們津津樂道。1965年在湖北武漢出土的越王勾踐劍歷經2400餘年,仍然紋飾清晰精美,此劍被世人譽爲“天下第一劍”。一把古劍千年不鏽,依然寒氣逼人,這到底是怎樣一把寶物呢?

勾踐是春秋末期越國的君主,公元前496年至前465年在位。公元前495年吳越交戰,越國兵敗,退往會稽山。勾踐採用范蠡的計策,向吳稱臣。勾踐歸國後,臥薪嚐膽,時時不忘滅吳雪恥。他任用范蠡、文種等人,改革內政,休養生息。後來勾踐利用夫差北上爭霸、國內空虛之機,一舉攻入吳國並殺死了吳太子。勾踐二十四年,吳都被圍3年後城破,夫差自殺。越王勾踐因“臥薪嚐膽”聞名天下。

出土越王勾踐劍爲何千年不會生鏽?

網絡配圖

俗話說“物以人名”,越王勾踐的名氣讓人們格外關注跟他有關的人和物。1965年冬天,在湖北省荊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羣中,考古工作者在墓主人身體的左手邊,發現一柄裝在黑色漆木箱鞘內的名貴青銅劍,劍身一面近格處刻有兩行鳥篆銘文“越王勾踐,自作用劍”。專家通過對劍身八個鳥篆銘文的解讀,證明此劍就是傳說中的越王勾踐劍。

這把劍全長爲55.6釐米,其中劍身長45.6釐米,劍寬5釐米。劍身滿飾黑色菱形幾何暗花紋,劍格正面和反面還分別用藍色琉璃和綠松石鑲嵌成美麗的紋飾,劍柄以絲線纏縛,劍首向外形翻卷作圓箍,內鑄有極其精細的11道同心圓圈。劍與劍鞘吻合得十分緊密,拔劍出鞘,寒光耀目,而且毫無鏽蝕,刃薄鋒利。試之以紙,20餘層一劃而破。

這一發現勾起了人們的好奇心,一把劍爲何埋藏2000多年,依然不鏽,鋒利無比,這到底是怎樣一個寶物?這些謎團吸引了大量文物工作者、民間工藝大師等苦心鑽研,試圖揭開蘊藏在千年古劍身上的那些鮮爲人知的祕密。

1977年12月上海復旦大學靜電加速器實驗室裏的有關專家對越王勾踐劍進行的科學測定。測定結果顯示越王勾踐劍的主要成份是青銅和錫,還含有少量的鉛、鐵、鎳和硫等,劍身的黑色菱形花紋是經過硫化處理的,劍刃精磨技藝水平可同現在精密磨牀生產的產品相媲美,充分顯示了當時越國鑄劍工匠的高超的技藝。

出土越王勾踐劍爲何千年不會生鏽? 第2張

網絡配圖

針對越王勾踐劍千年不鏽的謎團,湖北省博物館、省考古所研究員後德俊撰文給出了這樣的答案:首先,越王勾踐劍主要成分爲銅,出土的墓室曾經長期被地下水浸泡,劍完全隔絕氧氣是其不鏽的主要原因。

銅是一種不活潑的金屬,在日常條件下一般不容易發生鏽蝕,另外,還有研究發現,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鉻是一種極耐腐蝕的稀有金屬,地球岩石中含鉻量很低,提取十分不易,而且鉻還是一種耐高溫的金屬,它的溶點大約在4000℃。這也是它千年不腐的一個原因。

其次,劍在棺內,墓室深埋在數米的地下,一槨兩棺,層層相套,槨室四周用白膏泥填塞,密不透風,在這樣一個封閉的空間內,劍生鏽的機率就更小了。另外與越王勾踐劍同時出土的還有三件青銅劍,這三件青銅劍放在棺外的槨室內,相對來說,它們所處環境的密閉程度不如越王勾踐劍,但它們的鏽蝕程度也比較輕微,這都是因整體的密閉環境所賜。

最後,該墓處在現代荊州附近的漳河二乾渠上,地下水位較高,該墓的墓室曾經長期被地下水浸泡過,但地下水酸鹼性不大,基本上爲中性,這從該墓出土的大量精美的漆木器保存情況較好而得到證實。地下水浸泡後,墓室內空氣的含量更少。這是越王勾踐劍不鏽的原因之三。

出土越王勾踐劍爲何千年不會生鏽? 第3張

網絡配圖

越王勾踐劍因其主人身份以及千年不鏽聞名於世,同時劍身精美的雕刻也顯示了古代鑄劍工匠們精湛的工藝水平。就是這把在科技落後的古代工匠們鑄造的寶劍放到科技發達的現代社會,湖北荊州市郢都青銅藝術研究所副所長許光國耗盡14年心血才仿製成功,足見這把寶劍珍貴至極,乃稀世奇寶。

據說,目前許光國仿製的越王勾踐劍已經被軍事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故宮博物院收藏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