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個七品知縣需要管理多少人口?

本文已影響2.74W人 

古代一個七品知縣需要管理多少人口?感興趣的讀者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自從秦始皇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實行郡縣制,縣令就成爲最重要的基層官員,一直貫穿於整個封建社會時期,前後延續了兩千多年。在古時候,知縣屬於七品官,官階不高,但是對於地方上來說,卻又是最接近普通人羣的人。

在中國古時候,儘管地域遼闊,人煙稀少,但是大多數時候,人們都喜歡比鄰而居,聚集在一起生活,所以形成了很多人口大縣,雖然不像今天動不動就幾百萬人口的規模,但是最少也有十幾萬幾十萬的規模。那麼一個小小的七品知縣爲何能夠管理全縣幾十萬人口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古代一個七品知縣需要管理多少人口?

第一個原因,統治者的愚民政策

在封建君主社會裏面,統治階級一直採用愚民政策,不論是道教、佛教還是儒家的許多思想裏面,都有很多愚民政策的存在,從而在思想上控制治下的人民,不讓其反抗自己的統治。

在長期的愚民政策贏下治下,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大部分人都成爲了沉默的大多數。因此,即便是幾十萬人的縣域,能夠真正有想法的人並不多,大多數人都是混日子,得過且過。統治這樣的人民那是比較保險和安全的事情。

第二個原因,朝廷背後的支撐

朝廷作爲國家暴力工具,在絕大多數時候,都是支持自己所派出去的官員,即便是這個官員是一個十足的混賬,也會默默地支持他。除非到了羣情激奮,快要控制不住局面的時候,朝廷纔會出手殺雞儆猴,以儆效尤以及給民衆一個交代。

第三個原因,嚴格的土地政策

《詩經·小雅·北山之什·北山》中“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一句話代表了中國封建社會最基本的現實。由於中國古代的皇帝自稱“天子”,代表上天來統治天下在子民。

古代一個七品知縣需要管理多少人口? 第2張

由於全天下的土地都在皇帝的手裏,可以指定最嚴格的土地政策,將人牢牢地固定在土地上面,不允許隨意遷徙。因此,縣令作爲天子派出去代表自己統治意志的人,具有很高的權力,可以對治下的民衆隨意支配。

第四個原因:嚴厲的戶籍制度

縣制的出現,始於商鞅變法,“集小都鄉邑聚爲縣”,“凡三十一縣”。同時,商鞅還指定了戶籍制度,將統治之下的臣民五家爲伍,十家爲什,規定居民要登記各人戶籍,開始按戶按人口徵收軍賦。這樣一來,所以的臣民都在這個制度之下身不由己。

一旦縣令所統治的區域裏面,發生了不正常的事情,就可以快速精準地定位,找到危機的源頭,將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第五個原因,鄉紳制度

很多在朝廷擔任過重要職位的人在年老的時候,都會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即便這些人不再做官,但是憑藉自己的關係,依然擁有很大的話語權。中國封建時代大多數的農村地區,統治權基本上就被這些人所壟斷。

由於都是鄉鄰的關係,所以在處理一些事情的時候,都會給彼此一些薄面。因此,縣令們只要打點好這些人,就能夠很好地統治自己的縣域。

第六個原因,每個縣城都駐紮有軍隊

在中國君主時代,軍隊與行政是兩個完全不相同的系統。雖然如此,縣衙和軍隊之間還是保持着很大的默契,至少在守土安民方面,大家的目的是一致的,因此,當縣裏面出現了縣令處理不了的暴亂時,軍隊六會出面鎮壓。

第七個原因,縣衙的機構設置

縣衙裏面,縣令最大,還有縣丞和主薄從中取事,在他們之下,還有大量的小吏和衙役。每個衙役都有自己的幫閒,這些幫閒少則三五個,多則數百人,由於他們都一官府縣衙爲生,所以縣令要辦什麼事情,這些人都會羣起響應的。

由於以上七個原因,縣令在自己的任上纔有會有足夠的安全感,不會因爲某些事情二畏首畏尾,可以放開手腳去治理自己的縣域,提升自己的政績,謀求更好的出路。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