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景爲什麼會繼續尊蕭衍爲皇帝?

本文已影響7.89K人 

侯景爲什麼會繼續尊蕭衍爲皇帝?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在侯景之亂中南樑由盛轉衰,南朝國力也就此走上了下坡路。在這場波及整個南朝國土的動亂之中,幾乎所有的南樑蕭氏宗族和門閥士族都被牽扯其中。他們爲了爭權奪利,展開了各種政治和軍事鬥爭,使得南樑國力大損,達到了瀕臨崩潰的程度。尤其是侯景攻入建康皇城之後,更是控制了整個南樑朝廷,兵力也高達十萬之衆,成爲了南樑事實上的統治者。然而讓人意外的是,侯景既沒有兌現擁立蕭正德爲皇帝的承諾,也沒有廢掉梁武帝蕭衍,甚至自己都沒有稱帝的打算,這讓很多看史書的人感到不解。

從中國古代的封建制度來看,追求至高無上的皇權是每個軍閥最高的理想。尤其是在南北朝這種亂世之中,各方軍閥和門閥士族爲了爭權奪利無所不用其極,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戰爭。而這些戰爭的勝利者但凡有機會控制皇帝和朝政,沒有不廢立皇帝謀朝篡位的。這樣的情況在當時成爲常態,也是南北朝時期割據勢力遍佈,短命王朝頻繁出現的根源。可侯景作爲先叛魏後叛樑的大軍閥,在控制了南樑朝廷後,居然沒有直接廢掉梁武帝蕭衍,甚至連太子蕭綱都沒有動,這就很不符合他貪婪的本性了。

很多歷史課本上說侯景沒有廢掉蕭衍和蕭綱,是他被皇帝和太子的威儀所震懾,面見皇帝時都是戰戰兢兢的,所以不敢輕舉妄動。設身處地的來想,這種說法完全是滑天下之大稽,史官在給蕭衍和蕭綱這對窩囊至極的父子貼金呢。侯景先叛魏後叛樑,面對南樑數十萬大軍的圍攻尚且不變色,控制皇宮後還怕什麼虛無縹緲的皇權威儀?侯景是羯族出身,早年在爾朱榮手下,後來有跟了高歡,背叛的名將皇帝可不少,所謂的皇權威儀在他眼裏根本不值一提。所以這種說法不過是南樑史官自我安慰而已,根本與事實無關。

可以確定的是,侯景在攻佔皇城和控制朝廷後,的確沒有廢除蕭衍和蕭綱,還因爲沒遵守擁立蕭正德的承諾而與之發生了嫌隙。從史書記載來看,侯景在控制朝廷後獨斷專行,幹了不少天怒人怨的事情。比如自封爲大都督、逼娶溧陽公主,還自封爲“宇宙大將軍”,在這過程中侯景與蕭衍和發生過多次衝突。侯景採取的是蠻橫的強迫手段,但對於反對的蕭衍卻沒有采取任何激烈的手段。這使得蕭衍至死也沒有被廢除皇帝位,而是在宮中年老體弱又缺少食物的情況下被餓死。而這種手段與侯景一貫殘酷的風格來看,還是比較溫和的。

侯景爲什麼會繼續尊蕭衍爲皇帝?

侯景能夠在這場動亂初期大獲全勝,攻佔建康控制了南樑朝廷,這與南樑權貴們爭權奪利的內訌是分不開的。前文講過,蕭衍本來是利用侯景來削弱門閥士族的實力的,誰知道門閥士族居然禍水東引,使侯景把矛頭對準了蕭衍的心腹朱異。在此過程中門閥士族統領的軍隊在面對侯景時出工不出力,而且互相拆臺挖坑,使得樑軍在侯景面前不堪一擊,才造成了建康被圍攻的危局。這裏面很多門閥士族的官員當了兩面派,暗中縱容侯景,才使得局勢不可收拾。其中蕭衍的侄子蕭正德便是典型代表,也是對侯景攻破建康立下大功的人。

蕭正德本來是蕭衍的侄子,蕭衍六弟臨川靖惠王蕭宏的第三子。因爲蕭衍早年無子,將蕭正德過繼到名下收養,於是他成爲蕭衍的養子。後來蕭衍的長子蕭統出生,蕭正德便被送回了本宗,蕭統也就成了南樑的皇太子。因爲這個事情蕭正德對蕭衍頗有怨言,曾經叛逃到北魏。後來蕭正德在北魏被南齊宗室蕭寶夤所排擠,使他在北魏得不到禮遇,不得已又返回南樑。蕭衍看在兩人的親戚關係上,沒有怪罪蕭正德,還恢復了他的封爵,任命爲徵虜將軍。儘管如此蕭正德也不念蕭衍的好,時刻都在密謀造反。

侯景起兵造反的初期也找了很多人合作,但與北魏朝廷密切相關的門閥士族都不搭理他,甚至把他造反的信息上報給了蕭衍。後來侯景找了蕭正德,兩人一拍即合,達成了內外勾結的合作協議。按照這個協議,蕭正德幫侯景攻破建康,侯景則在掌權後擁立蕭正德爲皇帝。可讓蕭正德意外的是,侯景在掌握北魏朝廷後並沒有兌現承諾。他親自見了蕭衍和蕭綱,卻沒有提廢立的事情。事先擁立過的蕭正德也被丟到了一旁,還被降爲大司馬。即便是後來蕭衍被餓死後,侯景也擁立了太子蕭綱,這讓蕭正德的皇帝夢落了空。

史書上所說的皇權威儀是完全不成立的,蕭衍和蕭綱真又這種威儀,侯景還敢帶着軍隊在建康內外城打了好幾年?從史書的記載進行分析,可以發現侯景沒有廢除蕭衍和蕭綱,是有着多重考慮的,也是當時的政治環境所決定的。可以說侯景的這種選擇是非常聰明的,暫時保住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在侯景起兵之初,蕭衍並沒有將其當成一回事,認爲他只有幾千人,根本不可能威脅到南樑的統治。然而戰爭的結果卻幾乎將南樑連根拔起,這是讓蕭衍始料未及的。這個結果真的就說明侯景軍隊的強大,和南樑軍隊的懦弱了麼?實際上這根本說明不了問題,而是特殊情況下的特殊現象。

實際上南樑軍隊打不過侯景區區幾千人,並不是軍隊戰鬥力不行,而是軍隊的領導者們各懷鬼胎。這些領導者中要麼是門閥士族的官員,要麼是蕭氏宗族的皇親國戚,他們奉蕭衍的詔令勤王,實際上卻陽奉陰違。這些人與侯景打打停停,利用戰爭互相拆臺,目的就是爲了爭權奪利。尤其是蕭氏宗族的王爺們,爲了爭奪皇位,在圍剿侯景過程中出工不出力,就想着等蕭衍和蕭綱死後能名正言順的搶皇位。在這種特殊的政治環境下,軍事上的選擇必然服從於政治的需求,所以纔出現了樑軍對侯景一觸即潰的慘象。

從史書上看樑軍並不弱,後來平定侯景之亂的王僧辯和陳霸先所率領的就是樑軍。那時候侯景早已不是背叛指出的區區八千人,而是有着十萬大軍的陣容,控制了南樑朝廷,可謂是權傾天下。在這種情況下王僧辯和陳霸先還能擊敗侯景,可見侯景的真正實力並非想象中那麼強。

在剛剛進入建康時侯景的力量更加薄弱,除了幾千親信的軍隊,剩下的就是圍攻建康過程中招降的南樑軍隊,這比起後來更加不堪一擊。這樣虛弱的軍隊儘管趁着南樑宗族和門閥的內鬥奪取了建康,控制了朝廷,獲得了極大的權力。可這種權力在沒有強大軍隊的支持下,都是虛無縹緲的。

建康城外仍舊圍着勤王的數十萬大軍,這些大軍的領導者表面上看是聽命於蕭衍,實際上都在打着奪取皇權和朝廷的主意。如果蕭衍和蕭綱不死,這些人都不會輕舉妄動,誰也不想背上背叛的罵名,被其他勤王軍隊所圍攻,進而失去奪取皇位的資格。他們也都不想率先攻擊侯景,因爲侯景又皇帝和太子作爲人質,誰先動手反而在政治上吃虧,成爲幾十萬軍隊的衆矢之的。可以說當時建康城外就是這樣微妙的平衡,維持這個平衡的便是蕭衍本人。只要蕭衍一天不死,這個平衡便一天不會被打破。

侯景當時實力不足,必須要藉助蕭衍的的皇帝聲望來平衡建康內外的政治局勢。他需要時間重新整理軍隊,分化瓦解城外的勤王聯軍,爲自己更進一步作準備。如果他貿然廢除蕭衍或者蕭綱,必然會打破這個平衡,讓自己回到被圍攻的態勢。而沒有了蕭衍和蕭綱作爲人質,外面的勤王軍隊就不會客氣,反而會爲爭奪皇權拿他祭旗,這就只剩下死路一條了。擁立蕭正德是同樣的效果,從政治上來看與謀朝篡位無異,也就給了城外軍隊動手的理由。所以爲了以後的利益,侯景必須保持蕭衍和蕭綱在位狀態,爲自己爭取足夠的時間。

從這點可以看出,侯景並不是很多人想象中的那種殘忍的莽夫,而是有着極大野心的梟雄。他政治上看得很明白,也對軍事和政治態勢有着極深的瞭解,所以才做出了穩住蕭衍蕭綱,犧牲蕭正德的選擇。這也爲後來他廢除蕭綱,謀朝篡位爭取到了機會。但是他忽略了自己不是南樑人,在南樑沒有根基現實。他即便通過打擊鎮壓門閥士族軍隊將自己的軍隊壯大,但實力上也遠不如門閥士族。當門閥士族放棄了內鬥開始集合力量的時候,侯景就開始陷入了南朝內戰的漩渦之中,面對王僧辯和陳霸先這種南朝名將,他的失敗也就順理成章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