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身爲唐朝開過皇帝 李世民最後是怎麼掌握實權的

本文已影響2.44W人 

李世民爲什麼能掌權?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讀,接着往下看吧~李淵不是唐朝的開國皇帝,後期掌握實權的人爲什麼會是李世民?這裏邊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慨然撫長劍,濟世豈邀名——《還陝述懷》

這首詩是唐太宗李世民在連年征戰之後有感而發的,此句開篇就奠定了高昂的感情基調,表現了此時的他爲民征戰,不求名利的情懷和志向,同時開啓了後幾句對宏大戰爭場面的描寫,展現了一代帝王的開闊胸襟。

漢唐作爲歷史上有名的盛世,被後人提及的頻率遠超其他朝代。唐朝是一個浪漫與自由的國度,李白在這個朝代成就了自己詩仙的偉業,“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故事至今被人津津樂道。

李淵作爲這個盛世王朝的開創者並沒有像劉邦、趙匡胤、朱元璋等人一樣享有着開國皇帝的尊榮,提起唐朝的皇帝,人們似乎會首先想到李世民和武則天。武則天不用贅言,是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自然會讓人對她格外關注。但是李世民作爲第二位皇帝,又是李淵的兒子憑什麼比老爹獲得的關注更多呢?

一、隋末農民大起義

楊堅結束了五代十國割據的混亂局面,重新建立了一個勢力強大的封建統一王朝——隋朝。但是這個王朝在隋煬帝楊廣的昏庸統治之下很快就宣告了分崩離析,隋末大地上揭竿起義者無數,讓剛剛統一不久的中原又一次的處在了風雨飄搖之中。

李淵身爲唐朝開過皇帝 李世民最後是怎麼掌握實權的

起義軍中有一支比較厲害的農民武裝,他們聚集在瓦崗寨,與隋朝的正規軍進行着大大小小的戰鬥。這支瓦崗軍後期成爲了秦王李世民的部下,其中更有幾位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成爲了唐初的開國功臣。

瓦崗軍人員混雜,但是有本領者不在少數,秦瓊、程咬金、尉遲恭更是身懷絕技。爲什麼這夥人願意心甘情願的依附唐朝呢?

首先與瓦崗寨當時的領導者李密有關,這個李密與晉朝寫作《陳情表》的不是一個人。他在領導瓦崗寨的後期不僅動搖了瓦崗軍民抗隋的決心,甚至殺害了大將翟讓,導致軍心渙散,種下了之後分裂的禍根。

其次是這時候的李世民在起義軍中已經有了一些威望,對待這些瓦崗前期的將領非常的優待,許多有才華的將帥謀士紛紛投奔李世民。由於他的父親李淵是隋朝的唐國公,所以在起義的時候師出有名,短短几年就已經拉起來一隊不小的人馬,成爲了可以與王世充、竇建德相匹敵的勢力。

李世民的個人魅力不僅吸引着軍中的兵將,所到之處的百姓提起他也是讚不絕口,唐王朝能夠在混戰中取得最終的勝利與民心所向不無關係,而這最大的功勞應該歸結於秦王李世民對民心的聚攏。

李淵身爲唐朝開過皇帝 李世民最後是怎麼掌握實權的 第2張

李世民素有仁德之名,在打仗時期就因爲仁義在軍中聞名。與漢初劉邦剪除異姓王、宋朝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和明初“藍玉案”大肆屠戮功臣不同,李世民時期的文臣武將大都得到了很好的結局。在執政時期力主推行仁政。他與父親李淵都秉承道家無爲而治的思想,與民休養生息、輕徭薄賦,對於國力的恢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玄武門之變後的父子關係

李世民作爲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對大唐盛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他素有遠見,但又不願意流爲一個純粹的政治家,於是投身行伍,參與征戰,對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李淵兒子衆多,但爲什麼歷史偏偏選中了李世民呢?其實李淵最初立的太子是自己的長子李建成,李建成與李世民在唐朝建立之前也是一對好兄弟,彼此之間並沒有太大的矛盾。經過了幾年的征戰,二人難免會被對比,一對比李建成就發現自己的弟弟處處都比自己強。如果任由事態發展下去,勢必會對自己的太子之位不利。

雖然自己已經當上了太子,但是卻總是憂心自己的弟弟會奪取自己的太子之位。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就很難消除,兄弟二人之間的嫌隙也越來越大。爲了把握主動,李建成與自己的三弟決定聯合解除李世民這個後顧之憂,這個初建的唐朝也沒有避免兄弟相殘的戲碼上演。

李淵身爲唐朝開過皇帝 李世民最後是怎麼掌握實權的 第3張

李世民爲了自保,不得不對兄弟痛下殺手。他與親信在玄武門設下埋伏,準備剪除太子集團,在玄武門的宮牆處,李世民親手射殺了自己的兄長李建成。此時的李淵年紀已經六十歲,沒有過多的精力處理政事,加上李世民羽翼已豐,所以不得不立李世民爲太子,並於兩個月後退位成了太上皇。

玄武門之變的細節已經無從而知,但是這場政變的結果是讓李世民名正言順的成爲了接班人,由此造就了一個貞觀盛世。如果按照原有的軌跡,假如李建成成爲了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不知道我們熟知的唐朝還會不會是那個模樣。

李淵身爲唐朝開過皇帝 李世民最後是怎麼掌握實權的 第4張

殺兄囚父對李世民來說是一生洗不清的污點,後期的史學家沒少拿這件事做文章。司馬光在寫作《資治通鑑》事對這件事就流露出了或多或少的偏見,質疑對這件事情記錄的真實性。但是參考《高祖實錄》《太宗實錄》和《唐會要》這三本史書,三本史書對事件的真實性皆無隱瞞,可相互佐證。

三、貞觀之治開啓大唐盛世

李世民在位時的唐朝在各方面都獲得了很大的發展,繁盛時出現過“萬國來朝”的景象。身處海外的華人自稱“唐人”、住在“唐人街”、在重大的節日慶典中會選擇穿“唐裝”可以看出唐朝在海外的影響力之大。在本土的影響力更不用說,歷來漢唐都是中國最強盛時期的代表。

李淵身爲唐朝開過皇帝 李世民最後是怎麼掌握實權的 第5張

李世民在位時期可謂是從諫如流,他與魏徵之間的談話至今被視爲君臣之間相處的典範。“水可載舟,亦可覆舟”這句話雖然不是出自李世民,但是他對這句話的重視和踐行讓人們將他與這句話牢牢地聯繫在了一起,李世民歷來被視爲明君的代表。

他能夠虛心接受勸諫與他對人才的重視息息相關,這一點從他身爲秦王時就可以看出。他招攬瓦崗舊將,重用尉遲恭和秦瓊。不僅如此,還設置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將對唐王朝建立的有功之臣記錄下來,其中既有徵戰沙場的將軍,又有運籌帷幄的謀臣,文武之才皆具的李世民贏得皇位爭奪戰的勝利也就不令人感到意外了。

“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政治史的一個創舉,這個制度在隋朝已經初步確立,在李世民統治時期獲得了最大程度的完善。李世民對它的應用使唐朝的治政水平跨上了一個更高的臺階,貞觀時期的吏治清明,命令順暢。

唐太宗李世民統治時期,經濟也獲得了快速的發展。疆域的廣大、貿易的暢通既爲唐王朝積累了豐富的財政資本,也爲唐王朝宣揚國威,教化萬邦提供了一個通道。許多領邦甚至是一些遙遠的民族也前來歸順,驃國王子舒難陀不遠萬里前來長安獻樂的故事就是一個明證。

李淵身爲唐朝開過皇帝 李世民最後是怎麼掌握實權的 第6張

詩歌文化是唐朝文化繁盛的代表,也是古代中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明珠,這一時期涌現出了許多著名的詩人,貞觀詩壇尤以初唐四傑最爲著名。駱賓王的《詠鵝》是多數人開蒙的唐詩之一;一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讓人們記住了王勃這個詩壇小將…

軍事、民族、科技方面的成就更是數不勝數。中國古代王朝的下半場肇始於唐朝,奠基於李世民時期。

結語:

歷史之所以偏愛成功者,並不是由於編寫史書的權力掌握在他們手中,而是成功本身就是一種能力的證明。李世民能夠從李淵那麼多的兒子中脫穎而出不是一種偶然,從戰場到朝堂,這位有爲的帝王得到了最大的磨練。這也是他雖然不是開國皇帝,但仍然掌握實權的原因。

李世民在他的前半生從來沒有脫離過軍隊和百姓,這從側面提醒了爲政者要深入實際、深入羣衆。從他的故事中我們也能看出仁義的重要性,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都要牢記仁義的重要性,牢記“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參考文獻:《還陝述懷》 《高祖實錄》 《太宗實錄》 《唐會要》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