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雖然窮,但是家庭出身不比曹操差

本文已影響4.99K人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劉備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吳魏聯合搞死關羽,吳那邊又屬於偷襲方,在加上蜀吳聯盟這一條就更加掉分。主要是關羽面對的不是一個對手,呂蒙加的分自然會少很多,在加上屬於偷襲性質,蜀吳又是聯盟(還是我說的那句話),分不會高多少。呂蒙打敗關羽只是讓他在歷史書記了一筆,後面的人只會覺得他們背盟偷襲,而且武廟完全不能跟關帝廟有的比,關帝廟就只屬於關羽一個人,就好比跟武侯祠一樣。東吳想殺關羽就必須吞併巴蜀,否則巴蜀存一日,孫權不得安生一日。只殺關羽而不能吞併巴蜀,就好比引火燒身,因小失大。

劉備雖然窮,但是家庭出身不比曹操差

孫權之所以能夠安全度過後期,真得感謝陸遜的一把火,諸葛亮的一句話。沒有陸遜,東吳必定脫層皮,很難挺過去曹丕後來的南征。沒有諸葛亮的上臺調解,隨便來一個類似張飛劉備的軍方強硬派搞事,國仇家恨之下(夷陵慘敗,蜀地不知添了多少孤兒寡母),江東與巴蜀之間絕對會繼續鬥下去,不死不休,孫權肯定會惶惶不可終日。曹家三分天下有其二,孫劉城市加起來都不到曹家城市的一半。小孩子都知道孫劉之間,脣亡齒寒。孫權的背刺真的是飲鴆止渴,自欺欺人。劉備當時被曹操從北打壓到南,失敗、潦倒,年近半百事業無成。他成就一番功業可能就只有荊益兩州了,這是事實。雖然取同宗基業被人詬病,但如果不取,實在就是給曹操和孫權兩個大佬送蛋糕了。各有各的看法吧,不過我還是覺得劉備還是比較正面的。劉璋劉表雖說都是漢室宗親,但是對漢末的“上報國家、下安黎庶”實在是基本上毫無作爲。劉備肯定是看不順眼的。

劉備雖然窮,但是家庭出身不比曹操差 第2張

關於劉備殺張裕的問題,大家不要真以爲劉備就爲了露豖君就要殺了張裕吧,這也太小看劉備的肚量了。徵漢中時畢竟還有周羣一同勸諫,而且這也是戰略層面的意見發表,尚且有情可原。而在關於劉氏祚的問題上口出狂言,這就真的是活膩了。劉備最後以芳蘭生門,不得不鉏的理由殺了他,說明劉備常銜其不遜,加忿其漏言肯定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劉備畢竟是一國之君,在殺張裕的問題上,他確實做得有不合適的之處,但是如果繼續讓張裕口無遮攔,他畢竟是蜀地士族的代表人物之一,這會引領一波人的輿論走向,我是不得不考慮的事情。另外,我尋思,這個張裕,也稱不得忠良一詞吧?此事與曹操殺人比較接近的,就是有點類似殺楊修吧,但是明顯曹操殺楊修的理由更爲牽強,至於曹操其他殺害忠良的事件,和這件事的概念明顯並不相同。

曹操的出身都知道起自宦官之家,但是在東漢末年那個混亂的時代,爲了制衡外戚專權,提拔了一大批宦官頭目。後來這羣宦官提拔親信,污指士族,權傾朝野,也成了跟那些外戚、世家大族能相抗衡的一股勢力。因此,說曹操出身宦官就說他身份低微?是不一定的。祖父與父親的政治手腕和高官生涯,都對曹操有非常深刻的影響。因此說曹操出身高貴也沒什麼錯。由於曹嵩本夏侯氏,因此夏侯氏也在曹騰高官厚祿之後成了名門望族。歷史上宦官亂政的也太多了,並不都是忠君愛國的人物,只不過其中有一些還好的而已。袁紹自幼就和曹操結交,曹嵩也是三公大臣即使不如袁氏累世公卿樹大根深,那門檻也足夠高了。袁紹的政治檄文罵曹操閹宦之後,更多的是政治宣傳,攻擊薄弱點,袁紹從小和人家淘氣的時候甚至以後供職西園校尉的時候可沒指摘這些。如同九姑娘妄圖恢復社稷,金國宣傳的也是忤逆不孝背叛義父,純屬政治需要的宣傳。

劉備雖然窮,但是家庭出身不比曹操差 第3張

劉備或許親近百姓。但是出身並不差。在古代師徒關係也是種身份的象徵。劉備的老師盧植以及師伯鄭玄給予了劉備相當大的幫助(劉備的手下孫乾就是鄭玄得意門生)。鄭玄因爲朝廷官宦外戚把持朝政,朝廷屢徵不仕,逃難被陶謙收留,唯一的兒子被孔融舉孝廉。劉備曾高度評價過的陳登的爺爺的父親陳球是鄭玄的老師。劉備投奔的公孫瓚是鄭玄的師侄。袁紹舉鄭玄茂才,表左中郎將。後強徵過鄭玄(孫乾後來在劉備丟徐州時爲劉備聯繫過袁紹,讓袁紹收留劉備),乃至後來劉備投奔的劉表都和鄭玄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可以說劉備從投奔公孫瓚到入蜀爲止背後都可以看到"鄭玄"這一學派的影子。雖然劉備窮了點,但是人家也是有後臺的。包括陶謙孔融公孫瓚都是盧植鄭玄這個圈子裏的人,所以劉備能在這些人當中混得如魚得水。但是他自身品行和漢室宗親的身份也是他能受到重視的原因。三國時期是很重門第的,這也就是爲什麼雖然他說是漢室宗親,還是會有人拿織蓆販履來嘲諷他。在那個九品中正制盛行的年代,玄德公仕途不順,功業不成,不得已一路走南闖北屢敗屢戰,所到之處都敬他是漢室宗親,纔是他最大的身份牌。

綜上所述小編認爲:在封建軍閥的框架內,劉備也算做到最好了,不然不至於上千年都有這個仁君名頭,在特定環境內做到最好怎麼就不能說一說呢。畢竟從劉備一開始招募鄉勇破黃巾開始,他就已經在漢末有了羣雄逐鹿的第一步基礎。人道這思想,在古代差不多就是所施皆爲百姓着想,不但在春秋戰國的孔聖人時有,在更早的堯舜禹也是有的。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